奔跑时不要迷失了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四返高考路,几度乱花迷人眼
高考钉子户:我这些年
坐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录播现场的张非,除了长着一张比同学稍显成熟的脸以外,并没有什么特别。事实上,他的言谈,确能让人感觉到他是一个逻辑性强、思维敏捷、不走常规路线的人。
他的网游生活从中专开始,是偶然,也是必然。一开始,他很不适应这种远离了父母、没人照顾起居的生活,每天在枯燥的课程和孤独的内心世界中挣扎,彷徨无依、茫然无措。怎样才能激发斗志?学习动力何在?在这里,他看不到未来。
于是他开始接触网络游戏,“因为不少住户家里都安装了游戏,吸引不少学生去耍”。从此,网络游戏让张非每天朝思暮想,走火入魔,夜不归宿。学不下去了,他只好辍学回家。
父母只当他是想家得厉害,将他转到岳池一中,插班就读。因为曾经是尖子生,老师比较看重他,但对他的沉溺网络亦无计可施。通知家长、羁押回校、严刑拷打、声泪俱下……什么招数都使过了,没用。张非干脆离家出走,在网吧吃住了一段日子。
直到高三。要高考了,环境氛围全不一样了,连呼吸都变得紧张起来。在父母伤心的泪水和期盼的眼神中,张非幡然悔悟。他不再上网,而是以痴迷网络的劲头痴迷起学习来,短短几个月工夫,张非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他第一志愿报了北京大学。那年,他虽然考了619分,却未被北大录取。张非不甘失败,潜心复读了一年,2003年夏天,张非如愿以偿,被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
起初他想,辛苦还是有回报的,考进了梦寐以求的北大,以后就不再碰网络游戏了吧,好好读几年大学,将来找份好工作。然而,“欲望多了,痛苦,欲望少了,也痛苦”,北大的学习现状与他的想象相去甚远。由于他学的就是计算机专业,上网便利,于是,在他还来不及想明白痛苦的根源何在,就迷失在了网络游戏的诱惑中。他自己也承认,上网玩游戏其实很正常,大部分同学都玩,只是,没谁像他这样失控。
结果,第一学期期末,张非不仅有7门必修课挂了红灯,最低一科竟然只考了5分。接到北大退学通知的那天,父亲也来了,接他回家。他满面羞惭,追悔莫及,回到家,心灰意懒,哪儿也不去,闭门思过。父亲看到他沉沦的样子,有些不忍,鼓励他从哪里跌倒再从哪里爬起来。
2005年,张非憋着一股狠劲儿苦读一年,终以703分的高分,夺得南充市高考状元,轰动一时。这次,张非报的是清华大学。之所以弃北大上清华,就是想一切重新开始。
进入清华,张非惊觉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蹉跎了光阴,大部分同学才18岁,而自己已经22岁了。年龄落差造成他的自卑心理,他再度陷入迷茫:“我一直找不到动力去学习,去积极生活,归根到底,我没有生活的精神支柱,我不懂,我活着到底追求些什么……”精神空虚的张非又开始通宵达旦上网玩游戏,白天出现在教室时总是一副蔫头耷脑、蓬头垢面的样子。
母亲听闻消息,千里迢迢赶赴清华,可张非就像中了魔一样,不仅听不进任何劝告,而且性情变得冷漠异常。期末,噩梦重现,由于多门考试成绩不及格,张非被清华劝退。
2006年,处于深度困惑、迷茫和自卑状态的张非,痛定思痛,再次奋起。这一次为了表示改过的决心,他甚至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张空谷”,意思是要静心读书。他的奋斗目标很明确,就是挑战极限,再次挺进清华、北大。
每天清晨,他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旁若无人地高声朗读语文和英语课文,即使教室坐满了人,他也是心静如水,照读不误。很多应届考生对他很是仰慕,认为他个性张扬、智商奇高、率性洒脱,轻易就能够征服北大和清华这两所国内名校,又可以轻易就弃之而去,简直“不可思议”,“酷毙了”。
2007年高考成绩出来,张非果然再次以677分的高分,一举夺得南充市理科第二名。
这一次,他成为了众多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被称为“高考钉子户”、“考霸”、“高考奇人”、“职业高考人”等,其案例受到多方解读。
在能与不能之间
张非虽然够不上“神童”的标准,但也是从小天资聪颖,平常读书并不见得很用功,但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对此,父母大喜,终日以儿子为荣,宠爱有加,在他身上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即使在张非深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的时候,父母和老师依然对张非充满信心。
班主任张正川老师坚持认为他的学生张非是一个奇才,因为他看问题的角度总是标新立异。一次课余,玩笑间大家讨论起美女标准,张非对其他同学的一致说法嗤之以鼻。在他看来,长得漂亮不算啥,能生孩子的才算美女,“娃都不能生,还有资格叫美女?”还有一次,张非突然问张老师:“麻雀长那么多毛,会不会怕热?”张老师愣了一下,说:“会的。”张非立马反驳:“不对,麻雀毛多,反而证明它不怕热。”有时候走在路上,看见花草猫狗,他总会停下来看,有时站上一小时,然后,自顾自地放声大笑。他对张老师说他喜欢乡下的动物,可怜城市的猫狗和小鸟,“他们要么被关在笼子里,要么拣路边的垃圾吃,活得不自由,不开心。”
一举成为新闻人物的张非,其言谈举止给前去采访的记者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他坦言,之所以沉迷上网,是因为自己“一直在寻找一个复杂现实之外的简单世界,而网络就是那个天堂”。看着窗外放焰火,他冷不丁地蹦出一句“大家生活太贫瘠,放纵一下也好”。他还说,要回到一百多年前,把慈禧“那个坏女人”杀掉。
张非很尊敬他的老师张正川,因为只有张老师,才会认真地对待他的种种疑惑和不同寻常的表述方式,若是换做别人,多半会觉得他的问题太怪异,根本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讨论。所以,一般人很难理解他,更别说走进他隐秘的内心世界。内心的寂寞,使得张非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一意孤行,不撞南墙不回头。
自从进入初中后,张非变得更加内向,学习上的拔尖,成为他唯一的最大的快乐,其他一概不闻不问。他不爱运动,不爱和同学说笑,喜欢独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天马行空、胡思乱想。独自一人蹲在地上观察蚂蚁搬家,竟能一看三四个小时。不过,在父母和老师看来,性格内向一点儿没有什么不好,只要孩子聪明,成绩优异,考上名牌大学就指日可待,既然都能够考上名牌大学,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至于其他小毛病,谁不是或多或少有那么一点儿呢?可是,张非的发展完全不似他们想象。
第二次在清华身陷网魔之时,母亲来到他身边,一来照顾儿子生活起居,二来是想守住他,不让他去网吧。没钱住店,母亲晚上就睡在清华园的长椅上,被虫子咬出一身麻疹一样的红斑点。曾经为一只流浪小猫小鸟无处可归而伤心的张非,不仅视而不见,而且表情淡漠。母亲再也忍不住了,痛哭而去。直到这时,他们才开始反思:儿子智商高,能考上名牌大学,就一定能成为有用之材吗?一个性情冷漠到不知道心疼父母的孩子,一个情商几乎为零,连最起码的责任感都没有的孩子,将来怎么能承担社会责任?
2007年6月,张非在教室领取高考志愿表时,突然走上讲台,一脸严肃地对同学们大声说:“你们到了大学,不要像我这样,整天沉迷网络,否则后悔都来不及。”同学们哄堂大笑。但就在那一刻,张非确实说出了他的肺腑之言。
编者的话
很多同学忙于学习,也许竟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们学习是为了什么?或者说,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没弄清楚这个问题,那么就很有可能会像本文主人公那样,精神世界忽明忽暗,容易在一股消极被动情绪的牵引下,丧失自控力,在短暂的失意和困境面前束手就擒。所以,成长路上,请一遍遍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迷失了方向,盯牢它,胸怀大志,才能充分激发出生命的潜能,获取成功人生。智商固然是成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往往是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学会尊重、懂得责任以及使人格逐臻完善等等,成就了自我,因为这些才是一个人在社会生存的根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