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础上论文,在一论文,中国论文,两岸论文,经贸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几年来,两岸经贸关系经过了风风雨雨,在克服了各种人为障碍之后,终于迅速发展起来。当前两岸经贸关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两岸经贸关系是在两岸关系陷于僵局的情况下迅速发展起来的。根据最新资料显示,截至2000年底,祖国大陆累计批准台资企业4.7万家,合同台资金额486.6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金额263.8亿美元。两岸累计贸易总额达1909.33亿美元。其中祖国大陆对台出口310.4亿美元,祖国大陆自台进口1598.94亿美元。祖国大陆是台湾的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值得指出的是,去年两岸贸易总额为305.33亿美元,是两岸贸易开始恢复的1979年的396.5倍,即近400倍,创历史最高记录。这说明,两岸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推动两岸经济的发展,促进两岸之间的沟通与相互了解,有利于促进和平统一。
二是当前两岸的科技交流已被引入两岸经贸关系之中,而且日益显示其重大作用。过去来祖国大陆投资的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现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不断增多,特别是台湾一些知名高科技企业纷纷来祖国大陆投资,扩展宏图。这必将提高两岸经贸关系的质量,促进两岸科技的合作与交流。
三是台商到祖国大陆的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更加趋于合理。就投资地区来说,过去台商投资大都集中于珠江三角洲和福建沿海地区,今后台商在这些地区的投资虽然还会继续增加,但是投资重点已开始向以上海、苏州、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为适应大陆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的需要,一些台商已陆续到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投资,谋求发展。就行业来说,除了注重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外,近年重新掀起了房地产投资热,农业方面的投资也有了新的发展。
今天,以科技合作与交流为特征的两岸经贸关系,已成为一股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面对日益深化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两岸将可能在今年内先后加入WTO,这为两岸经贸关系和科技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一、两岸加入WTO之后,两岸市场将更加开放,相互进口关税大幅降低,非关税进口限制相对减少,这必然会加快两岸贸易的发展。其中,不仅台湾对祖国大陆的出口会大幅增加,而且祖国大陆对台出口也有可能会大幅增加。这样,祖国大陆对台贸易逆差会相对下降,但据估计,台湾对祖国大陆还会较长期保持较大顺差。
二、加入WTO,将会进一步加快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高科技产业和大中型企业将逐步成为投资主体。为吸引更多台商高科技产业来祖国大陆投资,祖国大陆将改善投资环境,提供优惠政策和其他有利条件。同时,台湾也应调整对大陆经贸政策,允许祖国大陆资金到台湾投资,促进两岸经贸互动和良性发展。
三、按照WTO的有关规则精神,两岸加入WTO有利于促进两岸实现直接“三通”。由于祖国大陆是以主权国家名义,台湾是以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名义先后加入WTO。因此,未来两岸经贸关系将是WTO架构下一个国家之内的特殊经贸关系。如台湾不使用“排除条款”,那两岸实现直接“三通”将是顺理成章的事。
四、如上所述,加入WTO后,两岸经贸将在一个全新的框架下运行,并结合港澳地区,实现某种程度的中国经济区域整合,进一步优化该区域内的资源配置,实现更为合理的产业分工布局,促进该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
当前,两岸经贸关系中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即在政治上要有一个共识,也就是两岸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这就是说,两岸经贸关系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框架内不断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是一国范围内的经贸关系,而不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所谓基础,打个比方,如同一座大厦的基石,基石动摇了,甚至没有基石,大厦必然坍塌,或者就根本建不起来。正因为这样,我认为,一个中国原则问题,是两岸关系包括经贸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两岸就难以有永久稳定与和平的局面,两岸的经贸关系以及科技交流必然会受到负面影响。
也正因为这样,对于作为两岸经贸关系共同基础的一个中国原则,不能搞所谓“搁置争议”,因为这是关系国家统一的大是大非问题,不弄个明白,是不行的。如果说对一个中国的具体政治含义有不同看法,还存在争议,那可以暂时搁置起来,不要因此而影响和干扰两岸的经济合作。现在的问题是至今台湾当局仍在顽固坚持分裂立场,把两岸经贸关系定位为“两个互不隶属、互不统治、互不管辖的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两岸的经贸关系,虽然还要发展,但只能限于民间的而不是官方的关系。祖国大陆一贯主张要大力发展两岸民间经贸关系。为此,就祖国大陆方面来说,要努力改善投资环境,认真贯彻中央一系列对台经贸政策;就台湾方面来说,要切实调整“戒急用忍”政策,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尽快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不要以“小三通”或其他权宜性措施来拖延“大三通”。目前,“戒急用忍”政策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指责和反对,尤其台湾企业界更是身受其害。对于这种违反市场规律、损人害己的僵化政策,要立即改弦更张,不要再拖下去了。
再说,所谓“搁置”争议,这里有一个问题要搞清楚,就是,究竟是谁在挑起争议?本来,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是国际的共识,否则,中国不可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不可能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且,在台湾光复后的很长时期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也是两岸的共识。但是,在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就破坏了这个共识,挑起了争议;民进党上台后,不仅否认上述共识,连“九二共识”也予以否认,这就进一步挑起了争议。可见,坚持“台独”就是挑起了最大的争议。而如今,挑起争议的人,却说要搁置争议;一再坚持分裂主义立场的,不算“挑起争议”,而一贯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统一立场的,却成了“挑起争议”的“罪魁祸首”。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一位台湾学者关切地问道,你们反对“台独”主张,是可以理解的,可是,现在人家提出“统合”,你们为什么也不赞成?在此,暂且不说“统合”是一个十分含糊不清的概念;也暂且不说人家并不是要以“统合”来代替“台独”。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看,“统合”不是一个坏的名词,又是“统一”又是“合作”,这有什么不好。按台湾当局的说法,经过“经济统合”和“文化统合”,最后达到“政治统合”,这不是很好吗?问题是,这里少一个原则,缺一个共同的基础,就是大写的“一个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禁要问,所谓“统”要统到哪里去,难道要统到民进党的“台独纲领”上去;所谓“合”,是谁跟谁合作,难道像“欧盟”那样,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因此,人们有理由作出这样的判断,就是,缺乏原则和共同基础的所谓“统合”,其结果必然会滑到“台独”路线上去。这,我们能不反对吗。
展望未来,尽管在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周折,但我相信,在一个中国原则的指引下,在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经贸关系和科技合作必将在现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