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县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广东省佛冈县 511600)
【摘要】 目的 研究支气管扩张感染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氨溴索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6例支气管扩张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生理盐水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氨溴索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66.7%(P<0.05);治疗前后肺部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4例(P<0.05)。结论 支气管扩张感染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氨溴索方式进行治疗,能够减少不良反应,改善肺部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感染;支气管肺泡灌洗;氨溴索
支气管扩张属于近年来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的临床发病率正呈现不断升高的发展态势[1]。本文研究支气管扩张感染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氨溴索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做如下内容的汇报。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我科收治的36例支气管扩张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18例。对照组支气管扩张感染发病时间1-12天,平均5.7±1.9天;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40-68岁,平均47.3±4.8岁;治疗组支气管扩张感染发病时间1-10天,平均5.2±1.1天;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41-70岁,平均47.7±4.4岁。上述自然资料数据,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数据可以进行科学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生理盐水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氨溴索方式进行治疗。在发生感染的肺段每次注入灌洗液10mL,停留一段时间,使灌洗液与支气管之间能够有较为充分的接触,随后将其完全吸出,反复进行上述操作,每次治疗灌洗液的总用量应该保持在30-50mL之间,每隔三天进行一次灌洗治疗,连续治疗三次。
1.3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脓痰等临床症状彻底或基本消失,CT检查结果显示病灶完全吸收;有效:脓痰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CT检查结果显示病灶基本吸收;无效:没有达到有效和显效的上述标准要求[2]。
1.4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2)治疗前后肺部功能指标水平;(3)不良反应情况。
1.5 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并以( ±s)表示,P<0.05认定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仅有1例,不良反应率为5.6%,少于对照组的4例,不良反应率为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患者在发病之后会有肺损伤等相关临床症状表现产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气道组织和支气管壁的肌肉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使支气管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性扩张,使局部组织感染甚至化脓,病情进一步发展会成为慢性肺炎,对肺部生理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甚至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目前在我国临床医学界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治疗期间可以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对患者发生病变的具体位置进行全面的观察,根据病变所存在的实际位置和严重程度,将分泌物尽可能的吸出。然而在治疗过程中选择的灌洗液不同,其所能够达到的治疗效果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采用生理盐水作为灌洗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对支气管阻塞的问题进行处理,但程度不够彻底。而氨溴索具备一定的祛痰效果,还可以对肺泡表面的生物活性位置的分泌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患者支气管的位置产生直接的作用,对痰液的排出可以产生一定的帮助,确保气道始终能够处于顺畅状态[4]。
参考文献
[1] 陈昌远,刘海丽,邝秋秋,等. 支气管肺泡灌洗氨溴索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效果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1):1954-1955.
[2] 王昀. 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人性化护理干预价值探讨[J]. 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1):366-367.
[3] 马建永,李明晖,张春意.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4):895-897.
[4] 林卫涵. 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局部注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疗效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6):85-86.
论文作者:陆金海 谢连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4
标签:肺泡论文; 支气管论文; 灌洗论文; 支气管扩张论文; 对照组论文; 患者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