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论文_黄蔚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641000

摘要:目的:主要研究急性护理流程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将于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急诊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60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30例,分别采取常规及急诊护理流程对其进行护理,研究其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结果:经过治疗护理,其中常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6.67%),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则为(96.67%),其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常规组的分诊时间及转诊时间分别为(2.61±0.57)min、(67.81±3.88)min,而实验组的则是(0.56±0.27)min、(35.74±2.63)min,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存在,(P<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救的过程中,要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有效的应用,这样在使其临床疗效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与健康知识评分,并且能够实现对于转诊及分诊时间的缩短,因此应该进行临床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急性脑梗死;急救效率

急性脑梗死作为当前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急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发病几率也呈现出了上升趋势。当前临床一般使用溶栓治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有研究表示,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直接影响着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所以,要想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就必须要尽快的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因此其对于急诊护理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主要对急诊救治与护理流程的应用效率进行研究探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于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急诊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60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30例。全部患者中,女性患者偏少,有20例,男性患者较多,为40例。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45~75岁之间,平均(53.1±6.1)岁。 病程2~48小时,平均(19.6±6.3)小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对常规组30例患者进行护理,一般都为基础护理与饮食护理等等。另外实验组的30患者则使用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要对高素质的急诊护理团队进行建立。要保证抢救小组中的医护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及沟通能力。每组3人,综合素质最高、工作经验最多的人为组长,在抢救过程中要发挥其指导与协调的作用。另外,要加强对于组员的培训力度,充分提升急诊护理团队的综合素质,使得抢救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1]。

其次,要对健全的护理急救流程进行建立。第一,要通过预检护士初步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使其接受早期的检查,先了解一定的临床指标,对其进行有效评估后送到抢救区,及时抢救患者,并给其开通一定的绿色通道,使医师及时了解患者的实际病情,并配合专科医师及时开展急救工作。第二,应用急救应急流程,在诊疗的过程中,确保其体位的合理性,并建立一定的静脉通道,有效采集其血液标本,了解患者其他的临床指标等。充分测定患者当前的血氧饱和情况与心电图指数以及血压值,对其病情进行有效的了解。第三,有效的评估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时的了解患者的近期疾病发生情况,并了解患者的介入溶栓适应证情况。最后,对其临床症状及溶栓指征进行明确后,及时为患者开通两条通道,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其用药指导的有效性,在完成溶栓后,送至普通病房观察。

1.3 疗效的判定标准

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若经过护理,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其未出现下肢运动障碍及语言障碍,就是显效。其次,若经过护理,患者的急性脑梗死症状有所改善,但其下肢及语言出现一定的障碍问题,则是有效。若患者经过护理,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不仅没有好转情况,还出现了加重现象,就是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计量资料表示为(±S),检验为t。计数资料使用%表示,检验为x2,若p<0.05,证明其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急救指标的比较 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作为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神经科疾病,其是因为患者的脑血管有阻塞情况的出现所导致的。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若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就必定对其神经系统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特别是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早期,若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则其就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生活胡子良得到充分的提升。当前,临床主要采用溶栓治疗的方法救治急性脑梗死患者。

在本次研究中,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采用急诊护理流程的方法,能够合理的整合各个阶段的护理工作,极大程度的减少了患者等候救治的时间,使得患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相关的治疗方式,不仅提升了患者急救手术的成功率,也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3]。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救的过程中,要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有效的应用,这样在使其临床疗效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与健康知识评分,并且能够实现对于转诊及分诊时间的缩短,因此应该进行临床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英.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5):73-75.

[2]王利.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0):406-407.

[3]梁俊华,李娟.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08):75-77.

作者简介:黄蔚,生于1982年9月,女,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现供职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职称:护师,本科学历,邮编:641000

论文作者:黄蔚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  ;  ;  ;  ;  ;  ;  ;  

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论文_黄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