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并轨对我国工业经济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经济论文,人民币汇率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人民币汇率并轨势在必行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目前约有30%的成员国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其中绝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从各国汇率制度改革的进程来看,双重汇率制向单一汇率制转变的先决条件,是国内的价格体系与国际市场的价格体系接轨,建立一个国内外商品比价大致相等相对开放的价格体系。只有这样,两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扭曲才能消除,汇率才能真正反映不同货币的合理比价。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深化价格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尽快取消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加速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进程;建立和完善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的储备制度,平抑市场价格。”同时指出:“……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从国内政治和经济大环境看,汇率并轨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另外,关贸总协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成员国应该实行统一汇率。那么,人民币汇率并轨后,将会对我国的工业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呢。
二.物价上涨和本币汇率下降对工业经济的影响
物价上涨和本币汇率实际的下降,势必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下面仅就其对我国工业经济的影响,作些简单的分析。
1.物价上涨和人民币汇率实际下降(注:汇率实际下降是指非名义下降,即汇价下降的指数超过同期物价上涨的指数。)同期发生,使得我国对外贸易条件渐趋恶化。国内价格体系改革所产生的物价上升,与人民币汇率下降同时发生,实际上意味着人民币双重贬值。一般来讲,在货币贬值的情况下,如果要想换取和贬值前等量的外汇,则意味着收购价格、生产成本和出口商品的数量都要增加。
近几年来,美元汇率持续上升(除对日元等个别币种外)。但升中有降:美国政府采取放松管制的政策,实际上是听任美元汇率自由浮动。国际市场和西方经济也不景气,呈收缩态势。商品价格疲软。在国内生产成本提高,国际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增加工业品的出口将更加困难,我国的对外贸易条件趋于恶化。
2.进口增长大于出口增长,贸易赤字上升。国际市场价格疲软,国内市场价格上扬,使我国的价格上涨率相对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上涨率,这就影响到我国进口工业品的价格,使其相对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进口的增长速度将大于出口的增长速度。见表(1):
表一
(*注:1993年为估计数.摘自《每日电讯》1993.12.14.海关总署预测,其他数字摘自《中国对外经贸年鉴》199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1979年下半年国内价格进行重大调整后,由于当时规定调整价格所需补贴三年内不得摊入成本,因此从1984年开始,进口增长大于出口,贸易赤字有所增加。虽然从1990至1991年,进出口贸易表现顺差,但那是通过采取行政措施、稳定物价、限制进口所致。1993年改革进一步深化、限制松动后,预计贸易赤字将有较大的增长,为90亿美元左右。
3.工业品出口亏损进一步增加。当国内价格水平上升时,如果外汇汇率上升的幅度大体上和物价总指数上升的幅度相同,那么这种变化只是名义上的变化;如果外汇汇率上升的幅度大大高于同期物价总指数上升的幅度,则必然导致换汇成本的提高。由于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内、外贸争夺产品、争夺原料的价格战将逐步升级,这将影响我国工业品换汇成本的进一步增加。换汇成本上升而又要扩大工业品的出口。将使我国出口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跌落;国内物价上涨而又增加进口,导致进口原材料、工业品等在我国国内市场上的价格上涨。这一跌一涨,势必造成更大的亏损。不论这种亏损是反映在国家财政的收支上,还是反映在企业的帐面上,都会给国内工业经济带来不良影响。
三.汇价变动对工业生产成本的影响
1.汇价变动对工业生产社会总成本的影响。欲知汇价变动对工业生产成本的影响,应首先开清楚汇价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因为一国汇价的变动要受双方货币情况变化的影响,如果对方货币变动的因素除外,影响一国货币汇价变动的主要因素是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和通货膨胀的程度。
那么,我国国内价格的变化对人民币汇价的变动有何影响?请见表(2)
表二
(注:以上年同期指数为100.美元是我国国际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因此本文分析问题以美元对人民币的比价为例。)
按照简单加权平均法计算,1979至1991年,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平均上涨6.15个百分点,美元的人民币价格指数平均上升10.98个百分点,即汇价指数上涨超过物价指数4.83个百分点。换言之,即人民币对外币贬值的速度超过国内物价上涨的速度。
假设汇率并轨时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按上涨10%计算,则汇率并轨后汇价上升的幅度在15%以上。考虑到市场的投机因素,估计届时工业生产社会总成本的涨幅应在5%以上。
2.汇价变动对某些行业成本的影响。上面我们分析了汇价变动对工业生产社会总成本的影响,下面就某些行业作一具体的分析:
①纺织行业。1991年纺织行业总成本为1978.45亿元人民币,进口各种纺织原、辅料为29.23亿美元,按混合汇价(调七平三)7.80元计算,进口总额为227.99亿元人民币,占行业总成本的11.52%。如果汇率并轨时,汇率在现行调剂价的基础上上升15%,则汇价为一美元等于十元人民币。如进口总额仍按1991年计算,则为292.30亿元人民币,占行业总成本的14.77%。考虑到工资、能源、国内原材料及机器设备价格的上涨,以及税制改革的影响,估计届时纺织行业的总成本将增加7%以上。如无特殊优惠政策,纺织全行业亏损的局面将进一步恶化。
②食品行业。1991年食品行业总成本为1214.88亿元人民币,进口各种食品原、辅料为23.34亿美元,按混合汇价7.80元计算,进口总额182.05亿元人民币,占行业总成本的14.99%。汇率并轨时汇价按10元计算,进口总额按1991年的计算,则为233,40元人民币,占行业总成本的19.21%。考虑到其他影响因素,尤其是食品对投机心理的诱导性,估计届时食品行业的总成本将上涨10%以上。
③对进出口及换汇成本的影响。现在国内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如果实行自由浮动汇度制度,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本币比价下跌,可以刺激出口,抑制进口。这种看法无疑是正确。但是,由于我国汇率并轨后将要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那么对上述看法就得作具体分析。如果汇率变动仅只是名义上的变动,那么它对进、出口的影响并不明显;如果汇率变动是货币实际价值的变动,那就另当别论了。通过统计资料可以知道(见表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时期汇价指数平均上涨幅度超过全国零售物价总指系数4.83个百分点。即在制定汇率政策时,实际上采取人民币汇率低估的政策。低估政策只会促使外汇汇率和换汇成本不断提高(见表3),进出口亏损不断扩大,从而拉动国内市场价格进一步上升;国内市场价格上涨及过来又刺激外汇汇率和换汇成本进一步高,使不断扩大的亏损进一步增加。
表三
外贸体制改革后,国家财政不再负担外贸补亏,而企业出于经济原因,必然要削减出口,压缩生产性进口,增加消费性商品商场上热销而国内外差价大的商品进口。这样,就会产生外贸逆差,导致人民币比价进一步下跌,换汇成本进一步上涨,从而使汇价、国内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进入螺旋状相互拉动增长的怪圈。
四.汇率变动对利率及生产成本的影响
前面我们分析了汇价变动对价格及工业生产成本的影响,下面简单分析一个汇率变动对利率变动对利率及工业生产成本的影响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一般讲,外汇资金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会从相反的方向引起利率的上升和下降,因此,凡是影响货币资金供需增减的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外汇汇率和利率的升降。
从宏观上看,在市场机制当中,影响外汇资金供求而导致汇率和利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出口的变化。在一般情况下,出口大于进口,外汇收入增加,引起外汇供给增加,导致外汇汇率和利率的下降,进而影响到换汇成本和生产成本的下降;进口大于出口则反之,引起外汇汇和利率的上升,从而导致换汇成本和生产成本的上升。
2.汇率的变化。汇率的变动,在名义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会使实际价格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外汇资金的供求关系,导致外汇利率的涨落,最终影响工业成本的变化。
3.心理的变化。人们对某种外币价值的心理因素的变化(看涨或看跌)直接影响该种货币供求关系的改变,从而影响其汇率和利率的变化,进而影响到生产成本的改变。
4.比较利益的变化。随着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全面结汇制的实施,本币利率的高低就会对外币利率产生影响,从而波及工业生产成本。例如,假定在外汇统一市场上本、外币可以按需买卖,1美元的价格为10元人民币;又假定美元的存款利率年息为3.24%,人民币的存款利率年息为10.98%,那么一百美元的年息收入为100×3.24%=3.24美元.合人民币32.40元。如将一百美元售出,得到一千元人民币,其年息收入为1000×10.98%=109.8元人民币。同样是一百美元,由于本、外币的存款利率不同,卖出与否的年息收入也不相同。由于本币与外币、外币与外币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比较利益,从而导致外币资金供求关系的改变,因而引起汇率和利率的变化,进而影响到生产成本的变动。
当然,我们在论述汇率并轨对工业经济的各种影响时,假定的前提条件是在改革时汇率并轨单一实施。如果汇率并轨与生产资料价格并轨、全面结汇制、统一外汇市场、有规定的存货款利率自由浮动、税制改革等改革举措同期施行,那么届时工业生产社会总成本上涨的幅度就不是5%,而是8%以上。因此,工业企业应未雨绸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迎接开放的大潮来临。
标签:汇率论文; 汇率变动论文;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论文; 物价水平论文; 人民币汇率制度论文; 人民币论文; 汇率改革论文; 外汇论文; 生产成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