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对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论文_冯骁杰

不同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对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论文_冯骁杰

大理大学临床医学院 671000

【摘 要】目的:探讨研究不同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对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我院选取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2例并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给予前入路减压植骨治疗,B组给予后入路减压植骨治疗,均融合内固定治疗。对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出院后随访1年脊髓损伤严重程度(ASIA)分级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A组(P<0.05);出院后随访1年,B组ASIA等级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采用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对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远期疗效显著,优于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

【关键词】减压植骨;内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脊髓损伤

胸腰椎爆裂骨折是典型性脊柱骨折,多由车祸或坠伤所致,如治疗不当,严重者会丧失运动功能。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的并发症之一,常伴有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功能障碍,带给患者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剧烈的疼痛感[1]。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是严重的创伤,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14年~2015年间住院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2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31例。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都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A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范围23~60岁,平均(36.19±10.12)岁,车祸伤患者18例,坠伤患者9例,重物砸伤患者4例,C3~C4节段损伤14例,C4~C5节段损伤7例,C5~C6节段损伤10例;B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24~59岁,平均(36.21±10.06)岁,车祸伤患者16例,坠伤患者12例,重物砸伤患者3例,C3~C4节段损伤15例,C4~C5节段损伤9例,C5~C6节段损伤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术前脊髓损伤分级

术前,根据脊髓损伤严重程度评定标准(ASIA)对两组患者脊髓损伤进行分级,A组:A级12例,B级7例,C级10例,D级2例;B组:A级11例,B级8例,C级9例,D级3例。

1.3治疗方法

A组进行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①给予全身性麻醉,协助患者侧卧;②依据患者椎体损伤节段,由胸膜、腹膜外入路,选择正确切口,并结扎处理好节段血管;③切除损伤椎体,摘除突入椎管的骨碎片,待椎间高度复位后,进行植骨融合术;④用前路钛板行内固定;⑤术后给予负压引流。

B组进行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①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给予气管插管,协助患者俯卧;②选取后正中切口,将损伤椎体、上下椎体的椎板以及小关节突暴露出来,方便手术;③结扎对应血管;④在上下锥弓根处植入定位螺针给予内固定,待椎间高度复位后,进行外侧植骨融合术;⑤术后进行负压引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观察指标和评判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出院后随访1年ASIA分级结果。

参照脊髓损伤严重程度评定标准(ASIA),A级:无感觉或运动功能;B级:感觉功能不完全丧失,无运动功能;C级:感觉功能不完全丧失,无有用的运动功能(损伤平面以下大部分肌力<3级);D级:感觉功能不完全丧失,具有有用的运动功能(损伤平面以下大部分肌力>3级);E级:功能正常,可有痉挛状态。总有效率=(D级+E级)/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均以例或者百分率(%)描述,用 检验,计量资料以( )描述,用t检验,当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手术期间,B组手术时间为[(9.13±2.42)h]显著少于A组[(15.12±3.31)h](t=3.012,p=0.004);B组术中出血量为[(569.21±60.14)ml]显著少于A组[(971.23±61.47)ml](t=202.123,P=0.000)。

2.2 出院后随访1年ASIA分级结果比较

出院后随访1年后,根据脊髓损伤严重程度评定标准(ASIA)对所有患者脊髓损伤进行分级,A组31例患者中,A级4例,B级3例,C级8例,D级4例,E级12例;B组31例患者中,A级2例,B级2例,C级1例,D级7例,E级19例,总有效率(83.87%)明显高于A组(51.61%)( =5.979,P=0.014)。

3 讨论

爆裂骨折和高能创伤密切相关,当轴向载荷不能抵抗压缩能力时,会导致椎骨爆裂,继而骨碎片和软组织碎片进入椎管,椎体骨折严重程度和轴向载荷有直接相关[2];椎体骨性结构一旦遭破坏,常伴随脊柱缩短,椎体后壁受损,从而对椎管内神经造成损害。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表现有疼痛、局部畸形以及脊髓损伤症状等。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往往根据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以及伴随损伤的严重性来决定手术时机,常采用早期减压、固定以恢复神经功能。有研究表明[3-4]:后入路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加以内固定,可对脊髓起到减压作用,有助于恢复脊柱稳定性,疗效显著。

此次研究中,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相比前入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少,操作性更强,安全性更好,与上述研究一致,出院后随访1年,B组患者ASIA等级明显优于A组,提示采用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对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效果优于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

参考文献:

[1]郭马珑,崔宏勋,杨磊,等. 不同入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疗效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2):77-78.

[2]杨旭铭,熊鹰,牟东刚,等. 前路减压重建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评估[J]. 云南医药,2016,37(02):179-181.

[3]陈彦,初同伟,杨波,等.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分析[J]. 重庆医学,2016,45(13):1841-1843.

[4]温松江.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6):149-150.

论文作者:冯骁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9

标签:;  ;  ;  ;  ;  ;  ;  ;  

不同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对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论文_冯骁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