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州爱博恩妇产医院新生儿科 广东 广州 510000)
(2广州南侨食品有限公司医务室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口服丽珠肠乐并增加哺乳次数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符合母乳喂养的正常足月儿100例(月子区)进行分组研究,采用数字随机将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按常规哺乳,观察组早期口服丽珠肠乐并增加哺乳次数。结果:资料统计显示: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2.00%(1/50),低于对照组的12.00%(6/50),两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达到高峰时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77.3±2.0)μmol/L,低于对照组的(181.6±2.4)μmol/L,两数据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口服丽珠肠乐并增加哺乳次数可有效预防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丽珠肠乐;哺乳;预防
【中图分类号】R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8-0119-02
临床上将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两种,两类均以未联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要表现[1-2];随着母乳喂养的价值逐渐被社会所认可,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长,同时也成为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风险因素[3-4]。研究将以科室(月子区)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院且符合母乳喂养的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早期口服丽珠肠乐并增加母乳喂养次数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预防效果,现将研究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符合母乳喂养的正常足月儿100例(月子区)进行分组研究;纳入标准:母亲无妊娠合并症,胎儿功能窘迫、羊水浑浊等宫内异常情况,未使用过催产素,排除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咽下综合征等疾病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对象分为观察组(n=50)男28例、女22例,平均体质量(2685±245)g,胎龄(36.9±4.2)周;对照组(n=50)男27例、女23例,平均体质量(2679±253)g,胎龄(37.1±4.0)周。研究经医院医务科同意,患儿家属均自愿参与研究;统计学显示两组基本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作分组研究。
1.2 方法
观察组于出生后1~2d开始服用丽珠集团生产的丽珠肠乐胶囊(350mg/粒)350mg/d,分两次取胶囊中的药粉温奶调服;叮嘱产妇少量多次哺喂母乳,要求每天不得低于10次;对照组则实施按需喂养。
1.3 评价指标
采用专业医用仪器每日测量两组新生儿的微量血胆红素值,记录并比较两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黄疸持续时间、黄疸高峰血清总胆红素值以及胎便排出次数和排尽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统计显示:观察组每日平均哺乳次数、血清胆红素下降至102.6μmol/L所需时间、黄疸高峰时血清胆红素值、每日排便次数及首次胎便变黄时间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x-±s)
2.2 两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
统计显示:观察组(n=50)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2.00%(1/50),对照组(n=50)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12.00%(6/50),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更低,两数据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5,P=0.0055)。
3.讨论
母乳性黄疸特指与母乳喂养相关联的特发性黄疸,临床研究显示:新生儿胎粪中胆红素含量相对较高,加之长时间停留于新生儿肠内,胆红素的吸收也有相应的提高,因此临床普遍认为胎粪排出对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5]。
随着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关于母乳性黄疸的防治也受到了临床及社会大众的关注,从过往临床经验来看,母乳性黄疸的预后普遍较好,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另一方面高胆红素血症具有造成中枢神经损害的潜在风险[6],因而早期干预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显示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多存在母乳不足的情况,并由此出现肠蠕动次数降低,胎粪排出时间延迟,并最终导致患儿自身脂肪和蛋白质消耗量增加,加重肝脏负担[7]。而在原有情况下适量提升母乳哺乳次数可有进一步加快胎粪的排出;文献资料显示绝大部分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本质为母乳缺乏引起,因而停止母乳喂养的方法并不适用。
研究所使用的丽珠肠乐属双歧杆菌活菌制剂,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该药物能够显著改善肠道菌群失衡的情况,将联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并随粪便排出体外;新生儿肠道为无菌状态,细菌多是在出生后2h出现,双歧杆菌的补充可使肠道中厌氧菌的数量大幅度提升,进而构成肠道微生物屏障,此外,也有文献资料显示双歧杆菌还具有一定的免疫价值。另有研究显示[8]:通过对婴儿皮肤的抚触一方面可稳定其情绪,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因而胃肠蠕动,进而增加粪便排出,也可有效的减少未联合胆红素吸收,最终控制黄疸症状,本次研究未对抚触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每日平均哺乳次数、血清胆红素下降至102.6μmol/L所需时间、黄疸高峰时血清胆红素值、每日排便次数、首次胎便变黄时间以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各项指标比较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期口服丽珠肠乐并增加母乳喂养次数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预防效果。
综上所述,研究得出结论:新生儿早期口服丽珠肠乐并增加哺乳次数可有效预防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发生,方法经研究显示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并推广。
【参考文献】
[1]秦美云.母乳性黄疸的实验室检查与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0):192-193.
[2]厉君,岳峰,王惊涛,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93例病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07):776-778.
[3]傅赛红,严雪群.母婴早期接触对新生儿体温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7):2722-2723.
[4]孙娜,韩杰,黄卫东.浅论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的优势及可影响母乳喂养效能的因素[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0):62-63.
[5]潘惠珍.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转归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07):940-941.
[6]江余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NSE、B/A值、NBNA临床分析[D].皖南医学院,2016.
[7]朱小冰.C反应蛋白和甲胎蛋白在新生儿黄疸中的表达意义[J].重庆医学,2015,44(14):1968-1970.
[8]李棚,高海燕.抚触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05):142-144.
论文作者:吴戈卫1 蒋燕华2 翁秋琪1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4
标签:黄疸论文; 胆红素论文; 母乳论文; 新生儿论文; 次数论文; 统计学论文; 血症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