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大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并促进城市工程的多样化发展,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其中给排水工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给排水工程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要高度重视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并加强对其的研究,积极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保障。文中对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施工技术;工程建设;发展趋势
1导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发展速度较快,虽然解决了居民住房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据调查,截止到2017年底,68%的居民反映建筑工程排水存在严重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因此,对当前的建筑给排水工程技术进行改进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针对此问题展开研究。
2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概况
在新时期的环境下,社会经济水平快速提升,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同时,随着城市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要高度关注建设给排水工程的质量,从而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我国给排水体系的逐渐健全,相关的给排水设备和技术也得到了创新与发展,大大提升了建筑给排水效率与质量。依照实际情况来分析,建筑给排水工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层,第一阶层是建筑工程装备阶段,该阶段主要是指合理规划建筑的给排水技术,从而保障给排水技术满足建筑的需求;第二阶层是以装备阶段为基础,将检测技术和给排水的改进技术融入到施工技术当中,从而实现给排水系统的进一步完善;第三阶层是发展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设备、管道以及施工技术进行逐步的健全和完善,从而构建一个专业的建筑给排水工程。
3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
3.1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
政府监管部门一般只关注建筑主体结构的安全和质量、外观是否美观、内部结构是否合理,而往往忽视对建筑内部给排水工程质量的监督。同时监管部门也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致使建筑给排水工程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3.2总包及分包单位对给排水专业不够重视
建筑给排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其造价在总造价中比例很小,大部分建筑企业不重视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更别谈进行技术及管理的分析和研究。大部分施工单位出于人工成本考虑,未配备专门的给排水专业施工人员,而是由机电施工人员兼做给排水施工,这些人员不具备给排水专业知识,凭经验对现场施工进行管理,大大增加了人为因素带来的质量和安全隐患。
3.3施工前期缺少专业人员进行整体规划和协调
给排水工程是建筑安装工程的一部分,电气、给排水、暖通、消防等安装工程由不同设计人员独立设计,设计时未考虑各种管线在空间上的布置,需要施工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布置。给排水工程施工前,总承包方与各专业分包方往往缺少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协调与整体规划,造成给排水管道与其他管线、桥架、风管等在空间上的碰撞与交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雨污水管为无压管,安装要有一定的坡度,各专业同时施工时,如果没有进行整体规划,当雨污水管与其他管线或风管碰撞时,如果其他管线安装已完成,就要返工避让雨污水管。这样不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甚至造成工期的延误。
3.4施工管理人员及工人的技能、经验不足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推出,给排水工程涉及的专业知识越来越多,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实际情况是,现场大部分的施工人员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他们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经验不足、理论水平有限,都是在施工现场边工作边学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很难发现并解决问题,凭经验而不按规范标准进行施工,造成质量及安全隐患。
4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改进
4.1排水施工工艺的改进
为了提高排水施工工艺,本文将该工艺详细规划为以下六个步骤:第一步,在施工之前测量管道并放样;第二步,按照施工要求挖沟槽,并垫层;第三步,平铺土地地基,并对软土采取特殊处理,从而避免土地不平整;第四步,使用混凝土浇筑地基,完成此项操作以后,按照施工要求铺设管道;第五步,考虑到环境因素,本文利用环保材料,对管道安装采取保护处理;第六步,开展闭水实验,采用直槽围柃支撑法填埋管道,并且控制沟槽土层厚度不得超出2~4m范围,另外,头道支撑控制也很重要,其与管道顶部的距离必须控制在0.5~1m范围之内,并完成支撑点设置,在挖土过程中,应避开杂泥和碎石的干扰,如果此部分已经挖掘完毕,则不需要继续采取恢复填充处理措施。采取上述施工工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排水施工工艺水平。
4.2排水管路设计安装的改进
在对排水管道进行设计安装之前,应该仔细检查其外观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果不存在安全隐患再进行安装,否则,应立即采取维修处理措施。在安装拆卸的过程中,应该沿着轴线顺直铺设管道,按照标准严格控制管道纵向间隙,使其控制在1~5mm之间。另外,需要清理管道连接接口,使用比例为1:2.5比例的水泥浆进行填充,并按照设计方案切割管道,控制切割速度在700~1000r/min范围之内,保持管道中心与截线平面互相垂直关系,从而提高排水管路设计安装技术水平。
4.3排水质量监测的改进
检查施工图纸和施工步骤设计方案是否存在问题,以此确保参数准确无误;检测施工材料质量,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购买材料,并对选购的材料进行审核,从而避免次品混入施工材料当中;检测排水质量,采用人工检测方法,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对比分析,如果发现问题,立即采取处理,从而达到提高排水工程质量的目的。
5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筑给排水工程技术必将向高质量、智能化方向发展。关于排水工艺的未来发展,是根据建筑施工情况,严格控制施工操作,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采用水泥焦渣等材料来铺设水管,并下降空间侧面,以此避免积水产生。关于排水管路设计的未来发展,重新组合排水管道,详细划分污水管道和雨水处理等管道,从而避免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处理不彻底,给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另外,应减少接口和弯道设计,避免管道堵塞、倒流情况发生。
关于实时监测的未来发展,是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整个城市的排水管道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在每个区域设置若干个监测点,根据监测需求布设传感器,利用传感器采集相关数据,如果发现管道异常,则立即采取处理措施,从而为管道维修争取更多时间,降低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达到提高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的目的。
6结束语
总之,给排水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设施,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人们居住的生活品质和舒适程度。这几年城镇化进程加快,使我国建筑业得到了高速发展,但给排水工程的施工仍然存在着政府缺乏监督、企业不重视、施工员技能偏低、管理落后等问题,直接影响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要依照技术规范要求,合理规划施工技术要点,并根据实际的需求,对相关的技术进行改进,从而进一步提升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为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保障,从而促进建设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建培.浅析建筑给排水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4):107~108.
[2]张昭.现代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环保节能新技术的应用分析[J].环球市场,2017(25):200.
[3]范金丽,高宇.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6,5(20):61~62.
[4]迟博,王珊珊,李金倍.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6(4):198.
论文作者:杨英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给排水论文; 建筑论文; 管道论文; 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