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次探求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力作——评介《华魂#183;中华民族大一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华民族论文,力作论文,深层次论文,大一统论文,华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谈到中华民族大一统,当不乏从政治上、经济上或文化上立论阐释、论证求索的诸多篇章,但洋洋洒洒,深层次、多侧面、全方位地对之予以论证说理,写成一部既有政治感召力、历史使命感,又有理论体系建树、学术功力深沉专著的,佛山大学萧君和教授的《华魂·中华民族大一统》,当是这方面当之无愧的开山力作。该书为萧氏80万字大型学术理论专著《华魂》三卷集中的第三卷,全书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归类在“开放丛书·思想文化系列”,于1995年5月在佛山大学暨萧氏主编的《中华复兴的曙光》——崛起的珠江三角洲举行了首发式。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佛山大学校长谢颂凯教授致开幕词,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会长、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郑群,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磊等省内外专家学者近百人及台湾中华民族团结促进会交流联谊会会长、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姚荣龄等4人莅临大会。在广东的高校史上,为一教师的著作举行如此盛大的首发仪式,这还是首次。郑群、张磊等发言皆对《华魂》三卷出版发行作了较高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谢颂凯在开幕词中介绍道,《华魂》第一卷《中华民族凝聚力》,已在1994年12月获得了共青团中央、文化部、广播电视部、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首届“中国青年优秀图书奖”,第二卷《中华民族精神》也获得了黑龙江省第五届优秀图书奖。据此,我们可以相信,第三卷《中华民族大一统》的问世,也同样会引起社会反响,将为学术界、读书界所注目,产生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华魂·中华民族大一统》全书分6个部分19章,外加绪论和结语,近28万字。这部学术理论著作,作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表达了中华民族儿女的共同愿望,探求祖国统一大业,憧憬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到来;而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上,则又借鉴了系统论、宇宙全息统一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中华全息”的概念,专章论述中华民族的结构,“尽量紧跟现代科学前进的步伐,尽量采用现代科学所提供的新资料、新方法。”可以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驰骋时空,传统立论阐释与现代科学掺糅论证相结合,这是本书并《华魂》三卷的一个显著共同特点,也是萧氏近些年来做学问搞研究的特点。因之,《中华民族大一统》一书也就成了一部既是政治上探求中华民族大一统的优秀学术著作,也是一部学术上深究中华民族大一统的优秀政治著作。这可以从以下分析中得到印证。
1.关于本书的写作动机和目的。这也即是作者为什么要研究“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动机和目的。中华民族大一统问题,既是一个历史的课题,也是一个现实的课题,更是一个在现时条件下极为复杂敏感的政治课题。这一点,作者在全书开篇首段头两句话即予明确指出:“‘大一统’是个古老的字眼。”“‘大一统’也是一个经常出现在书刊报纸上的当代字眼”。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儿女在不同的历史年代,从不同类型的层次出发,都始终追求统一,追求中华民族的大一统。“统一”和“大一统”,这是一种千百年来浸润着我国人民思想感情的“向心力”,是一种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回归的力量”。不可否认,它具有巨大的正面价值,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来说,这一正面价值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基于此,作者在紧接着下来的第三句话中即公开声言:“为着科学地认识‘大一统’,也为着祖国的统一事业,还为着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我们有必要对中华民族‘大一统’进行深入的研究。”短短52个字,作者的研究动机,写书目的,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以及作者的政治热情、政治立场,全都跃然纸上,交待得清清楚楚。
2.从本书的理论体系构建看。如同作者在《华魂》第一卷和第二卷中将“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精神”视为一个“个别事物”、一个“实体”一样,在本书中,作者也是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再次将研究对象“中华民族大一统”视为“个别事物”、一个“实体”去进行研究和构架理论体系的。从哲学认识上看,“个别事物”和“实体”,都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当然也就有它的运动形式和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规律。萧君和“中华民族大一统”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构建,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哲学认识去层层把握、深层展开、完整体现的。作者在本书中向人们揭示:中华民族大一统是一个客观的物质存在,它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表现形式”,它有自己的基础,即地理基础、民族基础、思维基础,也有深层的结构,还有自身的发展历程和规律。如同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那样,中华民族大一统也是一个可以“一分为二”的对立统一体,既有正面价值,也包含有负面因素,但这负面因素“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非主要方面”,“它不可能改变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正面的肯定的能促使中华民族前进的本质,它也不可能拖住中华民族大一统前进的双脚。”正因为如此,当代历史条件下“新的中华民族大一统局面的到来,不会要太久的时间了。”至此,理论的构建和逻辑的发展同步完成,一个完整的中华民族大一统理论展示在人们面前。
3.从本书立论的论证方法方式上看。一部近28万字的学术理论著作,几大部分,是要靠诸多的材料去加以论证成立的。然而,不管是博征旁引、纵横古今、翔实论证也好,亦或是具体直观、细说铺叙、透彻阐释也罢,作者那“遵历史时代之命,遵祖国民族之命”和“科学地认识”的匹夫职责和严谨治学精神,都是始终贯穿、浸透在字里行间的。以“中华民族大一统的结构”部分为例。作者认为,中华民族大一统是有着深层的结构的,这个结构是中华民族统一的牢固根基,其构成要素有四,即“中华全息”、“大一统的经济结构”、“大一统的政治结构”、“大一统的文化结构”。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农业经济、经济一体化,政治发展中的一元化政治体制,文化发展中的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多元一体化文化格局,分别是中华民族大一统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主要构成点。而“中华全息”则是“全息”的一种特殊形式,作为中华民族的“细胞”、基本单位,它主要由“以中华民族为种族(同种)”、“以炎黄二帝为祖根(同根)”、“以中华文化为文化(同文)”等构成。“中华全息”能够将中华民族的各个部分,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紧紧地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统一体。因此,“中华全息”就是实现中华统一、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基石。“中华全息”把大一统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三者串连在一起,就构成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狭义结构。又由于中华民族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大一统基础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中华全息”又将二者串连、贯通起来,因此,狭义的中华民族大一统结构加上中华民族的基础亦即地理基础、民族基础、思维基础,便成了广义的中华民族大一统结构。《华魂·中华民族大一统》一书这种对中华民族大一统结构的深层探讨和引进现代科学的理论构建,其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相当明显。作者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向人们昭示,由于有了这种中华民族大一统的结构,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形成、出现就有了保证。例如大一统的文化结构。作者指出,作为中华民族大一统文化结构前身的史前文化即已形成的“重瓣花朵式向心结构”,对中华民族国家的形成就奠定过基础。而作为中华民族大一统文化结构核心的黄河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各个阶段上,与作为格局组成部分的多元文化的交融,使中华民族中的多元文化沿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其与民族所产生的凝聚力,顽强地使得中华民族大一统一次又一次地成为事实。这就说明,中华民族大一统的结构存在,是中华民族大一统形成的坚实基础,是中华民族大一统形成的根基,这是摧不垮、泯不灭的。撼山易,撼中华民族大一统难!质言之,我们今天的国家统一事业是有着非常深厚之根基的,是不以任何个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一定会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再现辉煌,再度成为光辉的现实。学术问题的深层探讨与政治目的的深刻展现在这里相得益彰,于学术中见政治,在政治中现学术,颇见作者的匠心和功力。
《华魂·中华民族大一统》一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肯定了追求中华民族大一统、追求祖国统一事业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型层次中华民族儿女的共同心理。作者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中国是一个五千年来传统相承所建立的和平统一的民族国家。“大一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国家价值取向。“按照这个国家价值取向,天下应该一统,国家应该定于一尊。”从我国的历史上看,早在周代,“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当时的共识。而以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代表的历代封建统治者中的有作为君主,刘邦刘秀、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朱元璋、康熙乾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当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现今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都无不以追求天下的大一统、追求国家的统一、维护国家的统一为己任。而历代的圣哲先贤,也大都追求大一统的社会理想。孔子赞颂“一匡天下”,孟子肯定“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韩非宣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汉儒董仲舒更是认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帝王圣哲如此,志士仁人也如此。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几》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是中国古代志士追求国家统一的千古绝唱。中华民族儿女中的普通群众,也追求祖国统一,维护国家统一,其事迹也是动天地而泣鬼神的。例如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举国同声痛割台湾就是一例:恶讯传到台湾,全台人民“若夜午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数十百万生灵皆北向恸哭,闾巷妇孺莫不欲食倭人之肉……谁肯甘心降敌?!”值得指出的是,《华魂·中华民族大一统》一书,还明确地指出,中华民族大一统“不仅是汉族人民群众的社会理想,也是中华民族中的少数民族的社会理想。”匈奴人赫连勃勃、刘渊,氐人苻坚,鲜卑人拓跋珪等都追求过统一中华而赍志未酬。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忽必烈,满族的努尔哈赤则统一过中国,实现了大一统。其他著名人物,如吐蕃的松赞干布,回鹘的毗伽可汗,鲜卑族的拓跋宏,满族的玄烨,以及南朝时岭南少数民族头领之一的冼夫人等等,都是历史上这个方面的杰出代表,都努力为维护中华民族大一统作出过贡献。这些“组成中华民族的多个民族成员,都以中华为祖国,不会以自己所属的具体民族、自己所在的具体地域划界。”“只要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生活着想,各个民族的成员就拥护中央政府,维护国家统一,而不会固执民族偏见,反对中央,破坏统一。”到了当代,中华儿女中的一些成员即使离开中华故土去到异国他乡,他们挚爱祖国的心态也不会改变。“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中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作者在本书中引用的这首《我的中国心》歌曲,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无限亲情,是中华民族大一统整体意识在他们身上的折射和反映。中华儿女的这种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共同心理定势,是确保我们祖国统一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人心思定,人心思治,人心思归。“看待祖国统一问题,就像看待战争问题一样,不但要看到物,更要看到人,不但要看到武器,更要看到人力和人心。”在今天,“港澳回归祖国,台湾与大陆统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更是中华民族的最大的人心所向”。作者观古见今,在本书中所进行的这种类比并所得出的这一结论,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对中华民族大一统身上的负面因素及其反映、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余弊进行必要的分析、揭示,这是《华魂·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再一个显著特点。如前所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中华民族大一统问题,是既有其正面的因素,也有其负面因素的。研究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负面因素,揭示其余弊,这是对中华民族大一统深层次探究的必然,也是萧君和在《华魂·中华民族大一统》一书中理论体系构建的特色和完整的重要体现。作者认为,“大一统”是个颇有争议的名词、概念。有人褒它,也有人贬它。为什么提到“大一统”,有人会说是“封建大一统”、“秦始皇大一统”,还有人说是“儒家的大一统”?……总会想到封建主义、专制主义?这是“因为在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身上,本来就有一定的负面因素。”这种负面因素的存在“是客观事实。如果处理不当,它们还可能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改变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因而“不可对之掉以轻心”。那么,中华民族大一统中的负面因素主要有那些呢?作者认为,“过分集权”,“自我封闭”,“思想一统”,就是这种负面因素的最主要的表现。中华民族大一统负面因素这三种主要表现的危害在于,“过分集权会把全国卡死”,“自我封闭会阻碍国家的发展”,“思想一统会给人们带来精神枷锁”。而其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的创作,它们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作用也十分悠久”,余弊一直延续到当代中国,尤其在那场“文化大革命”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因而恶果昭彰。”如何消除这些负面因素?作者认为,客观上,应该进行改革开放,“我国出现的改革开放是客观方面情况所出现的最大最突出的变化。这种变化,正如我们已经指出过的,对于中华民族大一统负面因素的消除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主观上,则应“提高中华民族成员的文化心理素质”,这是“消除中华民族大一统负面因素的主观条件。”因为“中华民族成员的蒙昧是过分集权、自我封闭、思想一统之类负面因素得以实现的社会心理基础。”本书这种开辟专章分析、论证、揭示中华民族大一统负面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它体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大一统这一“个别事物”认识的深刻程度及其中华民族大一统理论建树的成熟程度。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对中华民族大一统负面因素的揭示,还表现了作者在科学面前的诚实和无畏。可以说,作者在《华魂·中华民族大一统》中对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探讨及其理论建树,是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并哲学的审视的。
当然,认识世界的目的还在于改造世界。萧君和对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探析和揭示,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肯定今天历史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必然性,向人们昭示向新的中华民族大一统迈进的美好前景。例如,作者在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发展规律中告诉我们,波浪式前进规律说明了尽管我们今天的祖国统一事业进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或曲折,但实现国家的统一是必然的,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大趋势,“不管遇到多么大的阻力,它都能够为自己开辟前进的道路。不管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它都能够实现。这就有助于坚定我们对于祖国统一的信念和决心。而先体后统规律则暗示我们,经济文化的交流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是实现今天海峡两岸统一的前期工作,对于港澳的顺利回归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民族史上的几次大的统一局面的到来,都是以经济、文化一体化为前提的。”“经济一体、文化一体(实即‘心灵一体’)成为铁铸般的事实之后,政治上的统一就好办了。”因此,必须努力去做。至于实现方式多样化规律,则要求我们在今天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选用合适的方式,实施正确的方针。例如,关于解放台湾,我们主张和平统一方式进行,但又不承诺“放弃武力”,就是遵循这条规律的非常正确的做法。再就是,作者在书中用了60页篇幅向人们展示的向新的中华民族大一统迈进的“伟大运动”、“伟大进程”,则揭示了祖国统一巨流不可阻挡的伟大真理,这在今天对于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在内的渴望祖国统一的中华民族儿女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看来,作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重要归宿——台湾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已接近出现曙光的时刻了。”“我怎么能不借此机会,对2100万台湾人民以及台湾当局的支持统一寄予深切希望呢?”“我怎么能不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新的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到来充满信心呢?”“我怎么能不涌出欣喜的热泪呢?”在《后记》中萧君和作如是说。而在《华魂·总序》中,萧君和又告诉我们:“本书(华魂三卷。引者。)就是我,中华民族一分子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进行思索、探讨,进行‘发掘’的结果。这种思索、探讨、‘发掘’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华魂·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出版,对于提高我们中华民族儿女追求国家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大业的理性认识,对于促进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和平统一,对于振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的。也正是因为如此,读完本书,我们不禁为作者的成功探索、发掘感到高兴,也不得不受作者饱满的政治热情所感染,不得不为作者一腔的爱国精神所激励,不得不被作者深邃的学术功力及其构建理论体系的本领所折服,不得不对新的中华民族大一统叩首膜拜。“尽管通往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艰难险阻,可是,新的中华民族大一统决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虚无飘渺的东西,也不是还要几十年、百把年才能实现的东西。借用毛泽东的话来说,新的中华民族大一统——‘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唯愿萧君和的这一预测早日实现!
[审稿 蔡仲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