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介入术中心导管室护士的护理配合效果研究论文_汤宏玲

急诊介入术中心导管室护士的护理配合效果研究论文_汤宏玲

湖南旺旺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术中心导管室护士护士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心导管室收治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需要实施急诊介入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护理配合训练后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护理人员配合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介入术实施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介入术施行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高低、护理配合是否默契将对患者的治疗产生直接性影响,因此,必须要提高护理人员的配合,提高介入术的实施质量,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关键词】急诊;介入术;心导管室;护理配合;效果

心导管室其蛀牙收治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多以介入诊断、治疗为主。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介入术已经成为心导管室治疗的主要术式[1]。为了保证介入术的效果,临床也一直在针对介入术的适用病症进行判断,并且加大对心血管疾病的了解。经过反复的临床验证发现,介入术具有创口较小、作用明确、患者恢复期较短等优点,临床实用性较强[2]。然而,急诊介入术中,多是急危重症患者,其病情复杂程度较高,变化较快,因此,治疗难度较大,操作要求极高[3]。这就需要急诊介入术施行中,医生与护士都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与素质,同时,其相互的配合也必须要足够的默契,以灵活应对各种状况。就我国当前来说,在医生与护士的配合上还缺乏应有的重视,我院针对心导管室护士护理配合度对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加以研究,并提出对护理配合进行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心导管室收治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需要实施急诊介入术。对照组男27例,女28例,年龄34~87岁,平均年龄(61.78±6.32)岁;观察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32~83岁,平均年龄(61.34±6.4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电图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其以对应的标准进行操作。观察组护理人员均需要经过对应的护理配合度训练。其训练内容包括:

1.2.1 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急诊介入术的实施中,患者本身的生命体征就缺乏稳定性,这就使得整个过程中,医生和护理人员都需要根据其具体的体征状况,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而很多护理人员都缺少这样的意识,将介入术固定化。因此,在加强护理配合度时,必须要针对其综合素质进行提高。在提升综合素质上,需要从观察能力、预见能力、科学管理、应变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

1.2.2 护理配合技能水平训练 医生与护理人员必须要互相加强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展开工作。其配合主要包涵:(1)术前配合。在医师进行病情探讨时,护理人员需要参与,从而全面了解患者的状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医师所判定的一些高危指标,必须要充分的记录与掌握。同时,为了配合介入术的实施,必须要针对患者状态进行调整,例如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2)术中配合。术中配合需要护理人员做好手术记录,对患者的各项指标加以监测,配合医生操作,及时给药。对于一些患者术中出现意外,必须及时配合抢救,保证其生命安全。(3)术后配合。术后配合主要是针对术后护理而言,就患者的体温变化,出血状况等进行观察,避免术后出现问题。同时,还必须要针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状况的了解,加强其自我护理能力,及时配合医生的工作。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状况,针对其手术实施时间加以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介入术的平均实施时间(50.34±23.67)min,对照组介入术的平均实施时间(58.90±24.78)min,观察组所用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血管疾病对于人体的威胁极大,在以往的病历中,经常出现患者因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死亡的现象。因此,在临床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必须要保证其治疗的速度,也就是及时性[4]。急诊血管介入是临床常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术式,保证其实施质量,是对患者生命安全的负责。而护士既扮演着与家属沟通的角色,又扮演着辅助医生的角色,还需要及时的对患者进行服务。可以说,在整个急症介入术中,护士的工作量较大。而其与医生是否配合,也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目前,心导管室在急诊介入术的实施已经相对成熟,护理人员也掌握了护理要点,但是在配合上却始终存在瑕疵。

护士护理配合的瑕疵,会使得家属对于患者状况的了解缺乏,从而错误的认知手术,导致其对手术要求过高或者对手术有所排斥,从而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对患者没有尽到对应的服务,从术前的准备到术后的护理,都存在一定的瑕疵,间接影响着手术的效果;对医生来说,其在手术中需要一个绝对配合的搭档,如果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欠缺,没有及时的配合医生的行为,很容易导致其手术结果不理想,严重者还会使得患者受到生命威胁。可以说,急诊介入术中心导管室护士的护理配合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我院在临床医疗中提出,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从综合素质到护理配合度,都必须通过对应的训练来完成,进而使得医生与护士的沟通更好,护士能够及时地实施某种行为来确保手术质量。通过本次研究,笔者认为,急诊介入术中护士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患者医疗质量,需要加以培养。

参考文献:

[1]张红岩,白向荣.心导管室护士急诊介入术中的素质要求与护理配合[J].医学信息,2015,(24):305-305.

[2]许红.心导管室护士在急诊介入术中的护理配合[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3):121-123.

[3]努尔比亚?艾比布拉,尚静,霍文霞等.心导管室护士在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测术中的护理及配合[C].2016:271,273.

[4]俸永红.心内科冠心病急诊介入手术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5):8668-8669.

论文作者:汤宏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7

标签:;  ;  ;  ;  ;  ;  ;  ;  

急诊介入术中心导管室护士的护理配合效果研究论文_汤宏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