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护理安全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论文_ 刘淼

摘要:目的 分析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之中对于风险警示标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1例在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配31例患儿到研究组中,该组采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管理方法,分配30例患儿到对照组中,该组应用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主要注重对患儿护理情况和患儿家属满意程度。结果 研究组中发生的4起不良事件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中上报的21起不良事件数量。并且研究组中患儿家属满意度较之参照组中患儿家属满意度要高。结论 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应用到儿科安全管理之中能够有效的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并且可以使患儿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由此笔者以为该方法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护理安全;儿科护理;重要性

引言

医院儿科的患儿由于年龄较小,波动和哭闹等问题是治疗期间患儿常出现的情绪,家长也因此产生担忧的情绪,极易导致护患纠纷事件。在儿科护理中,影响安全隐患的因素较多。本文研分析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因素,总结并探讨科学的防范策略。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的61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之间收治的患儿。分配31例患儿到研究组中,该组采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管理方法,分配30例患儿到对照组中,该组应用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研究组患儿男性18例,女性13例,最小年龄4周岁,最大年龄10周岁。对照组中患儿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5周岁,最大年龄9周岁。

1.2方法

甲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指导患儿用药、提供饮食指导、对患儿家属开展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等。

乙组患儿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1)成立风险防范护理小组,明确护理管理工作流程和组员职责,定期开展例会,对儿科管理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关紧急预案。(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高素质、专业性较强的护理人员可以有效减少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所以科室应定期对护理人员就胃管插管、头皮针、静脉穿刺等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展开培训,使其充分掌握各项医疗设备的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还应该为护理人员提供相互讨论学习的机会,使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和技能水平。(3)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将儿科护理操作流程进行整理并编写成册,发放给每位儿科护理人员;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充分考虑护理人员自身情况,制定弹性排班制度;在交接班时,交接人员应向接班人员详细交代各项医疗器材等的使用情况以及患儿情况,药品等医疗设施不足时及时补充。(4)每周汇总一次护理差错发生事件,鼓励护理人员在发生护理差错时主动上报,并定期开展护理会议,就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和整改不断优化护理服务。

1.3评价标准

(1)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呼叫延迟、药物外渗、交班遗漏、药物发放错误等;(2)护理质量:应用我院自制护理质量测评量表,内容包括护理操作、护理文书、沟通能力以及服务态度等4方面,分数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3)家长满意度:我院自拟评定量表,分数越低表明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越低。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究组中发生的4不良事件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中上报的21起不良事件数量,见表1。

研究组中患儿家属满意度较之参照组中患儿家属满意度要高,见表2。

 

3讨论

3.1分析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主要影响因素

(1)护理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责任意识淡薄。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是护理工作的指南,如果由于规章制度贯彻不够到位导致出现护理风险直接关系着儿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并且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直接关系着儿科护理工作的安全。如果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责任意识淡薄,就无法及时发现患儿病情的变化,进而延误抢救、治疗的最佳时机。

(2)护理管理制度缺乏。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管理方法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导致护理工作没有可以严格遵循的标准及工作程序,护理工作无法真正地落地。特别是考核力度较弱,考核方式不科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以及工作态度,致使工作期间各种差错问题频出。

(3)护理人员工作技能不够专业。儿科护理工作有着一定的独特性,在护理过程中无法与患儿进行直接、有效的沟通,进而无法顺利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并且由于儿科护理工作意外事件较多,没有规律可循,需要承担较高的责任风险,进而导致护理人员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情绪比较容易波动,进而影响护理工作的工作质量。

3.2探讨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防范策略

(1)以培训促进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及操作技能的提升。院内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培训,促使护理人员掌握住更多的先进医学知识和护理知识,同时搭建平台,为其提供提高操作技能的机会,且与实践工作相结合。护理人员需要明确认知药物配伍禁忌,加强患儿的用药安全护理;提升穿刺技术水平。同时严密观察患儿如面色、呼吸、体温等方面的生命体征指标,防控渗漏肿胀等不良问题发生。适时开展必要的用药知识宣传教育、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心理疏导,指导和帮助家属严格遵医嘱予以患儿用药。

(2)提高护理人员的各项工作技能。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相关护理技术要领,这不仅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内容,更是保证护理工作安全的重要前提。要注重对专业护理理论知识以及护理技术操作的学习和训练,特别是各种急救知识的学习,要做到遇事不慌不乱,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反应,在儿科护理的专业护理操作中,如输液、抽血等要保证其操作的熟练度,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操作技能才能在临床中操作。尤其是对患儿的抽血和穿刺,其操作难度相对较大,一旦穿刺未成功容易导致家长出现不满情绪,所以要保证穿刺操作的成功率。并且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以及安抚工作,避免出现护患纠纷事件。

(3)建立健全医院相关护理规章制度。从医院的实际情况以及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出发,结合日常护理常规及规范,依据《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制定和完善规范化的儿科护理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明确职责,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对于出现的问题,相关人员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4)加强病房管理,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要做好病房管理工作,为患儿营造练好的病房环境,进而促进患儿更好的康复。护理人员要时刻保证病房内的通风、光线、温湿度、装饰等条件处于一个适合的状态,进而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对于不同病种的儿童,要尽可能减少陪护人员,护理人员要保证自身的卫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避免出现交叉感染。除此之外,管理者还要根据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经验能力、专业技术职称等内容进行不同等级的划分,完善人力资源的分级管理制度,并根据护理人员的级别不同,制定不同的动作要求,以此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

通过对护理警示标识进行应用能够使日常护理细节得到一定的优化,并且在最终使护理过程中营造出一个较为安全的文化氛围。一般情况之下医疗工作的开展会和病人们的安全有较大的相关性,如果个别护理人员在奉献意识方面存有不足的话,就有可能在细节方面对于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不够重视。本次研究之中选择61例在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配31例患儿到研究组中,该组采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管理方法,分配30例患儿到应用对照组中,该组应用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对比两组护理之中对患儿护理情况和患儿家属满意程度。研究结果为研究组中发生的4不良事件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中上报的21起不良事件数量。并且研究组中患儿家属满意度较之参照组中患儿家属满意度要高。最终发现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应用到儿科安全管理之中能够有效的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并且可以使患儿技术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由此笔者以为该方法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是检验一个医疗机构管理水平的标准,也是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所以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安全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使医患关系得到更好的改善,减少护理中的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孔娜.探究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2):154.

[2] 林佳.儿科住院患儿常见护理安全问题与护理管理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03):89-90.

[3] 葛璐.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对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警示作用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6(20):55.

论文作者: 刘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9

标签:;  ;  ;  ;  ;  ;  ;  ;  

探讨护理安全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论文_ 刘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