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00家试点工业企业资产经营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企业论文,上海论文,试点论文,资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海100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工业企业在一年的试点过程中, 对资产经营或资本经营这样一个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探索。许多试点企业不仅换牌子(改制为公司)、搭架子(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而且转换经营机制,从商品经营发展到资产经营或资本经营。他们从盘活资产存量入手,优化资本结构、增大资本增量、降低资产经营成本,从而提高资产运行效率,实现资本增殖。事实证明:资产搞活了,满盘皆活。有效资产经营是迅速提高经济效益的正确途径。他们从事资产经营的做法是:
一、盘活资产存量
绝大多数的试点企业试点一开始就遇到过度负债、资产紧缺、产品销售不畅、 大量资产闲置的难题。 据统计, 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1980年为30%,1985年为40%,1990年为60%,1994年为75%,甚至出现了一批全部靠贷款建成的企业。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盘活资产存量,使原先物化的“死钱”变“活钱”。
盘活资产存量的方式很多,如土地置换、易地生产、收购兼并、破产出让、资产换股、股权转让、股份合作、公开拍卖等。试点中,具有显著意义的方式有:
(一)土地置换。由于上海经济发展,城建布局大调整,市中心区土地大幅度升值,地产业蓬勃兴起,使土地置换成为盘活资产存量的非常重要手段。试点企业抓住这一机遇,利用级差地租效益进行土地置换。据了解,上海有40%左右的工业企业分布在市区,11个主要工业局在内环线以内的有1816个生产厂点。现在这800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给企业带来了发展的资金支撑。截至1994年底,通过批租转让、出租等方式,改变了300多万平方米工业用地的使用性质,获得46.8亿元再生资金。企业土地置换后易地生产,获得了偿还债务、补充资本、改造设备、扩大发展空间的机会。
(二)破产出让。上海无线电三厂是一个多年来负债累累的亏损企业。据调查,1994年帐面资产总数12860.53万元,负债总数18988.41万元,所有者权益总计-6127.89万元,但帐面严重不实,潜亏、利息、汇率变化未计,实际资不抵债2亿元左右。后经上级单位研究, 决定对该厂采取“土地开发、偿还债务、安置职工、企业转制”方案,即将上无三厂的资产分别出售给广电股份有限公司、飞乐股份有限公司,已分立的小企业由大集团公司兼并或收购,同时将土地置换。通过出售股权与产权、土地置换所得资金2亿元左右,全部用于偿还债务、 安置职工。这样,虽然一个上无三厂消亡了,其资产“变现”流动,有利于行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债务链的解除,减少了国有资产的损失,保持了社会稳定。
(三)收购兼并。通过优势企业收购或兼并劣势企业,使生产要素重组,实现优势互补,优势扩张,既盘活了劣势企业闲置的存量资产,又解决了优势企业发展中的矛盾,从而盘活了整体资产,提高了资产运行效益。
上海针织九厂生产的“三枪牌”针织内衣,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但需求数量大大超过生产能力,该厂受场地、能源、劳动力等方面的限制,无法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为了扩大“三枪”名牌优势,产生规模效应,该厂先后兼并了行业内6家亏损企业, 组建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经营,年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逐步上升,已成为针织行业规模最大、新产品最多、效益最好的国有企业。
(四)利用原有资产和设备。试点企业不仅置换土地,而且充分利用原有房产和设备发展经济,房产既可用来建设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可发展“三产”,还可用来搞合资、合作,或者搞房屋租赁;设备可在行业内调剂使用,也可以用来合资、合作,还可用来对外投资。
上海金陵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浦东开发开放的大好形势和政府的“级差地租”政策,把总部从浦东陆家嘴金融区迁至浦东杨高路,将原厂房改建、装修后积极开展物业管理。公司把约14500 平方米场地分别租给十几个单位使用,仅1994年的租金收入就达800余万元。 由于房地产的开发,公司总占地面积已从原来12000平方米发展到5219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也从原来13000平方米扩展到66730平方米,为公司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优化资本结构
调整资产结构,使生产要素重组,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即资本结构优化,是提高企业资产运作效率、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许多试点企业在盘活存量资产出资金的同时,大力度地调整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企业布局结构等,使资产或资本由经济效益低的部位向经济效益高的部位流动,在资产或资本的流动中实现资产或资本增值。试点企业一般调整了以下结构:
(一)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调整生产场地,注入资金,开发了计算机、洗衣机、微波炉、电话机,使产量、品种增加,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同时大胆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拓展了8mm摄录机、 高级组合音响、 家用空调器、GSM移动通信、VAST卫星通信、彩色显示器、 多媒体技术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改变了单一产品门类状况,填补了一些产品空白。
(二)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让优势企业扩张。上海毛麻纺织有限公司在试点中,对行业进行空前未有的结构大调整,实施优势企业扩张战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他们分三阶段运作:第一阶段以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消除行业亏损源;第二阶段为优势互补,以兼并、联合来壮大优势企业;第三阶段强强联合,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在半年时间里,先后在行业内兼并了九家劣势企业,使10%的资产、20.8%的土地资源、13.7%的设备、16%的劳动力得到了优化配置,比较合理地解决了劣势企业资产闲置,优势企业增资不足的矛盾,提高了资产运营效率,实现了资产增值。
(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的支柱产业。上海轻工装备(集团)总公司根据轻工装备企业发展食品、包装工业的市场走势,改变原行业内企业小而散、产品门类多,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状况,选择了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产品覆盖面广的冷食机械和包装机械为突破口,在行业内形成冷食机械、食品机械、包装机械、新型包装材料、厨房设备和房产业六大支柱产业,通过改制、改组、改造,走上了集约化发展道路。
(四)调整投资结构,发展多种经济。上海金陵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筹集了相当数量的资金。为了用好用活这些资金,取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公司制订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营战略。从1992年起,先后投资组建了房地产开发公司、出租汽车服务公司、汽车运输公司、经济发展公司、广告分公司、旅行社、国际贸易公司等,形成以房地产业为支柱的“大三产”,大大增强了公司的实力。
(五)调整布局结构,使布局更趋合理。上海自行车(集团)公司将环线内的七个老厂区地块全部或部分置换开发,通过合资、独资、合作经营等方式,拥有五处商务楼,营业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 通过“三产”获得的收益,用于技术改造和调整布局。征地130亩,筹措资金1亿元,建设了华漕、九亭两个加工小区,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增添了自行车零件、汽车、摩托车配件的发展后劲,而且促进了公司布局的合理。
三、增大资本增量
如何用好用活筹集的资金是摆在改制后公司面前一大问题。作为投资者,要取得较高的投资回报;作为经营者,要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用好用活资金的关键是选择增值的投资途径,增大资本增量。较多的试点企业在搞活资本经营方面,做到了以下四个结合:
一是与调整资产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相结合。投资资金要用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有广阔市场前景、有较长寿命周期、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较高的加工附加值、有较好的基础能形成竞争优势的产品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给予必要的投入,使形成支柱产业或支柱产品。这样有序地调整结构,就可以逐步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是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进行技术改造相结合。为了适应技术进步、加快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取得竞争优势,投资起点要高。企业土地置换、郊区建厂、易地生产不能是低水平的重复。也不能把用于技术改造的发展基金用于增加工资、奖金,把企业的发展基金吃光、用光,企业是没有发展后劲的。上海轻工装备(集团)总公司投资1200万元,新建山力厨房用具厂等6家控股、参股合资企业, 分别从日本、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引进外资、先进技术与管理,拓展高新技术产品门类,使产品和经营能力快速膨胀。1995年又与美国铝业公司、瑞典利乐拉我集团合资三个项目,总投资1.2亿美元,形成一流产品、质量、管理、效益的合资企业群体。
三是与发展规模经济、多种经济,组建大企业、大集团相结合。试点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强强联合、控股、参股,千方百计壮大企业,组成以资产为纽带的大企业、大集团。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于1992 年6月组建,由上海广播电视(集团)公司的核心层上海电视一厂、上海无线电四厂、上海无线电十八厂、上海录音器材厂等七个企业改制而成,现有全资子公司17个,控股、参股企业40个,股本金额5.08亿元、固定资产3.7亿元、员工12900人、占地3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1992-1994年,该公司连续三年销售额位居中国电子行业百家企业首位。
四是与扭亏、解困、增资减债、降低资产负债率相结合。上海第二毛纺织厂大胆采用全额风险承包经营方式,承包成都毛纺织厂、德阳毛纺厂、张家品第五毛纺织厂等资不抵债企业,经过努力当年扭亏为盈,壮大了企业实力,同时也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应。上海自行车(集团)公司所属8家生产企业中,原有5家亏损。一年来,从解困入手,分别采取合并、兼并、委托经营,解决了局部资产运作低效率的状况,加速了扭亏增盈。通过资本经营,增大了资产,减少了债务,使资产负债率由74%降为65%。资产总额由1993的5.28亿元,增加到9.64亿元。
四、降低资产经营成本
试点企业因盘活资产存量得到了一笔资金,但由于征地建厂,地价上涨、基建费用增加,职工到郊区上班交通费和郊区津贴增加,结果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资产运营成本上升,成本利润率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真正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和流动资金的投入不多的状况。因此,企业在抓资产、资本经营的同时,必须狠抓管理,降低资产经营成本。根据试点企业实践经验,降低资产经营成本的主要途径有四:
一是精简机构、分流冗员。这次试点,有的企业加大改革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分流人员,降低了人工费用。
二是新厂采用先进技术,尽可能少征地,减少投资费用。
三是充分利用原有的房产和设备,使其盘活增值。
四是实行目标成本管理与考核,即划小核算单位,把各项费用的指标及减支目标落实到车间,并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