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亦是美育课论文_赵一生

语文课亦是美育课论文_赵一生

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 733399

摘 要: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佳作,能够显示语文学科人文性、审美性的特点,含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语文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是在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从审美感知中获得美感、获取知识,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因此,语文课也是美育课。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文学形象 发现 感受 鉴赏 创造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佳作,能够显示语文学科人文性、审美性的特点,含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语文可以传达世界上美学家们所研究、所表达的一切的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就是在审美情感的参与下,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寻找语文教学中知识传授与美育熏陶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美学滋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审美意趣与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完善个性品质。

一、开源引流发现美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无穷无尽的美。语文学科以它多种体裁、多种内容、多种语言风格的巨大蕴涵力,包容着深厚的美学色彩。学生面对语文学科,不仅仅是面对一堆语言文字,更是面对美,面对美的生活,面对美的精神。

从体裁形式上看,诗歌的凝练、含蓄、跳荡的“音乐美”,散文的清越、隽秀、玲珑的“神韵美”,戏剧的动作、对话(唱词)、背景组成的“冲突美”,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构成的“整体美”,都能勾起我们审美的冲动。还有议论文严谨的结构、缜密的论证,形成了透辟的“逻辑美”;说明文以时空过程为顺序表现的“建筑美”,都是美的天地。

从内容上看,有的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的歌颂英雄人物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有的赞美了人与人之间诚实正直、友爱的高贵品质……在教学中,我们透过那体现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关键词句,让学生看到了一个个“美的闪现”。

从艺术形象和意境上看,收入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大都堪称名篇佳作,可谓文质兼美。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纷繁变化的大千世界、绚丽多彩的江河山川、厚重蕴藉的人文景观、丰富细腻的风土人情……可谓大千世界,绚丽多彩,美不胜收。有文学就有美学,文同美存。

二、诵读联想感受美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现代文和优美的古典诗文,这些优秀作品往往通过具体的叙述和生动的描写来歌颂美的品德和崇高的人格,贬斥丑陋和低俗,同时又因语言优美、节奏和谐、音调铿锵而非常适合诵读。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朗读、诵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去读,仔细地品味,自由地联想,感受美好的形象,形成审美体验,就是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过程。在指导学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时,就可以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诵读中进行语言的审美感知,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立体感受,产生如见其人、如观其物、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审美感受;同时在诵读中把作者的情感、语言化作学生的情感、语言,把作者鉴赏的美变成学生眼中的美。而这个读的过程、体会的过程、感受的过程,便是人格受到培育的过程。

三、品味形象鉴赏美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人物、景象、场面、事态、环境等。形象无不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语文教学活动中,可通过对文学形象的品味,陶冶学生的情感,用美好的事物塑造他们内在的美的心灵,磨砺美的意志,完善美的人性,铸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形象审美,就是提高分析鉴赏能力。这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审美思维活动,是欣赏者对作品意象的情感契合。如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刘禹锡被贬官后,身居陋室而安贫乐道;周敦颐身居官场,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文天祥被俘后宁死不屈,视死如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誓言荡气回肠,成为中华民族的正气歌!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知恩图报、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他们的人格之美借助文学形象延续千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今天依然让人感动震撼。而学生正是在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中,增强了正义与邪恶、美与丑的鉴别能力。

四、读写结合创造美

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抓住教材中的美,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而以美的心灵去领悟美、以美的眼睛去发现美、以美的行动去创造美。

阅读与写作,从语言文字训练的角度看,前者着重对语言的理解,后者着重于语言的表达;从审美教育的角度看,前者着重于对美的感受和鉴赏,后者着重于对美的创造与表达。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学生作文,从观察事物到选材立意,从语言的组织到布局谋篇,从阅读到写作的迁移,实际上也是从感受美到创造美的迁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感受美。

语文是一种以美育美的教学活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体现着美的韵律,这使语文成为最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方式。在指导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时,要遵循语文学科表现美的规律,使受教育者具有对真、善、美的肯定和追求,力求给学生一双“慧眼”,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求美、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

论文作者:赵一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语文课亦是美育课论文_赵一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