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我国社会思潮复杂多样,主流与非主流思想观念激荡并存,因此,必须加强对社会思潮的正确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必须始终贯彻“双百”方针,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思潮的主导。强化主渠道、主阵地引领,健全分类引领机制,建立错误思潮管制制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 社会思潮 路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中的地位
1.当代中国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形式,是一定历史时期在一定的社会阶级阶层中流行,具有一定的理论作为主导,并通过一定的社会心态、社会行为、观念文化和学术理论而得到显著表现的社会思想潮流的总和。”社会思潮既可以是一种学术思想,也可以是一种政治观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当前,我国社会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深入发展,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必然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带来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清浊激荡、良莠并存的现象,存在和主旋律争夺阵地的杂音、噪音。由此,形成了社会思潮复杂多样、主流与非主流思想观念并存的状况。《人民论坛》在2010-2014年连续五年评选年度十大社会思潮的基础上,经过调查,于2016年1月评选出2015年十大社会思潮,它们分别是:民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粹主义、新左派、普世价值论、新儒家、生态主义、极端主义、道德相对主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中居主导地位。虽然当代我国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绝大多数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各界广泛认同、普遍接受的主流价值观,是多元化社会思潮中凝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规定中国发展方向的主流价值观。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有共同的价值理想和方向目标。利益分化、价值多元、观念多样是客观现实,但是,面对多重利益诉求和价值选择,我们只能选择一个代表社会发展总方向和未来趋势的价值目标,那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未来所确立的一个远景定位和奋斗目标,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灵魂的信仰追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原则和方针
1.始终贯彻“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化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把这一规律升华为发展文化的基本方针,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毛泽东曾经指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邓小平也指出:“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定要坚决执行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的方针,一定要坚决执行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针。”贯彻“双百”方针,就要提倡学术民主、平等讨论、相互切磋,要注意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不能把学术探讨中出现的问题当作政治问题,也不能把政治倾向性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学术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没有禁区,理论宣传和教学要有纪律。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问题上,一定要旗帜鲜明。
2.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尊重差异,就是要尊重广大群众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根据不同社会群体、社会阶层的思想实际提出不同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包容多样,就是要树立多样共生、和而不同的意识,承认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人们价值选择的多样性,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包容度和影响力。但尊重和包容不是无限制的,对于那些错误和腐朽的思想必须坚决加以抵制,“绝不是允许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滋长,更不允许动摇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必须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值得注意的是,当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个原则时,其批判性原则就必然遭遇新的挑战。我们今天随时可以看到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象,从各种“左”和右的政治思潮挑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属性,到社会生活中各种颠覆真善美和假恶丑价值取向的现象,有的已经非常严重,令人堪忧。
3.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思潮的主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和切实可行的途径,深入研究和分析当代社会思潮的理论内容,分析理论的正误,辨明政治方向,主动有效地揭示各种社会思潮存在的局限和问题,勇于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批判性、革命性的威力和魅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转化。具体地说,就是把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正面教育和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紧密结合,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要求,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不可少的武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路径和方法
1.强化主渠道、主阵地引领。现代媒体种类繁多,覆盖面宽,影响程度深,社会作用大,是各种社会思潮传播和扩大影响的主渠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主渠道。党和国家各级机关、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主阵地。纸媒、电媒、网媒要发挥信息量大、自由参与度高、富有吸引力等优势,不断与时俱进,丰富多样,贴近生活,让群众喜闻乐见。值得警惕的是,国内某些主流媒体有的举起淡化意识形态的旗帜,以思想站立者的傲慢抵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宣传;有的高举不争论、不反思的棍子,拒绝对新自由主义的批评。对错误思潮不批判、不制止、不斗争,错误思潮就一定会泛滥,进而蚕食社会主义的舆论阵地。因此,在如何有效利用传统媒体和有力导控现代媒体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培育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健全分类引领机制。要尽快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分类引领机制,制定辨别社会思潮的标准体系,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具体分析,然后采取不同措施。具体地说,必须科学把握社会思潮的运动进程和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坐标,对当前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进行分层分类。比如从主体、性质、原因、趋势等层面来分析,要区分不同的引领主体(领导、党员、群众、侨胞、外国人),要区分不同的思潮性质(先进、中性、落后、反动),要区分不同的思潮源头(传统遗留的思潮、时代产生的思潮、外部渗透的思潮),要分析不同思潮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社会思潮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引领对策。
3.建立错误思潮管制制度。要强化政治纪律,对企图颠覆和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思潮进行毫不手软的取缔和制裁,对无原则地倡导有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社会思潮的人进行规约和控制,不能任其自由泛滥。要“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筑牢思想防线。
参考文献
[1]朱士群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回应与引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390。
[2]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 2015值得关注的十大思潮[J].人民论坛,2016,(1)。
[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4。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3。
[5]李长春 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精神文明导刊,2007,(12)。
[6]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8。
论文作者:杨晓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2月总第2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5
标签:思潮论文; 社会论文; 核心价值观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思想论文; 意识形态论文; 主流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2月总第2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