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与信息经济学_经济学论文

信息资源与信息经济学_经济学论文

信息资源与信息经济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经济学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信息资源的配置是信息经济学的一项主要内容

对信息资源有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仅指信息内容本身;广义的理解,指除信息内容本身外,还包括与其紧密相联的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狭义的信息资源实际上包括信息载体,因为信息内容不可能离开信息载体而独立存在。广义的信息资源并非没有边际地可以无限扩张。凡与信息的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过程,即与信息周转过程相脱离的信息设备等,就不属于信息资源;凡与信息周转过程有关的非信息设施等,也不属于信息资源。本文论述的信息资源,包括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含义,未加专门说明时,所讲的信息资源,统为广义的信息资源。

人们通常把狭义的信息资源同物质资源、能量资源相并列,认为它们共同构成世界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前者是无形的、可再生的,而后两者是有形的、非再生的。三者各有自己的特性,即常说的物质不灭、能量守恒、信息非对称。

狭义的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经济资源,还可同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物资资源,以及可用于经济目的的自然资源相并列。它同其他经济资源一样,具备有限性、有用性、多用性三个特点。那种认为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无限的观点,仅就信息是潜在的资源而言才可成立,但就信息怎样变为现实的资源而言则就有问题了。要知道,并非任何信息都能成为这里所说的资源。不经过人的开发,信息不会变成资源,而开发是需要付出劳动的。与其他经济资源不同,狭义的信息资源还具有依附性、共用性、非对称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来源于信息的特点。信息资源中信息内容以外的资源,则同人、财、物等其他资源没有区别,只是它已专门为信息活动服务罢了。

任何资源都有个配置问题,信息资源也不例外。信息资源的配置同其他资源的配置一样,有时间、空间、数量三个方面的配置问题。由于信息资源(特别是狭义的信息资源)的价值对时间的灵敏度很高,即常说的时效性强,信息资源在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上的配置,对其效益的发挥影响极大。信息资源的空间配置包括不同部门(产业部门、行业部门以及行政部门等)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分布,它实际上就是信息资源在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信息资源的数量配置包括存量配置与增量配置。狭义的信息资源在增量配置中具有边际生产率递增的特点。其他经济资源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当生产达到饱和点时就会出现边际生产率递减的趋势。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数量上相互结合后配置的结果,就形成各种各样的结构。信息资源结构合理与否取决于信息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

信息资源配置与其他资源配置相仿,有一个从不合理逐步趋向合理的过程。所谓合理是指经济上的合理性,即用一定的配置成本取得最大的配置效益,或用最小的配置成本取得一定的配置效益。这是采用对偶规划方法对配置合理性所作的静态表述。有一种动态表述方式,那就是用尽可能小的配置成本取得尽可能大的配置效益。 合理配置是各种资源配置所追求的目标,该目标的确立基于资源的稀缺性。配置成本与配置效益以及两者的比较方法,都是十分复杂的问题。从定性上说,成本就有实际成本与机会成本等区别,效益就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差异。从定量上说,则有绝对比较与相对比较等不同方法。这些是一般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这里不再进一步展开。

资源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一大主题。有些学者甚至认为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资源最优利用的科学,从而把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归结为经济学研究的全部内容。我们不想对这类观点发表过多的议论,但必须强调把资源合理配置问题作为经济学的主要问题或中心问题来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际意义。从理论上看,研究资源合理配置问题会使经济学走上帮助政府、企业、民众这三类经济行为主体进行科学决策的康庄大道。从实践上看,研究资源合理配置问题有利于我国加速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特别要指出的是,信息经济学应当和必须把信息资源合理配置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主题。尽管信息资源合理配置问题比其他资源合理配置问题更为复杂,而且我国经济学界至今对此研究甚少,但是这个问题已提到日程上来了,想回避也不可能。改革开放17年来,我国对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已引起广泛的重视,信息资源急剧增加,但由于开发不够,信息资源短缺现象仍比比皆是。仅以数据库为例,至1994年,全国约有数据库1000多个,其数量占世界的1/10,容量占世界的1%,产值占世界的1‰,从量到质都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令人担心的问题是,信息资源的浪费与短缺并存。再以数据库为例,死库与空库不少,可用库的比重不高,可用库的利用率又较低,而数据库建设的重复率却达20—25%以上。我国信息资源的配置主要集中于政府部门,这是信息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和主要使用者。从地区分布看,沿海地区信息资源远比内陆地区富裕和密集,而农村地区信息资源远比城市贫乏,甚至有些边远地区还处于半封闭状态。这种信息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现象亟需改变,否则必将不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使信息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化,防止出现“信息富裕”与“信息贫困”的两极分化,有必要采取措施促进信息资源的流动和改进对信息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这在客观上向信息经济学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研究课题。

二、信息经济学要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服务

信息经济学在研究信息资源配置的同时,还要研究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以及信息资源的交换或流通问题。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说,配置相当于分配,开发和利用相当于生产和消费。信息资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在这里我们不专门讨论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分配问题,我们要讨论的信息资源的生产和消费问题,也不是它的全部,而着重于从社会的角度通过对影响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来说明信息经济学研究工作应积极为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服务。

开发狭义的信息资源有两重含义:一是从外延上发掘信息来源、开拓信息渠道、建立信息库存、加速信息流动;二是从内含上不断重组和加工信息内容本身。利用狭义的信息资源则是在理解原有信息的基础上,扩展联系,挖掘内核,转换思路,进而产生和运用新的信息,使信息内容本身释放潜能,为政府、企业、民众的各类活动服务。由此可见,狭义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一定的“重合”,即利用过程同时也是内含意义上的开发过程,它使信息资源的消费表现为信息资源的生产。

影响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因素主要有:

1.体制因素。实践证明,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比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更有利于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一定阶段,后一种体制甚至会严重阻碍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资源商品化,信息单位企业化,随着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引入并发挥作用,通过信息市场的发育和日趋完备以及它同其他非信息市场的结合,共同调节信息资源的供求关系,同时由于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水平的逐步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然会更有效益,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政策因素。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信息标准需要统一,信息交易需要一定的规则,信息行为需要规范,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指导,信息的安全和信息的保密、解密问题需要解决,地区间信息差距需要及时调整,各种利益矛盾和复杂关系需要调节与协调,国家的信息主权需要确保,国际信息交流与合作需要扩大和加强,这一切都需要政府研究、制订和实施信息政策。各项具体政策及其整个体系是否有效、合理,反过来直接或间接地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起决定性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促进作用,也可能是促退作用,还有可能是不起什么好影响与坏影响的作用。

信息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适应信息技术的变革、根据信息管理的环境,及时进行调整或改变。各国国情不同,信息政策也不会一样。尤其明显的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信息政策有较大差异。一般地说,发展中国家的信息政策方面的进展大大滞后于发达国家。

3.法规因素。信息资源具有社会共享的特点,它的充分开发与有效利用,需要法律和规章制度的保障。政府信息资源的保密与公开化、知识产权与稳私的保护、文牍的削减、信息的自由流动与查询、跨国数据流的管理等,都需要有相应的法规。信息法具有长期性质,兼备行政形式与经济形式的管理特点,权威性高和影响面大,但立法与执法的程序较繁,实行起来颇费时日;信息规章制度周期短、简便易行,满足管理需要快,但它的部门性与地区性较强,有时不易统一,甚至互有矛盾。因此,法律与规章制度应相互配合,以便更有力地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特定的信息资源从其开发到使用以至废弃为其他的信息资源所取代,有一个生命周期的问题。信息法规要更多地发挥正面效应,尽量避免负面效应,必须适应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周期变化及其每个阶段的特点和要求。

4.技术因素。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最活跃的生产力之一。以数字技术革命为基础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及其相互融合的革命性变化,包括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不仅仅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发生了质的飞跃,进入到高速度、大容量、交互式、智能型、个人用的信息网络化时代,而且通过这一途径还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深刻影响。全球的、国家的、区域性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将使人类活动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降低到最小限度。世界化战略正在被日益增多的国家所采纳,同时他们也强调要保存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价值。总之,人类的生活质量,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所导致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巨大变化,而有显著的提高。

各种信息技术的合理选择与正确组合,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复杂和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这个任务解决得好坏,势必影响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与效益。

5.观念因素。民众的信息意识、信息资源战略观念,以及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知识与技能,也是影响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很重要因素。这个问题基本上是由国民素质决定的。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正在切实地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将有利于通过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民众观念的转变,促进信息资源的加速开发利用。

以上五个因素有的从生产力方面,有的从生产关系方面,还有的从上层建筑方面,来影响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经济学需要研究这些因素的作用途径和作用方式,使它们相互配合,彼此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信息资源管理学与信息经济学的关系

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实质上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要求。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则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当然,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不限于上述两个问题。信息资源管理最早是从传统的图书馆文献管理开始的,它经历了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系统的技术管理阶段,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进入经济与人文管理阶段,兴起了现代的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这个概念开始出现于美国1980年通过的文书削减法。信息资源管理分为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两个层次。宏观管理指国家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微观管理则指企业对其信息资源的管理。它们各有自己不同的管理目标、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方法。当然,它们也有相同的管理原则和管理理论。目前,在国外信息资源管理已独立成为一门相对成熟的课程,并有发展成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的趋势。

信息经济学是一门颇为年轻又很有前途的学科。 它在国外产生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国内兴起于80年代中后期,至多才有30多年的历史。但它的出现,不但扩大了经济学的领域,改变了传统经济理论的一些基本假设从而得出了新的结论,而且将推动经济学随着时代的前进去研究不同于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的信息经济问题。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资源分配与管理问题、信息资源配置问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

信息经济学与信息资源管理学各自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信息资源的管理问题。这是它们相互交叉而有联系的部分,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区别。信息资源管理学属管理学科,信息经济学则属经济学科。信息经济学按其研究性质分为理论信息经济学和应用信息经济学。应用信息经济学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研究管理问题,包括信息经济的管理、信息产业的管理、信息市场的管理,以及信息资源的管理等。但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资源管理问题不可能象信息资源管理学那样把信息资源管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从管理科学角度深入地、具体地研究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全部问题和技术细节。

当前在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中,信息网络管理已成了重要的和紧迫的课题。信息网络管理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既有经济问题又有技术问题,以及一般性专业管理问题。无论是信息经济学还是信息资源管理学,都应对它进行研究,以便起到两门学科相互促进的作用,同时也可丰富各自学科建设的内容。

标签:;  ;  

信息资源与信息经济学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