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措施对慢性胃炎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效果分析论文_王悦

王悦 沈阳军区空军司令部门诊部,辽宁沈阳 110015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心理护理措施对慢性胃炎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入院顺序及患者的意愿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行心理干预,比较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SAS与SDS评分。结果:治疗护理前,两组患者SAS及SDS的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 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慢性胃炎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心理干预;慢性胃炎;焦虑;抑郁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的首位[1]。慢性胃炎以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常见,临床表现为反酸、恶心、饱胀感、上腹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该病病程长,病情易反复,从而容易产生无望、烦躁、抑郁、焦虑、暴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2]。以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及患者的意愿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符合西医诊断标准[3],并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均获得知情同意权,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排除患有其他严重的精神疾病无法配合研究者。其中实验组男性19例,女性31例,年龄范围20-58岁,平均年龄39.34±2.55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范围18-62岁,平均年龄39.34±2.5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的药物及护理治疗,包括药物用量用法指导、休息、锻炼与饮食指导等。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治疗的基础之上行心理干预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护理人员认真倾听患者的病情倾诉和苦恼担忧等,使病患在诉说的过程中放松心情,改善紧张的不良抑郁情绪。全面评估患者可能产生的负性心理,以及这些负性心理对患者的影响程度。同时,详细了解其产生一些列担忧、焦虑的真正原因,为后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提供参考资料。

(2)对患者的各种负面情绪进行分析与归类的基础上,逐个开展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的知识,使患者对疾病有进一步认识,对患者的心理调控及心理支持。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介绍医生的专业水平,医院的先进仪器设备及典型的成功案例,增强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并战胜疾病的信心。

(3)创造良好的治疗条件,病房声光刺激尽量减少,保证患者良好的睡眠质量。鼓励患者培养参与活动,以转移注意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告知患者良好的心态对治愈疾病具有极大的帮助。 教会患者自我调整心态,指导患者在情绪烦躁时,进行放松训练。

1.3 观察指标与标准

观察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况,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SAS、SDS均含有20个项目,使用标准分作为指标,SAS标准分为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SDS标准分为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9.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t或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

护理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S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S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越发沉重,合理的工作、休息、饮食等安排已很难办到,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慢性胃炎发病于各个年龄层,具有易复发、病程长的特点,而大多数患者对病因及其治疗方式并不了解,因此,这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不仅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与困扰,而且还可能造成其病情加重。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良好的心态对治愈疾病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不良情绪会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并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胃肠黏膜抵抗力下降,感染机会增加。因此,本研究在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护理,以评估心理干预对负面情绪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心理干预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和SDS 评分均较护理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与前人的研究报道结果基本一致,提示对慢性胃炎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准确评估,并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可有效地缓解其不良情绪,促进其病情的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世娟. 香砂养胃丸配合西药规范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 2010, 07(13): 149-150.

[2] 鲍拥军.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50例[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 22(10): 882-883.

[3] 周立红,黄月凤.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探讨[J]. 中外医学研究. 2013(32): 122, 123.

论文作者:王悦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措施对慢性胃炎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效果分析论文_王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