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目前,预应力施工技术已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等一些大跨度的混凝土建筑工程中得到普遍推广和运用。在我们经常接触的公路桥梁工程方面,一般采用“先张法”、“后张法”、“连续配筋法”、“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体系”(也称“体外预应力法”)等。我们经常接触和使用的是 “先张法”和“后张法”;前者具有生产周期短、设施费用高,预应力损失大等特点;后者具有施工设施费用少,生产周期长,预应损失少等特点。二者各有利弊,设计时应根据桥型(跨度)、道路等级、施工条件、工期、经济合理性、设计使用年限等因素来确定其施工方法。一般情况下都是按设计图纸施工,但施工过程中如有充分的变更理由及合理的经济比较方案,在得到业主的认可后,可以改变原设计采用合理的预应力施工方法。
本人本着交流、学习的原则,旨在能熟练掌握预应力先张法施工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这里简单介绍“预应力先张法”施工方法。
二、生产原理
预应力先张法施工简单地说就是将预应力钢筋(或钢铰线)
在预先设置好的张拉台座内张拉到某一设计控制应力,用锚具临时锚固在台座或钢模(当钢模做为张拉台座时)上,然后绑扎结构钢筋,立模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80%)后,松弛预应力钢筋,钢筋回缩,通过混凝土与预应力间的粘结力,使混凝土构件获得预加应力,从而得名预应力混凝土。
混凝土获得预加应力后,混凝土体产生负弯矩,增强了混凝土体的竖向承载能力。负弯矩(也称反拱度)的大小与混凝土体的跨径长度、钢铰线根数、混凝土体的厚度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原设计给定预先参考值,实测值为比较值。
三、场地、预制厂构造型式选择
先张法构件的施工应在预先设置好的预制厂地进行,预制厂一般应选在场地开阔(除设置张拉槽外,还应考虑梁板堆放、梁板安装、施工材料堆放以及便于施工所需要的整体空间)、地基压实度好(最好选在挖方地段)、承载力高且不宜变形的桥头路基上,还应考虑到进场方便、材料运输方便的因素;如果桥梁位于竖曲线内,纵坡较大,则预制场地应选在桥梁的下坡端岸,以便于梁板安装。
先张法施工的台座,其承载能力和刚度必须满足要求,不得倾覆和滑移,其抗倾覆和抗滑移安全系数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
先张法台座构造型式一般有以下几种:墩式、构架式、槽式、换埋式、简易台座等,我们经常使用的有墩式台座和槽式台座两种。下面分别介绍:
1、墩式台座
墩式台座由台墩、台面、横梁、定位板组成。台座的台面混凝土宜采用高标号或预应力混凝土,常用的墩式台座为台墩和台面共同受力的型式,台座的长度和宽度由场地大小、构件类型和预制构件数量等因素确定,一般长度不大于150米,宽不大于2米。这种型式国内应用最广。墩式台座的构造简图见下图所示:
六、张拉概要
作为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的第一道、最重要的工序:预应力筋的张拉,张拉时应认真做好此道工序。为了保证各道工序的顺利进行及其使用效果,应认真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张拉前,应认真检查油压表、千斤顶、张拉机是否能正常工作。检查已就位的钢铰线是否有断丝现象,钢铰线穿孔是否有孔位对错的,应确保钢铰线两端孔位一一对应。检查锚夹具夹片的丝牙是否有损坏,如有应更换新的锚夹片。如采用整张整放工艺施工,张拉前还应确保张拉端大小横梁间的距离均匀,以保证张拉过程中出现其它异常情况。
经检查无异常情况,便可开始张拉。张拉时,应先将每根钢铰线从松弛状态张拉至应力起始点(此张拉阶段可不记录伸长值),随后再依照规范按正常的张拉程序进行。
正常的张拉过程中应进行钢铰线伸长值的量测,伸长值的量测应使用两种方法进行。第一种是累积从初张拉开始的每一次千斤顶的伸长量;第二种是以初张拉为分界点(初张拉以前发生的伸长量不计),量测张拉前后两端锚夹片以外的钢铰线的长度(整张整放工艺张拉端应量测小横梁的位移)总和。张拉前后两端钢铰线总长度的差值为钢铰线的实测伸长量。一般情况下,以第一种方法量测为准,第二种方法量测的数值只作为比较数据。实测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的误差控制按规范要求执行。
2、张拉时,应尽量放慢张拉速度,即千斤顶的上油速度,以处理张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完全控制张拉全过程。张拉过程中,应设有专人全过程观察钢铰线、锚夹片与张拉槽的变化情况。要浇注混凝土之前,应抽检钢铰线的应力值,推算应力损失值,以分析预应力损失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把应力损失减少到最小。
3、张拉槽内应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张拉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避免在张拉槽纵向的前后方,确保施工安全;
七、钢筋、模板的制作与安装
1、钢筋绑扎
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应尽快进行结构钢筋的绑扎,结构钢筋的绑扎应从底层开始,遵循“从下到上,由内至外”的原则。绑扎钢筋时,施工人员应尽量避免直接在已张拉好的钢铰线上作业,避免在已张拉好的钢铰线上堆放重物,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预应力损失。
绑扎底面钢筋时,应同时检查各根钢铰线的失效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模板安装
预应力混凝土的模板一般用不宜变形、可多次循环使用的钢模板。模板的安装应从底模开始,底模可以是组合模板,也可以是一次性浇注成型的混凝土,但不管是采用那种模板,都要求其表面光滑平整。底模安装一般应在铺设预应力筋之前进行。
所有模板在安装之前应先涂脱模剂,当脱模剂采用机油时,应在模板安装至少前5小时涂刷,主要是为了避免模板表面过剩的机油滴染在钢筋或钢铰线表面,影响其使用效果。
模板安装时,应先安装内模,后安装外模。安装时应注意模板各部位钢筋的保护层。为防止模板接头漏浆,模板安装过程中,应用油毛毡或海绵堵塞模板间隙。一般情况下底模应比侧模底端低3-5cm(底模顶面高出侧模底面3-5cm),避免预应力构件模板接头处出现因漏浆引起的露筋或蜂窝麻面。
当模板具有足够的钢度时,经验算可以抵抗该构件所有预应筋的拉应力,而模板不会产生扭曲和变形,可以用模板作为预应力的张拉槽,此方法虽然方便快捷,但很不经济,施工投入较大,用得很少。
八、预应力混凝土施工
经检查,模板、钢筋安装符合设计要求时,应及时进行混凝土的浇注。混凝土的浇注可以一次性流水作业浇注完毕,也可以分次分层浇注,这应当根据该预应力构件的设计构造而定,如分次分层浇注,分层的时间间隔不能过长,不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在浇注过程中,混凝土的运送应不能扰动模板和钢筋骨架;避免振动棒触动钢铰线,尽量减少预应力筋的应力损失。
混凝土浇注完毕后,预制构件顶面应拉槽凿毛;模板的拆除应在混凝土浇完后至少24小时后进行。
论文作者:廖忠卫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0
标签:预应力论文; 混凝土论文; 台座论文; 模板论文; 钢筋论文; 应力论文; 构件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