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职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论文_谢琰

如何提高中职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论文_谢琰

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汕头 515000

摘 要:国家教育部提出加快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并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实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职课程改革的标志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本文就如何利用案例教学、分层递进、发挥学生自主性、分组合作、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来提高中职信息技术相关科目的有效教学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提高中职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有效教学 信息技术 各种策略

国家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实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并提出《加快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指出应提高中职教育课堂的有效教学。当前,中职信息技术相关科目的“教学内容理论化、教学方式课堂化”对于基础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中职学生来说,教学的效果十分低下。“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率、效果和效益。中职课程改革的标志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行动为导向或者是以任务为导向的自主学习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它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教学情境与教学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和亲身体验中来。这里,我提出以下几点方法,希望能对提高中职课堂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一、引入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将案例教学引入中职信息技术学科,需要我们以学科专业的视角透视它。中职信息技术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体系,我们实践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和能力的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上机实践并提高计算机专业能力。在教学主体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分析讨论案例并上机实践;在教学节点上,发挥教师的引导功能,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案例;在教学态度上,显示学生的独立作用,学生实践操作并实现对案例的分析。

案例教学的最后收获应该是校本教材的开发,将平时教学中的优秀案例收集起来,在专业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完善补充,就能形成贴近学生的教学指导材料。以案例教学为基础的校本教材开发也是我们课改努力的新方向。

二、分层递进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分层递进教学是在总结各地分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加入了竞争、激励的成份,使之与现代教学理论更加一致。分层递进教学是当今一种与中职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保证了班级授课制的顺利进行,又极大限度地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需要,对于大班额的教学无疑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教学策略。

针对现在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采用“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可以让计算机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优势特长,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策略。如何将二者进行有机整合,以便更大限度地挖掘网络教学和分层激励的优势,成了摆在我们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

我们将中职学生基本上划分为三种不同的层面:拔尖灵活型、基础老实型、学困摇摆型。在教学策略上,要求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础练习,达标练习要在授课过程中逐个体现,而提高性拓展练习则应在师生共同探究过程中体现出来。在分层练习这一环节中,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设计了A、B、C三组形成性练习,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切实为促进学生学习进行深入的思考,提供了一个友好的、生动的练习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计算机教室里,多媒体控制台可以进行窗口广播辅导、个别演示、分组演播等个性化教学,加上教师自己制作的视频辅助教学课件,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的调控和指导,随时检查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有效地保证了同步教学中分层施教的教学进程,避免了由于分层教学带来的各组之间的相互干扰,有效地进行不同层次的目标学习。

计算机学科操作性强,生动的例子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以任务驱动法作为分层施教的重点,以分层练习和作品欣赏为突破口,在课堂上将实例通过网络平台展示给学生,提出每堂课学生需完成的目标任务。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练习,然后进行分层施教、分层辅导,再通过多媒体控制平台收集学生的作品,及时进行作品欣赏、点评和激励,让每位学生都能从操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分层练习和作品展示的最有效途径,不仅能让所有学生从中受到启示,更能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从而在班上创造一种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学生主动参与,促进自我发展

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学生主动参与的面越广,有效程度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在信息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主体活动中获得生动、活泼、全面的发展,真正树立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人翁意识。

例如,在《局域网组成与维护》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多。这与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渴望动手操作的心理是有差距的。因此,要尽量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条件,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大胆地进行“开放型”教学模式的尝试。如在讲授双绞线制作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仍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就根据实际需要增添了一个学生动手制作的练习,我先简单讲了双绞线的制作过程,然后选了三个同学同时做网线,其他同学观察,做完后,我用测线仪测试,其中一个网线合格,两个不合格,我就让同学相互间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向全班同学展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通过大家一番有争论的辨析,全班同学对该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而又审时度势地引导学生,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而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四、分组合作+任务驱动、提高教学质量

分组合作,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合作、研讨,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思考成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小组共识,达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团结协作精神的学习实践活动。分组合作和任务驱动都是当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分组合作+任务驱动”教学法,既采用分组合作教学,同时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为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各小组成员要通力协作,共同学习,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追求“人人进步” 的目标。

通过“分组合作+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总之,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不只是教师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而且是要让学生学到东西且学得好。通过以上“案例教学”、“分层递进”、“主动参与”、“分组合作+任务驱动”等各种策略,灵活运用,多管齐下,相信经过实践,将会提高中职信息技术相关科目的有效教学,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应有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建玲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3)。

[2]陈菊珍 世界两种职教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影响[J].职业教育研究,2006,(3)。

论文作者:谢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4月总第1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5

标签:;  ;  ;  ;  ;  ;  ;  ;  

如何提高中职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论文_谢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