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园园
(潍坊市中医院急诊科 山东 潍坊 261000)
【摘要】 目的:研究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三联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6例,依据其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28例与非感染组98例,分别在入院时,感染发生时(感染组)或入院后48h(非感染组),出院时检测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对比两组患者结果。结果:时刻一两组患者心肌酶谱测量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刻二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心肌酶谱相比,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刻三心肌酶谱测量值较时刻二下降,且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三联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感染时可进一步升高,因此在临床上应当注意鉴别,避免误诊。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感染;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096-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重病、急病,患者具有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等显著特点[1],其原因主要为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导致相应供血区域心肌细胞缺血坏死。临床表现有突然发作持续性胸骨后疼痛、心力衰竭、休克、晕厥等。有部分患者在AMI发生时可并发感染,此时与AMI相关检验指标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本研究主要探讨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三联检测对AMI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1.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纳入的患者均参照《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根据患者相关症状体征,18导联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肌标志物等相关检验即可较为准确地诊断AMI。合并感染的诊断可依据患者相关症状体征,血象,胸片等。
1.2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AMI患者126例,入院后给予AMI患者常规相应治疗及护理,依据其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其中感染组28例,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为52~74岁,平均年龄(55.4±6.2)岁;非感染组98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0例,年龄为54~73岁,平均年龄(56.6±5.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 方法
对所有纳入AMI的126例患者,在入院后均依据AMI相关诊疗常规进行早期治疗,对后期合并有感染的病人积极给予抗感染、补液等相关支持治疗。分别在入院时,感染发生时(感染组)或入院后48h(非感染组),出院时抽取外周静脉血,送至我院检验科交由同一人测定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
1.4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时刻一、时刻二、时刻三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相关数据,然后进行相应整理及分析。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的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时刻一即入院时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三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刻二数据测量值感染组均高于非感染组,且感染组时刻二数据均高于时刻一,而非感染组时刻二数据均低于时刻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刻三数据测量值感染组均高于非感染组,且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时刻三数据均低于时刻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AMI作为心血管内科常见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在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相对应供血区域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在发病后患者短期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肺淤血、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2-3]。在此基础上患者可能会并发感染,从而对疾病的诊断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均是AMI患者常用的生化诊断指标,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患者的病情情况。心肌肌钙蛋白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在心肌损伤4~6小时后开始升高,具有高度心肌特异性和灵敏度[4]。CK-MB是肌酸激酶同工酶,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AMI胸痛发作后12~36小时达峰值。肌红蛋白主要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组织,灵敏度高但特异性低。研究显示,感染会升高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值[5],本研究显示时刻二心肌酶谱测量值感染组均高于非感染组;在感染控制后,时刻三数据较时刻二下降,但感染组仍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AMI合并感染时,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值会进一步升高,在感染控制后又可下降,因此在临床上应当注意鉴别。
【参考文献】
[1]胡莉华,胡桃红,丁力平等.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2012,7(1):18-20.
[2]吴炯,宋凌燕,张春燕等.高敏感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方法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0,33(9):825-830.
[3]吴晓峰,丁会芝,王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25-127.
[4]薛冰.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7):248-249.
[5]陈伟宁,何爱玉.肺部感染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及B型尿钠肽水平变化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6):1178-1179.
论文作者:郭园园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4
标签:蛋白论文; 心肌论文; 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时刻论文; 统计学论文; 高于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