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创造条件_教育论文

为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创造条件_教育论文

创造条件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加快发展论文,条件论文,阶段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建设现代化都市的需要,1994年起,我市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及广东省、广州市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使各级各类教育有较大的、协调的发展”的要求,结合实际,开始了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宏大工程。

一、确定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思路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不仅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校舍和增添教学设施设备,而且要解决大批合格师资等诸方面问题。从我市经济实力、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要在本世纪末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究竟有没有这个必要,是否具备可能条件,这的确是一个严肃的问题。1993年,市委、市政府领导曾为此而深入开展研讨,反复进行论证。大家认为,近几年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较快,全市综合实力跨进了全国百强县(市)之列,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教育的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人才培养远未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已经成了增强我市综合实力和实现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也是普及义务教育后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研讨、论证过程中,市领导清醒地意识到,由于我市经济发展势头很猛,市财政十分紧缺,要政府拿出大笔资金投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那是比较困难的。没有足够的资金,但又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怎么办?那就只有走根据我市实际进行科学决策,坚持改革、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路子。在发展模式上,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为主,适度发展普通高中;在办学形式上,通过职中与广东省、广州市中专联合办学的形式,借助省、市中专的力量加快发展速度;在校舍建设上,以内涵发展为主,根据现有完全(职业)中学占地面积大,班数少的情况,以扩建现有完全(职业)中学为主,适当建设部份新校;在布点规划上,做到各镇有高中,力求中等教育布局合理。

二、制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实施方案

我们根据基本思路,围绕布点规划、师资来源、资金筹措、校舍建设等关键问题,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我们走遍了全市各个镇和有关学校,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做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工作和考证工作。在此基础上,拟订出《花都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实施方案(试行)》。之后,经过多次修改,于1994年7月由市人大审议通过,正式施行。

根据《方案》规定,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00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比例提高到85%以上;在发展速度上,初中毕业生升学比例的提高分两个阶段,1997年达到75%,2000年达85%以上;在教育结构上,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的在校生总数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从1997年开始要达到6:4。

三、按计划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一)领导亲自抓。 我市能不能在本世纪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关键在领导。为此,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亲自抓。为了统一市领导班子的认识,市委常委多次组织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习全国、广东省、广州市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具体分析我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大家认为,我市要实现建设现代化都市的宏伟目标,必须走“科教兴市”的路子,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步伐。当前,我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虽然还存在不少困难,然而,条件是人创造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通过学习,大家不仅进一步明确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而且增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紧迫感,自觉地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一项提高我市综合实力,建设现代化新花都的战略任务来抓。

为了规划好我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市五套班子主要领导及市教育局、规划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到各镇、各完全(职业)中学,与各镇领导和有关学校的领导联合举行办公会议,共商我市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大计,让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明确共同办好教育,确保我市到2000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责任,落实各级政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任务的各项保障措施,并初步勾画出学校布点、师资来源、资金筹措、校舍建设等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蓝图。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不仅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事,而且是全市人民的大事,必须依靠群众,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充分调动群众共同办教育的积极性。为了保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市委、市政府决定把1994年定为“教育年”,加大“尊师重教”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的教育意识,进一步促进“尊师重教”社会风气的形成。在这一年,市委、市政府带头增加教育投入,并成功地举办了教育基金万人行,发动了社会各界人士及华侨、港澳台同胞为教育捐资出力。通过“万人行”活动,全市共筹集教育资金7000多万元,拓宽了教育资金的渠道,为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打下了基础。

(二)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加快高中校舍建设。 据初步框算,我市到2000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需投入2.5 亿元左右用于校舍建设、师资培训和增添教学设备等。为了确保资金来源,政府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建立了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教育税费和教育专项资金,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我们根据“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各级政府共同承担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责任,由市、镇两级共同分担基建资金,建校用地主要由镇负责解决。市政府除了负责扩建现有完全(职业)中学、师范、农业技术中专校舍和新建一所重点中学及成人教育中心综合大楼的资金外,各镇负责新建或扩建一所高中,市政府以400元/平方米的建筑费补助给各镇。

在普高教育投入中,校舍建设的投入是最大的。结合我市实际,“普高”第一阶段工程,从1994年起,共筹集资金8500多万元,扩建了五所现有的完全(职业)中学和一所师范学校,新建一所邝维煜纪念中学和成人教育中心综合大楼,并根据发展需要,花山、北兴两镇新建和扩建了一所中学,共建校舍12万多平方米,可增容260多个教学班(总投资1.2亿元,缺口资金由工程队带资),解决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所需校舍的70%左右,为“普高”打下了一定基础。

(三)多途径解决高中阶段师资来源,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据框算,我市到2000年需增加高中阶段教师1420人,今明两年均需补充162人,1998年至2000年平均每年需补充258人。为了解决发展高中教育师资问题,近年来,我们首先在现有完全(职业)中学内挖掘现职教师的潜力。通过定编定岗,实行全员聘任制,采取授课满负荷、高报酬的办法,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积极性,适当补充部份教师,发展高中教育。二是对年届退休年龄,但仍能胜任高中教学工作的教师动员其缓退,让他们继续发挥余热。三是积极引进外地高质量师资和师范院校毕业生。为了吸引更多外地教师来我市从事教育工作,我市制定如免收城市增容设施配套费等优惠政策。两年来,我市从外地共引进了221名教师,其中有的是大学副教授或讲师。通过引进外地教师,不仅缓解了我市高中教师不足的问题,还提高了我市教师队伍的素质。四是职业高中试行与广东省、广州市中专学校联合办校外中专班,借助省、市中专学校的师资力量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从1994年起,我市有两所职中和一所普通中学职业班与广东省、广州市中专学校联办中专班,较好地解决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问题。五是动员我市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两年来,我市被师范院校录取的高中毕业生激增。1994年124人,1995年达200人。我们还激励在职具有专科学历的教师参加教师学历自学考试和其他学历培训,力争到本世纪末我市高中教师有85%以上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标准。由于我们采取以上的措施,高中阶段教师队伍的数量迅速增加,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基本上解决了近年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师资需求。在采取措施壮大高中教师队伍,提高队伍素质的同时,我们还认真贯彻《教师法》,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教育,制订提高教师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的措施,使广大教师安教乐教,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而努力工作。

(四)实行办学模式多样化。 多种方式的教育,是开展和加强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多规格人才的需要,我市着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同时办好义务教育后高层次基础教育的普通高中。我市普通高中也逐步实行办学模式多样化,例如秀全中学已办成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的学校,而新华镇中学则办成综合性高中,该校既有普通高中班,又有职业高中班和职业中专班,兼有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的“双重任务”。我市职业高中则试行与广东省、广州市中专学校联办旅游服务中专班、建材中专班和机电中专班等。这样既发展了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又加快了我市“普高”的速度。

(五)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抓好初中阶段教育,确保高中阶段教育生源的数量和质量。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的是为了适应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多规格的人才,提高我市劳动者的素质。因此,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我们始终把抓好义务教育为基础,不断改善小学、初中的办条件,加快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步伐,着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严格控制初中学生非正常辍学,狠抓教育质量的提高。1995年,我市初中学生年巩固率从1994年的96.5%提高到97.4%,非正常辍学率从1994年的2.97%下降到2.66%,初中学生的“三好”率为23%,违法犯罪率为零。初中毕业(升学)会考6科文化科(满分为600分计),考生总分合格率为64.4%,总分优秀率为27.9%,这为高中阶段教育提供了数量足、质量高的生源。

两年来,由于采取以上做法,我市高中阶段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现有高中阶段教学班211个,在校学生11105人,比1993年净增教学班57个,增加学生3203人。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1993年的43.85 %提高到1995年的71.4%,在高中阶段教育中,职业高中、中专、技工学校在校学生总数与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总数比例基本达到6:4,与此同时的高中阶段教育质量也有较大提高。

(本文由邱绍荣执笔)

标签:;  

为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创造条件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