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变脸”的出版启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名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初,某出版社历时两年、投资百万元打造的一套12册共1200页的漫画版《红楼梦》正式问世,并且在各地书城销路甚佳。至此,由传媒牵头导演、以图书为主要策划的“名著变脸”运动拉开帷幕,其表现形态已经正式确立起“三足鼎立”之势。
其一是热衷于无厘头搞笑的“大话”表现。如图书传播中的《悟空传》、《沙僧日记》,影视传播中的《大话西游》、《春光灿烂猪八戒》,以及其他散乱在休闲报刊当中的另类文章等,这些“大话”将原著中的一些人物重新演绎,注入当代的一些时尚元素,同时把大家耳熟能详的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用调侃的语言和情节重新再现。由于带来“快乐不要命,搞笑无厘头”(《沙僧日记》打出的口号)的喜剧效果,很受年轻读者的欢迎,传阅率非常高。
附图
●《沙僧日记》封面
其二是大搞漫画颠覆的“歪说”形式。如《漫画歪说西游记》、《漫画歪说红楼梦》、《漫画歪说三国志》、《漫画歪说水浒传》。其中,歪说《红楼梦》中的一段对白可以看作这种表现形式的典型代表:贾宝玉与薛宝钗下棋,宝钗曰:“人家老公都成外企的主管了,你瞧瞧你!”贾宝玉则反诘:“那人家老婆比你洋气!”作者旁边批语:贾宝玉是她的一个实在的选择。这些歪说作品对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全部以漫画形式出现,或针砭时弊,或幽默调侃,或搞笑娱乐,加上作者画龙点睛的评论,使得郑重场合下的小说主人公脱去由历史感或尊卑感编织而成的外衣,无一例外地变成调侃式的、诙谐式的、戏谑式的另副面孔。
其三是随意演绎经营管理的“水煮”风气。在经管类图书的畅销榜上,《水煮三国》一度超越引进版权的国外译著,成为中国经管类图书的本土化进程中的黑马,这部“以三国故事为底料,麻辣风味的快意管理学”,以好读、有趣而给枯燥的学术气经管读物注入新元素。随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很快被一网打尽,诸葛亮、刘备、唐僧、白龙马、孙悟空、宋江、林冲、贾宝玉、林黛玉等则相继在《麻辣三国》、《烧烤三国》、《唐僧的马》、《孙悟空是个好员工》、《商道红楼》中以新的身份亮相,大讲成功之道、经营之法及快意人生,这里边汇集了众多似曾相识的励志故事、管理寓言和做人道理。
附图
●《职场红楼》封面
附图
●《水煮三国》封面
名著变脸运动之所以愈演愈烈,根本原因就在于市场需求的拉动和经济效益的实现。如果纵向考察名著变脸运动的兴起过程,最为成功的始作俑者可以追溯到前年。从2003年7月起,中国经营管理类图书便一改以往由译著一统中国同类图书市场的出版格局,这匹敲开中国经营管理类图书内容资源本土化之门的黑马就是被新浪、当当等著名网络门户推举为“年度最有价值图书”的《水煮三国》(成君忆著,中信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这本以“三国故事为底料,麻辣风味的快意管理学”图书从上市开始销量便一路攀升,连续6个月蝉联全国畅销书排行榜冠军,8个月的销量便突破了80万册,而且根据《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的调查统计,截至2004年8月,《水煮三国》在经营管理类畅销书排行榜上仍然高居探花地位,比从国外引进版权的“富爸爸系列丛书”、《没有任何借口》,《管理就这么简单》、《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和《时间管理》等经营管理类图书均更胜一筹。《水煮三国》被誉为“最畅销的本土财经书”,成为“眼球经济时代”名副其实的畅销书和长销书。
2004年9月的中国经营管理类图书的排行榜上,《水煮三国》降下一级,取而代之的仍然是其作者成君忆和中信出版社合作打造的《孙悟空是个好员工一一解读〈西游记〉的28条职业箴言》。古典名著与现代经营管理的屡次成功联姻让文史出版社和古籍出版社着实汗颜了一把:《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是这些出版社的优势选题资源,为什么却屡屡被竞争对手抢先占领?中国古典名著出版的突破方法究竟何在?
重复出版导致古典名著图书市场结构性过剩
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一直是出版社争吃的祖宗饭,近年来正被越来越多的出版社重复出版。文史社、古籍社、文艺社、联合社争相出版,豪华本、普通本、简写本、绘画本版本繁多,书价十几元、几十元、上百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应有尽有。根据国家出版总署的不完全统计,仅仅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内,《红楼梦》就出版了53个版本,《三国演义》51个,《水浒传》36个,《西游记》27个;出版《红楼梦》的出版社累计34家,《三国演义》38家,《水浒传》25家,《西游记》23家(注:四大古典名著:出版社争吃的祖宗饭,阎京萌,出版发行研究1997(1)。)。
而根据笔者对目前纸质图书销售市场的不完全统计,发现目前上市的四大名著多达30余种,不但当下不同版本出品的更新速度快,而且很多出版社仍然对这种出版乐此不疲。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中国古典名著图书的市场日益饱和,结构性过剩现象将日益突出。
古典名著在前些年反复出版的客观原因除了无需支付稿酬外,还有一个就是四大名著的市场潜力在当时确实非常巨大。社会文史知识需求的拉动致使1992年前的四大名著初版一次印数基本都在万部(册)以上,最高印数为人民文学出版社所创,其1982年版《红楼梦》初印超过43万(注:四大古典名著:出版社争吃的祖宗饭,阎京萌,出版发行研究1997(1)。)。然而随着同类图书的重复充斥,这块市场很快趋近饱和,简单的内容重印已经不能再产生高增值,于是各出版社不断致力于形式创新,或是采用插图、漫画、字帖等内容表现形式,或运用最新装帧、开本等书籍设计变化,或是利用光盘、磁带等数字载体……各出版社均利用独特的形式在古典文学的销售市场上踽踽前行。然而时过境迁,当图书出版的形式翻新黔驴技穷,各出版社最终不得不回归古典名著博大精深的内容来寻求图书增值的途径。
市场较大、免付稿酬的背后,实际隐藏着名著出版工作至少还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出版资源,特别是编辑、印刷资源的浪费;二是编辑选题策划的局限和创新意识的缺失;三是出版业内部恶性竞争的加剧和脱颖而出的艰难;四是出版者对经济效益和当下利益的过分看重和对读者选购需求全面审视的缺席。
在内容——形式——内容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文史出版社和古籍出版社敏感的适应着古典图书出版礼品化、缩印化、图画化、影印化、白话化、工具化、普及化等需求趋向,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增值研究,两类出版社在四大名著图书的出版和销售方面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而如今面对类似《水煮三国》、《孙悟空是个好员工》等畅销书,文史和古籍出版社却落得“缺位”的地步,没有敏感地把握住这些出版机会,白白浪费了大好的出版资源。
探寻摆脱名著出版怪圈的新出路
通过对中国文史和古籍出版社20年来所编辑出版的以古典名著为选题底本的图书进行汇总分析可知,由于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作者资源,文史出版社和古籍出版社对于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古典名著类图书的出版一直局限在人文学科的范围内。除去直接出版不同版本的古典名著之外,其他的无论是对名著作品的作者研究,还是主题意蕴的深层解析,无论是对个中情节的体悟阐发,还是对相关细节的学理考辨……都没有走出文学和历史的学术藩篱,文史社和古籍社在古典名著的选题范围内一直在走着“阳春白雪”之路,这使得古典名著增值的途径仅仅局限在著作自身,从人文内部进行着文学和历史意义上的价值积累,从没有从这些有限的资源中跳出来洞悉当下社会,体味万家灯火。
而总结当下畅销书的诸多特征,不免发现这些都与这种人文圈定内的选题存在诸多错位和脱节。“一部《三国》,智者从中取功利,仁者从中看因果。”(注:决胜千里——评《水煮三国》,管益农,财智,总第230期。)面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大智慧,如何去粗取精,最大限度的挖掘价值、获取效益呢?《水煮三国》一书的成功在于抓住“市场如战场”的特点,借助三国谋略相争的外壳,把时代背景转移到了21世纪的今天,并且以妙趣横生的笔触,向读者娓娓讲述翻新改造后的市场谋略观。出版社和作者共同策划,将三国看作竞争市场中的三类公司:一类是利用计划经济的特点,大量占用国家资源的传统企业,产品占据市场半壁江山,如魏国;一类是依据特色,固守一块市场,伺机扩张的中小型公司,如吴国;一类是白手起家,迅速崛起的新兴企业,如蜀国。将曹操、孙权和刘备看作各具特色的经营管理者,然后向读者讲述他们如何运用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策略,融三国智慧与管理精义于一体,寓至理于谈笑之中,既可做枕侧兵法,幕后镜鉴,助君纵横驰骋,又可做茶余谈资,饭后小品,博君开怀一笑。内涵、趣味、特色,三位一体造就了该书的迅速成功。
被誉为“当代职业人士取经路上的必读书”的图书新秀《孙悟空是个好员工》仍然延续了这一套路。作者发现孙悟空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一个个人奋斗失败而后转向团队成功,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和团队胜利的经典案例。于是,中信出版社和人力资源的资深专家联手,结合自我中心、爱情管理、家庭管理等棘手问题,融入女博士、海归派、NBA等时髦概念,神奇破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生的自我完善和团队建设,产生了现实和深刻的指导意义。
如果把《水淘三国》(京华出版社)、《烧烤三国》(企业管理出版社)、《宋江的十大处世哲学》(九州出版社)、《大话西游团队》(企业管理出版社)、《麻辣水浒》(当代中国出版社)、《三国商学院》(中国商业出版社)、《姜子牙的就业课》(九州出版社)、和《水煮春秋战国》等较为成功的古典名著与当代经管联姻之作的选题思路掰开揉碎,对其中特点进行简要分析,便可以发现这些图书的一些共同特点:内容方面古为今用、以古寓今、贴近现实,精辟实用,即具有非常浓厚的当下性和实用性;表达方式方面则摆脱了坐而论道的说教气息和曲高和寡的学术论调,而是采用漫画、故事等多种表现手段,以轻松的笔触,深入浅出地对古典名著进行个性化诠释,使读者在亦庄亦谐中深得个中真味,即具有不同寻常的消遣性和休闲性。
附图
●《大话西游团队》封面
人力结构阻碍优势选题的二次开发
经营管理学一向被认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有关这方面的学术书刊虽然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但是对于业界而言,一直存在因为学理性太强而曲高和寡,因为系统性太强而无暇全面顾及,因为表达技巧太差而枯燥乏味,因为国外引入成分太多而水土不服的弊端。然而现实又的确存在管理学知识方面的巨大需求,那么这个市场空白应该通过怎样的文化整合和出版创新进行填补?这样一个与文学和古籍出版社看似并不相干的问题实际上在为它们提供着巨大的商机,然而这个商机却被竞争对手抢了先。
这个竞争对手的市场眼光不仅验证于它和作者精心打造的《水煮三国》获得巨大成功,而且也体现在它于日后所作的跟踪性系列策划。2004年北京春季图书订货会上,中信出版社与成君忆先生正式签约,明确了成君忆先生以后出版的图书以及图书延伸的诸如电影、电视剧、音像等版权都归中信出版社所有,中信出版社将为作者作全面的市场推广活动,包括开拓和延展海外华文地区的业务(注:打造商业文明下的新型出版社,武凡,出版参考,2004(1)。)。正是这次看似功在遥远的签约活动使中信出版社在仅仅时隔一年左右的时间再次获得《孙悟空是个好员工》所带来的销售利润和品牌形象。
其他出版社一再错失良机、导致资源优势丧失的深层原因究竟何在呢?笔者认为人力结构的不尽合理是阻碍出版社发挥出版资源优势的根源。从出版社整体人力资源的配置结构来说,老出版社的编辑队伍普遍老化,由于退出机制的缺失和准入机制的错位,新老结合的编辑梯队远远没有形成;而从这些偏于老化的编辑本身的知识结构来说,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编辑经验,却不太具备关注当下的眼光;他们拥有较多的学者资源,却对学理之外大众的审美需求和现实需要知之不多。“最让人担心的学问家,是那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不懂人事者。”(注:身边的学问,雷抒雁,中华读书报2004.10.13。)不仅学者,知识经济时代的编辑同样应该适时从文史的藩篱中跳身出来,关注社会,关注前沿,关注大众的文化需求。
人力结构的缺陷可以通过引进机制和培训机制进行弥补。而出版社编辑队伍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什么呢?究竟应该是“杂家”,还是“编辑学者化”?还是有其他更为优化的选择呢?从古典名著与当代经管成功联姻的成功个案和我国出版业的改革与发展趋向以及现实情况来看,多年来一直倡导的“编辑学者化”口号有着明显的缺陷,成为一名精通出版业务、关注社会百态的出版家,才是未来编辑出版人才的发展方向。
中国的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由原来的分道扬镳日益转变为交集的实现和扩大,当下性、大众性和休闲性便构成了文化生产和消费市场的交集。中国博大精深、量多质高的古籍图书,当然可以在文本内部从审美和学理层次为当下和大众服务,也完全可以超越文本之外从使用层次为当下和大众服务。而后者显然是目前更为实用的出版选择。“在今天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里,各行各业都讲究时间和效率,出版社已不像以前在条块分割的传统体制下学者型的出版社,而是清楚各种知识的市场作用,各个作家的水平特点,具有市场眼光的出版商。对时代精神和走向的感知与商业的支持,强调商业对于发展的推动,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对新知的汲取与终身学习的态度。基于新的商业文明,需要在甄别、维护、建设、开创中打造一个新型出版社。”(注:打造商业文明下的新型出版社,武凡,出版参考,2004(1)。)中信出版社的发展目标和指导思想应该为其他出版社借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从观念和实践上树立起大出版、大产业、大市场的标准,是任何出版社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
如果考察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历史可以发现,中国传统与经典的流传一直同时走着精英和大众两条道路。一旦超越学术的边界,“传统”便不再是一个静止的、与世隔绝的纯粹、神圣之物,而是参与社会制度、风俗和文化形态的运行过程。精英有精英的研究道路,大众有大众的接受方式,彼此独立而自足。文化社会学者认为,文化现代化具有两条发展道路:内生型和外源型。内生型现代化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而外源型现代化则是人为启动的结果。从名著变脸的出版实践看,目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经历从内生到外源、从自发到人为的嬗变过程,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有望在作为名著变脸的休闲读物中取得突破,从这个角度说,名著变脸着实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中国历来是一个长于思辨、善于谋略的智慧民族,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永远蕴藏着持续增长的图书选题,出版社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个巨大的出版资源和选题优势,不断调整出版机制,善于盘活选题思维,适时跳出古典和文史的苑囿,把传统文化根系的养料输送到其他社会学科枝干的前沿角落,保证出版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持久发展。其实,仅仅就四大名著与当代经管而言,还有一些未曾开发的选题资源,比如《红楼梦》中贾探春的管理功夫、《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应变功夫和公关功夫等等,至于古典名著与具有当下性、大众性和休闲性的其他热点结合而生发出具有价值的选题,必然更是不胜枚举。特别是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科分化和综合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等不断涌现,并且成为社会热点,这都要求出版社编辑必须注重多种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而不能囿于某一专业领域去做“专业化学者”。打造商业文明下的新型出版社,必须有以市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和执行力度,敏感的感知和把握社会信息,充分合理地利用和开拓出版资源,使编辑队伍完成由文化研究集团军向社会快速反应部队的转变,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完成文化建设的使命。
标签:文化论文; 文学论文;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论文; 读书论文; 红楼梦论文; 四大名著论文; 水煮三国论文; 沙僧日记论文; 古装剧论文; 剧情电视剧论文; 喜剧电视剧论文; 中国电视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