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拓农村市场问题的理论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村市场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农村市场的特殊重要性
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在充分利用国外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今年3月,全国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 又一次把开拓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作为实现我国经济较快增长的重大举措。显然,农村市场的开拓问题,已被提高到战略的高度。这完全符合我国的国情,因为,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12多亿人口,9亿在农村。 因此,农村市场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和发展前途的市场。开拓农村市场有着特殊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1.农村市场是我国经济出现新的飞跃的一个重要启动点。
最近几年,我国的国营企业效益滑坡,出现了大面积亏损;乡镇企业也是步履维艰,增加了我国实现2000年和2010年宏伟战略目标的艰巨性。为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必须寻求新的经济启动点,以加速我国的经济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也由原来的低档次的吃、穿、住、用型向用、住、穿、吃型的高档次结构转化。虽然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市居民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但是,由于农村居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因而就一定时期来看,农村居民的消费总支出并不比城市居民少。以山东省为例,据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统计手册》1997年的资料,山东省1997年总人口是8785万,其中农业人口6482万,非农业人口2303万。1997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26元,总支出1053.97亿元; 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40元,总支出为930.4亿元。 农民消费总支出比城市多120多亿元。可见,农村市场有着巨大潜力和发展前途。 做好开拓农村市场这篇大文章,促使农民把更多的纯收入转化为消费,农村市场吸纳的日用工业品将大量增加,必将促进日用工业品生产部门的加快发展。同时,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这又会扩大对农用生产资料的需求,从而促进农用生产资料部门生产的发展。这样,以开拓农村市场为契机,可以形成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2.农村市场是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加速器。
马克思在分析商品流通的重要性时,曾强调指出:“商品生产以商品流通为前提,而商品流通又以商品表现为货币,以货币流通为前提。”(注: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第393页。)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统一,实质上就是市场。显然,市场固然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但完善发达的市场又是商品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商品经济发展了,才能促进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促进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进而实现现代化。也就是说,要实现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生产的商品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我国农村商品经济现在仍不发达,农民自给半自给性的消费在总消费中还占比较大的比重。这种状况阻碍着农村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果没有农业的发展,其他部门的发展就失去基础;如果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四个现代化就无从谈起。农业现代化关系国民经济全局。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就要实现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而要实现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就必须有发达的市场。我国近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凡是市场发达完善的地区,商品经济就活跃,农村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发展就快,农民收入水平就会迅速提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建一处市场,带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我国从90年代开始公布的百强县(市)中,有不少强县(市)就是紧紧抓住了开发市场这个关键,从而带动了整个县(市)经济的振兴。
强县经济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农村市场是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加速器。通过开拓农村市场,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把农村经济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把分散的农民与市场联系起来,就可以有力地促使农民摆脱小生产者观念的束缚,树立商品经济、价值、市场、竞争等新观念,自觉地使生产适应市场的要求,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从而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农村市场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1987年,农村非农产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4%。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快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也为全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当前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第一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素质低,有盲目发展的倾向;第三产业滞后。要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健康持续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必须有新的进展。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市场的不完善,妨碍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调整经济结构,“总的原则是,以市场为导向,使社会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际上就是社会资源在农村更广阔的范围内的重新组合。因此,只有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尽快建成发达完善的农村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中起导向性的作用。这样,在市场信息的引导下,社会资源才能顺畅地由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由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才能得以实现。显然,完善发达的农村市场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条件。
4.农村市场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项跨世纪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复杂,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包括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搞好配套改革等多方面内容。其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基本环境和条件,只有建立起统一开放、平等竞争、规则健全的完善的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顺利运行。完善的市场体系,既包括城市市场,又包括农村市场;既包括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商品市场,又包括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如果仅有完善发达的城市市场,农村市场残缺不全,那么,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就会处于分离状态,全国统一开放、平等竞争、规则健全的市场体系就不可能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就会遇到障碍。因此,开拓、培育农村市场,就成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我们只有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尽快培育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并使之与城市市场接轨,进而同国际市场接轨,形成全国统一完整的市场体系,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顺利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为全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体制条件。
二、开拓农村市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开拓农村市场,对于促进农村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保证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但是,农村市场的开拓和发育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农村市场的开拓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努力。从当前来看,开拓农村市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问题。
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增加农村市场容量、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决定性条件。我国农村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农业生产基本上还是以手工劳动为基础,还是一种靠天农业。今后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只能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科技兴农的新路子。但我国的现状是人多地少,农村80%的土地是采取家庭承包经营形式,这就限制了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走专业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路子,从而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据有关统计资料:当前我国农业人均劳动生产率只及工业的十分之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及城镇居民的四分之一。因此,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是开拓农村市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8年1 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曾强调指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中央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招呼,提醒全党同志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觉地重视农业。”(注:转引自《人民日报》1998 年1月10日。)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发展农业生产,一方面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政策,另一方面,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大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科技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素质、文化素质,坚决走科技兴农的新路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为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农村科学技术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农村市场的发育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2.农民消费行为的转变和消费观念的更新问题。
我们知道,生产与消费是相互依存、互为动力的。生产发展了,消费就要扩大,若消费滞后,则产品卖不出去,生产就会遇到挫折。若消费顺利实现,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必然对产品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生产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消费总是要表现为有支付能力的消费。由于城乡收入水平不同,决定了城乡消费水平也会有较大的差别。农民较低的收入水平决定了他们在消费行为上要精打细算,讲究经济实惠,注重数量,忽视质量。农民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的这个特点,增加了农村市场开拓和发育的困难。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农民转变消费行为,实现消费行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更新消费观念,使之与生产和技术进步的步伐相一致。这也是开拓农村市场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3.农村市场软硬件的建设和完善问题。
开拓农村市场,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市场体系,即不仅要有发达的消费品市场,而且要有完善的要素市场。其次,软硬件的建设也必须完善。目前在我国农村,完善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形成,软硬件建设与成熟市场的要求差距更大。主要表现在:一是现有的消费品市场、农用生产资料市场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零售市场大多是露天的,路边市场、河边市场、桥边市场随处可见,大多是有市无场,既挤占道路、妨碍交通,又影响市容。当然,也有一些是有场无市的情况。二是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发育严重滞后。三是,交通通讯落后,致使信息闭塞、传递不灵,农民不能按及时准确的信息组织生产,生产往往脱离市场需求。四是市场管理人员素质低,管理水平低,服务功能严重不足;市场法规不健全,市场管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等等。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各地区应根据农村市场发展状况,统筹规划,加强和完善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下大力气发展交通通讯事业,实现交通通讯现代化;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向农民及时发布和传递各种真实的市场信息,保证信息畅通,商品快速流转。三是要提高市场管理人员的素质,健全市场法规,净化市场,实现市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4.按照农村市场需求,提供适销对路商品的问题。
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开拓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要从各地农村的实际出发。生活和供应适销对路商品,以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这是开拓农村市场的关键问题。农村市场虽然非常广阔、潜力很大,但它不是废旧物资收购站,不论什么产品,一概吸收。它与城市市场一样,对商品同样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企业、商家不能用过时的清仓积压商品去开拓农村市场,更不能用假冒伪劣商品去坑害农民。开拓农村市场,一定要从农村实际需要发出。我国农村地域广袤,市场需求状况千差万别,不仅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农村市场需求状况大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地区内部,不同地方市场之间需求状况差别也很大。从事商品经营者的企业和商家,必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针对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进行产品设计,生产价廉物美的商品供应市场;同时,还要认真研究农村消费结构的趋势,依据农村消费结构的变化,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以适应经常变化的农村市场需求。只有这样,产品才能适销对路,才能促进农村市场的不断扩大、发育和升级。
收稿日期:1999—05—04
标签:农民论文; 农业论文; 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农村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产业结构优化论文; 三农论文; 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