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生育率困局成因探析
张 航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 在中国目前的生育率现状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运用生育的微观经济理论探析我国低生育率的形成原因,对于破解低生育率困局、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低生育率这一现状进行描述,然后探析这一现状背后的原因,进一步对形成原因进行总结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低生育率;生育的微观经济理论;成因
一、中国低生育率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1 月21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大陆出生人口为1523 万,相比于2017 年减少了200 万,人口增长率降至上世纪60 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自2015 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生育率2016 年呈现罕见地增长,达到12.95‰,然而在之后的两年,生育率连续降低,分别为12.43‰、10.94‰。这些数据显示,政府一系列通过放宽对家庭规模限制来提高生育率的努力收效并不理想,这为政策制定者增添了压力。面临人口老龄化压力,令他们不得不通过扩大经济激励和其他激励来鼓励生育,释放生育潜力。
二、低生育率的形成原因
在西方经济学中,对于生育问题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理论。生育的微观经济理论认为,对于父母而言,子女也属于一种商品,在使用时,同其他商品一样也追求效用最大化。生育意愿与养育子女的成本成反比,子女这件商品的价格决定于生育子女的净成本或净价格,可以用父母生育子女所花费的直接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减去子女为父母所带来的预期收入的余数来衡量。下面将从影响直接成本、机会成本、预期收入这三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
范坚强冷笑着,重新拿起鞭子,把鞭子卷成一个椭圆,沿着一杭的额头往下划拉,恨恨地说:“我看你是活腻了,这次,看谁还能救得了你!”
从影响直接成本的因素来看,一方面,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毕业,2018 年达到820 万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使得人们不得不为子女将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进行更多的智力投资,导致养育子女的直接成本上升;另一方面,现在的经济环境下,子女承担着巨大的买车买房压力,作为父母,也承担着这样的一部分压力,如此一来,子女数目多,父母就得承担更多的养育子女的成本,影响生育意愿。
从影响机会成本的因素来看,在男女平等思想的普及下,妇女因受教育水平提高因而拥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养育子女的机会成本就高了起来,由于育儿与工作的冲突,女性中断工作的风险升高,一方面她们在家庭中的成本、行为影响生育结果,另一方面她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成本、行为也影响劳动生产潜能的发挥和实现,并最终影响经济发展和她们在家庭里的地位,从而影响生育率变化。同时为了抚养更多的孩子,父母及家庭成员也将失去更多的工作或闲暇时间。
村长说,你也太不把村长当干部了,等着。村长立马就给肉仔打电话。肉仔现在不卖猪肉,他搞了个基建队,当起了包工头,手头有点米米。村长找肉仔借钱,叫他马上送到茶场来。肉仔起先以为村长在宾馆打炮,被派出所抓了。后来听说是送钱到茶场,就不明白了,未必一个成天把拉链拉得整整齐齐的人还这么浪漫?!村长把他一顿骂,方才急急找了一辆蹦蹦车,就是那种三轮摩的,颠颠簸簸赶到茶场,把一包用报纸包着的钞票送来。村长当着大家的面,把报纸包递给牛皮糖说,点点。
此外,还有各种经济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生育率的下降,第一,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儿童营养丰富,医疗卫生条件优越,儿童死亡率低,2017 年为9.05‰,相比于2016 年的10.20‰养育子女的风险减少,对子女的需求也将减少;第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劳动力的流动性增强,而人们为了适应这种流动性来减少麻烦,减少对孩子的生育;第三,虽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建立起来,但是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生育意愿不足,对子女的偏好不够,社保支出力度仍有待提升,以2017 年为例,中国的总社保基金支出占GDP 的比例为6.96%,而在占GDP6.96%的公共社保支出中,教育支出占的比例为3.67%,换句话来说,政府在养老、医疗保险等方面所做的转移支付在GDP 中的占比为3.29%。而在欧盟国家,这一比例平均超过15%。
从影响预期收入的因素来看,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起来,老年生活有所保障,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被淡化,人们不再期望老年时能够从子女身上得到更多的赡养费,同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等观念也越来越得不到年轻一代的认可,所能获得的预期收入减少。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Student′s t检验或四格表χ2检验,将P<0.1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多因素分析控制混杂因素,明确胸腰椎结核手术患者早期植骨融合的独立影响因素。
三、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低生育率困局的原因在于:第一,宏观经济下行的同时,抚养孩子的成本急剧上升,且居民收入的增长放缓,导致预算约束线右移的同时向左移动的幅度更大,与更低效用的无差异曲线相切,代表着最优数目的子女减少;第二,社会风俗和价值观的转变,使得无差异曲线形状发生改变,可能与预算线相切于代表子女数目少的点;第三,仅放宽生育政策,在短期来看是有效的,能够释放生育潜力,但在长期来说,生育率变化不会太明显,存在育儿与工作的冲突,如果无法平衡好用于家庭和工作的时间,女性中断工作的风险升高。第四,各种社会保障服务没有跟上,同抚养孩子的成本相比存在严重的脱节,人们不想生也生不起。
父母同时作为子女的供求方和需求方,在破解低生育率的困局方面存在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调动其生育积极性,使其敢生能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此,给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建立健全生育保障体系,降低养育孩子的成本,主动为人们减负,让更多的人想生敢生;第二,重视对社会保障的结构性改革,加大政府在医疗、养老及社会救济等方面的转移支付,提升公共社保支出比例;第三,进一步加强男女平等建设,减少性别歧视,鼓励男性参与家庭生活和物质生产;第四,大力弘扬优良的传统孝道文化,使人们憧憬儿女常伴身侧的幸福感和晚年的天伦之乐。
参考文献:
[1]李子联.收入与生育:中国生育率变动的解释[J].经济学动态,2016(5).
[2]计迎春,郑真真.社会性别和发展视角下的中国低生育率[J].中国社会科学,2018(8).
[3]石人炳,陈宁,郑淇予.中国生育政策调整效果评估[J].中国人口科学,2018(4).
[4]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中图分类号: C923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10-0014-01
作者简介: 张 航(1994-),男,汉族,湖北利川人,现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微观经济分析研究。
标签:低生育率论文; 生育的微观经济理论论文; 成因论文;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