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及质量监督论文_梁朝伟

试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及质量监督论文_梁朝伟

梁朝伟

广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经济繁荣、现代化建设初见成效、人民的高需求带来了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施工现场的情况也愈加复杂,因此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目前建筑行业的现场管理要求。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改革生产建设组织结构,优化管理模式,才能保证施工安全和建筑质量。如今我国经济水平稳步上升,各行各业都在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建设,给建筑行业创造了腾飞的机遇,但也带了不少挑战。现场施工时需要面临更多复杂情况,若是管理不慎,轻者会威胁工人安全,影响施工进度;重者会对建筑的使用者造成巨大损害,降低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针对现有的建筑施工管理方式,探寻优化管理措施,加强监管,保证质量,化挑战为机遇。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优化;质量监督

引言:如今,建筑施工都面临着高标准、大规模、复杂化等要求,如何营造高水平的施工现场愈发成为整个建筑行业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建筑行业的紧凑发展,暴露出以往难以察觉的管理缺陷。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保证建筑质量,这样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多更大的机会,深层次地更好地实现现代化建设,推动城市化进程。这也是政府和人民所担忧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只有科学规范的现场管理以及标准有效的质量监督,才能促使整个行业健全发展,让党和人民放心。

一、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介绍

一项完整的建筑工程,包含多个项目流程,建筑施工也是其中一环,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小觑。首先,管理人员要与设计人员沟通无误,确保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并交代好实际施工人员确保正确施工,时刻协调各方需求,并具有解决现场突发情况的能力。其次,在现场管理过程中,需要在施工前严格检查每一批、每一种施工原材料,从源头保证质量。施工中以严格的标准来规范工人们的操作,确保工艺无误和施工进度。最后,规范的现场管理可以保证整个建筑过程的有序性和高效性,减少施工误差和资源浪费等情况的发生。从民众可以接触到的角度来看,一个企业,它的现场管理现状也就代表了这个企业的建筑能力高低。因为建筑工程最终也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人民有选择的权力,企业所呈现给群众的施工现场很大程度上会左右人民的判断。科学、有序、规范地进行现场管理将给企业赢得好的口碑,有利于企业的良性成长。

二、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1、施工人员专业能力的无法保证。

现代化的施工规模越来越大,以及建筑用户的使用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导致传统的建筑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建筑现状。施工队伍越来越庞杂,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这在无形中加大了现场管理的力度。一方面,随着建筑行业的进步,相关建筑材料在不断更新,同时也涌现了不少新的技术。而工人们的施工能力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可能就会出现违反建筑规范的操作行为,大大降低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影响了正常施工进度。另一方面,安全意识不强。面对更加复杂的施工情况,施工人员无法做到专业施工,对施工安全不够重视。这是对自身生命的不负责,也是对企业雇佣方的不负责。如果频繁的出现安全问题,不仅会延误工期,更会让人们对该建筑企业的能力产生怀疑,最终导致一个建筑项目的失败。

2、管控不到位。

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诞生了很多新的建筑材料,它们拥有传统建筑材料所不具备的性能,同时传统建筑材料的用量也要比以往更加庞大。面对性能不一、数量众多的建筑材料,现场管理人员无法做到全面管控。一方面,他们需要熟悉每种材料各自的特性,才能在施工前做好相关检查,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同时施工中才能准确合理地取用对应材料,否则就会浪费建筑资源,影响工程建设。另一方面,技术管控方面存在问题。面对不断涌现的新建筑技术,管理人员无法全面监督施工人员的具体实施操作,往往就会有不合建筑规范的行为发生,为以后的建筑质量埋下了不少隐患。

三、优化管理基本原则

1、从经济效益出发。

虽然优化施工现场管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但是企业绝对不可以为了建筑质量和进度而不考虑资金投入问题。所以,现场管理人员必须综合各方面建筑要素,保证施工的规范性。在正常施工情况下减少资源和资金的投入,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

2、现场管理应该追求科学合理。

面对愈发复杂的施工情况,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企业需要建立合理的施工流程,采用科学管理手段。如此一来,可以保证施工现场的有序性,减小工人们的理解难度,可以保证每一环节层次分明。如果出现什么问题,也可按流程科学合理地回溯并解决。

3、建筑施工规范化,现场管理标准化。

这样将会使得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有对应的遵守准则。通过标准来增强施工现场的约束力,通过规范来降低施工现场的随意性,从而全面保证工程的质量。

四、具体优化对象

针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我们需要对管理内容进行严格分析,探寻具体的优化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施工人员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施工生产要素管理,建筑材料物流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施工作业管理,现场综合管理,岗位责任管理。通过优化以上的现场管理具体对象,科学合理的进行工程建设。通过各方面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最终优化目标,从根本上改善目前施工现场管理现状,真正满足现代化生产的各项要求。

五、具体优化措施

1、加强施工现场全体人员的专业素养。面对复杂的施工情况,管理人员要有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面对日新月异的建筑技术,建筑工人要增强自己的专业熟练度,与时俱进。同时加强现场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避免意外发生。提高现场全体人员的能力,全面优化施工人员管理,避免人为因素误差。

2、资源调配需要定量管理。为了杜绝资源浪费,避免建筑材料损失,定额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保证施工能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建筑流程做到规范标准,便不会使实际耗材超出预期太多,才能固定成本支出,保障企业效益最大化。

3、重视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这样会使得建筑施工各环节情况都一目了然,如果出现什么问题,可随时根据该阶段的对应资料查询当时的施工细节。快速解决问题,尽量不耽误工期。

六、加强质量监督

1、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

在施工过程中,各单位应该有权了解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和各阶段的施工进度。同时现场管理的内容和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也应该做到透明公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施工现场全体人员的自我警惕性,保证建筑施工高效而安全。

2、加大严肃查处力度。

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现场管理人员必须采取严肃处理的态度,绝不姑息。以实际处罚行为加强工人们标准规范建筑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对建筑负责就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3、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新闻媒体和企业公关部门可以定期如实地向社会发布建筑工程信息以及质量检测报告,以社会各界的监督来实现现场施工规范化,实现监督全面化。最后以完全达标的建造成果来满足人民的需求,使建筑用户放心安全使用。

七、结束语

身处信息化时代,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时刻受到政府和人民的关注。企业为了未来长远发展,必须全面优化现场管理,完善质量监管内容。探寻适合现代化建筑发展的管理新模式,这不仅是行业需求,也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任志攀.关于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问题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8,(47):119.

[2]庞博,齐志发.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及质量监督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05):35-36.

[3]杨文杰.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监管的几点思考[J].四川水泥,2015,(10):161.

[4]孙巍,马广生.浅谈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示范工程监管[J].安徽建筑,2015,(01):53-64.

[5]林国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管理[J].门窗,2014,(01):64.

[6]王成典.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与监督的措施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8):195.

论文作者:梁朝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  ;  ;  ;  ;  ;  ;  ;  

试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及质量监督论文_梁朝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