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军人思想政治工作逆反心理及其疏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逆反心理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军人论文,青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9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77(2007)09—0074—04
逆反心理是发生在青年军人身上的较为普遍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是当前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的阻力源之一[1],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障碍。
一、思想政治工作中逆反心理的内涵
逆反心理属于情感的范畴,又被称为反常情绪。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之间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带有较强烈的抵触情绪。”[2]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指“接收者对教育灌输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所产生的与部队要求相对立、或与事物的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3]。“思想互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4],从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角度说,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逆反心理,是指思想关系受动者和受动思想,拒绝与思想关系发动者的发动思想产生思想互动,或者是选择与思想关系发动者产生冲突型思想互动关系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过程的总和。
二、思想政治工作中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
逆反心理多发生在青年军人身上,主要体现为其与思想政治工作者价值评价、情感体验、行为指向发生偏离甚至完全背离。
(一)价值评价逆反
评价逆反主要指思想关系受动者对发动者的事实判断、价值判断持相反性倾向。具体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关系受动者对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不信赖。思想政治工作受动者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本人不尊重,对其能力和素质不认同,对形象和言行不满意,对其讲述内容不信赖,对其抱有一定成见,甚至明显的反感和排斥,不愿袒露真实思想,官兵关系疏远。二是思想关系受动者对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不信服。思想政治工作的受动者对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缺乏兴趣,对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持怀疑态度,喜欢做反面思考,认为理论和实际脱节,无实用价值,不愿意也不喜欢听“大道理”。
(二)情感体验逆反
情感逆反主要指思想关系受动者对思想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拒斥、厌恶、冷漠、反感等倾向性的情绪或情感。这在现实工作中主要体现为思想关系受动者厌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接触,对思想政治工作措施不支持、不配合,有意识的逃避、拒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他们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措施是走过场、搞花架子,不能积极参与其中,即使参加也是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存在严重厌烦和抵触情绪,有时甚至会公开唱“对台戏”。如对身边的典型或榜样不是认真对照学习,而是求全责备、讽刺挖苦。
(三)行为指向逆反
行为逆反主要指思想关系受动者采取与教育者所要求相反的行为。这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体现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无效性,即受教育者并未从实质上认同教育者,从而在实际行为中违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意愿,与之背道而驰,尤其是越是被禁止的事情越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同时,他们对某些不良思想倾向存在一定的认同感。某些思想政治工作的受动者对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腐朽堕落的思想和文化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对一些不良的行为不是反对而是持赞成态度,如对违反纪律视为有胆量,对公开同领导对抗、不服从管理视为有个性,对帮朋友打架视为重义气等等。
三、思想政治工作中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
(一)生理和心理特征是产生逆反心理的基础
1.生理特征。青年军人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体能和智能迅速发展,身体各种机能趋于健全,大脑发育趋于成熟,思维和分析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从而为思维方式由童年的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发散思维的方向发展,为逆向心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同时性发育成熟,生理上的第二次断乳促使其独立意识、自我意识也迅速发展。
2.心理特征。青年军人在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其个性意识、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民主平等意识日趋强烈,需要多样化,情绪具有不稳定性,自尊心、好奇心强,好大喜功,缺乏耐心,急于求成,喜欢用理想化的眼光和绝对的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喜欢标新立异,逆向思维定势和否定别人的习惯比较严重,对外界刺激常抱有怀疑和抗衡倾向。但是由于其心理上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在认知的过程中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实际锻炼等方面还很缺乏,不懂得用历史的、辩证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极易产生认知偏差和认识的片面性,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结果,使其自尊心受挫产生心理失调,同时自身思维的不成熟决定了他们极易受一些不良的社会成见、社会偏见和社会心理定势的影响,如他们中的很多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管人的”,将组织领导的劝说、要求、批评看成“管、压、卡”,是与自己过不去,是伤害自尊的行为,进而把自己放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对立面,产生逆反的心理和行为。另外,受个性心理差异的影响,不同人的逆反心理在表现形式和强度上也呈多样性特点。
由于具备了上述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青年军人个体自身的角度,逆反心理的产生主要包括以下原因:
一是青年军人个体生理和心理的承受程度被突破时易产生超限逆反心理[5]。超限逆反心理是指刺激的强度过大、过强、过于集中,超过个体承受限度而引起的逆反心理,思想政治工作场所的封闭、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枯燥冗长、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单调乏味无疑都加剧了这一效果。
二是青年军人个体自我感觉被尊重、被关心、被重视或者自由自主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易产生自主逆反心理[5]。所谓自主逆反心理就是指当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感到自己的自尊心或者自主地位受到威胁,为维护其自尊和自主地位而采取的趋向自主并摆脱外部控制倾向的对抗性逆反心理。
三是青年军人个体自我成长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易产生信度逆反心理[5]。所谓信度逆反心理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客体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对信息源的怀疑、否定的一种逆反心态,它会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青年军人个体自身信息积累的相对不足和对信息的渴求之间产生严重矛盾,当其自身无法正确处理这对矛盾而导致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往往不从自身找问题,而是易于对信息源产生怀疑。
四是青年军人个体自我社会化过程中的挫折体验以及社会认同感的缺失易产生禁果逆反心理[5]。所谓禁果逆反心理指教育客体对越是禁止的某种事物或行为,更加注意或者甚至表示认同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在越是不准干的事,越是偏要做,或者明知某事不对却偏要去做,以引起他人注意。社会化通常是指“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获取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6]。青年军人个体渴望独立自主,渴望被社会认可,但由于经验阅历影响而社会化过程受挫时,易通过禁果逆反心理寻求摆脱,引起注意。
五是青年军人个体人际关系不协调,尤其是同思想政治工作者关系不协调时易产生平衡逆反心理[7]。按照心理学平衡理论,人总是趋向于维持内心的平衡状态,一个人内心如果有几种彼此不协调的信念和观点,他将力图使之趋于协调。所谓平衡逆反是指由于人际关系不协调而导致心理失衡,导致个体采取的一种逆向的思维模式或行为倾向。
(二)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是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条件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是指人们的思想之间发生联结、产生作用时候的外部境况。”[4] 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可分为宏观大环境和微观亚环境。
1.宏观大环境
所谓宏观大环境是指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以及人们的心理环境的总和,一般来说它是相对稳定的,但是也越来越呈现出变革加剧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8] 呈多样化发展趋势,社会生活方式趋于丰富多样,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趋于多样化、多元化,尤其是当前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观念相互冲突激荡,旧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被逐渐打破而失去原有的约束力和制约作用,新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尚未完全建立,所以腐败现象、不正之风以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不断蔓延和泛滥,道德诚信严重缺失。实际上,社会影响因素广泛复杂,内容、形态、渠道也多种多样,但对青年军人影响较普遍的是社会舆论、社会风气和大众的社会逆反心态。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会使青年军人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定势,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障碍。
2.微观亚环境
微观亚环境是指环绕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关系受动者周围,对其直接产生影响的环境。
(1)家庭及社会不良因素的渗透。入伍前青年军人的一些不良的经历会对其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某些后进官兵更容易接受那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破裂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有些青年军人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产生自卑的逆反心理;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方法简单粗暴,会导致子女形成心理压力,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同时,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正在影响着敏感的青年军人,腐蚀着他们的心灵,导致逆反心态的产生。
(2)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素质偏低。据研究,人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通常要通过两类过滤系统:一是理性过滤系统,即认为外来信息符合逻辑且是真实的,才会根据自己已有的认识结构加以接纳、同化,否则便加以排斥;另一类是情感性过滤系统,用来分析发出信息的人是否值得自己尊重和信赖,如果认为对象是自己所喜欢、信任的,就会欣然接受对方发出的信息,否则就会采取怀疑或拒绝的态度。一般来说,后一类过滤系统在受教育者身上所起的作用更大。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以“管人者”自居,处处耍威风,摆架子,一味强调无条件服从,处理问题的方法简单粗暴,无视思想关系受动者的需要,不尊重受动者意见和建议,结果挫伤了受动者的情感,导致抵触和隔阂心理产生;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政治理论和文化知识素养低,工作能力差,责任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精神不强,无意去探究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工作敷衍了事,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威信和影响;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道德品质一般,生活作风不严谨,行为不检点,言行不一,自身形象差,易引起思想关系受动者反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不过硬,格调不高,原则性不强,不敢理直气壮地讲道理,甚至用小道理代替大道理。
(3)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陈旧空洞。由于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实际接收能力、思想觉悟、知识水平客观需要等认识不足,把握不准,捉摸不透,思想政治工作一直以“万金油”的形式出现,知识老化,信息滞后,内容陈旧,过于强调理论化和原则化,忽视和回避现实问题,空洞乏味,缺乏新意,经常搞“一刀切”和“一锅煮”,知识含金量严重偏低,与官兵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了突出的矛盾。陈旧的内容、冗长、乏味的说教使官兵易于产生超限逆反心理,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感情投入诚意及对其所讲内容产生信度逆反心理,自然不愿敞开心扉进行交流,拒绝建立思想联结,使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仅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厢情愿。另外,由于受工作任务重、突击性强、工作性质的制约,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也经常出现被挤掉或“缩水”的情况。
(4)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单调乏味。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上,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采用的是“我说你听”,“我压你服”、“我点你通”的单向“强制压服式”方法,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操作呆板,依然采用“填鸭式”的灌输,形式主义的宣传,空洞的说教,封闭式的教育,停留在作报告、办板报、读报纸、写汇报等单调形式的层面,忽视新世纪新阶段思想关系受动者思想活动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难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反而诱发逆反心理。
四、思想政治工作中逆反心理的疏导
(一)帮助青年军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青年军人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看问题容易以偏概全,对人生的意义理解得也不够深刻、透彻。这就要求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使之形成历史的、唯物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尤其是个人成长发展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增强其判断、分析事物和评判、鉴别是非的能力。二是增强军人精神培育,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认识到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肩负的责任,正确理解军人的价值,明白自己首先是一名光荣的军人,必须养成遵守法纪令行禁止的严谨作风,必须按照条令条例和合格军人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激发他们高尚的道德追求,努力完善道德自我,促使其自觉自愿、自然而然的履行军人职责,并积极地投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三是积极引导他们正视理论与现实的差距,解开他们思想上的困惑,纠正他们认识上的偏差。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有差距,但我们不能因为有差距就拒绝追求理想。同样,思想政治工作由于其自身的多变性不可避免与现实中的某些地方有出入,但我们也不能由此就去否认真理。相反,正因为有差距,所以才更要讲政治,更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否则一味讲实际,追求实效,那只会让理论与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树立以青年军人为本的思想
在当前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军营的大环境下,青年军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这就必须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不同青年军人个体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并予以积极关注和正确引导。应该看到每个青年军人都具有强烈参加集体生活、获得友情、受到重视、渴望成才等内在心理需要,因而他们十分重视集体对个人的要求、评价和信任,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这种内在心理需要,发挥集体活动对每个成员的教育、评价和激励作用,积极进行心理疏导,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最大限度地预防逆反心理的产生。这就需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一是以保障青年军人的利益为本,即保障其最基本的权利,尊重他们的人格,确保其充分享有民主等合法权益,杜绝打骂、体罚、严重侵犯其权益、无视其疾苦等问题的发生;二是以保证青年军人的主体地位为本,即要坚持依法从严治军与以情从优待军相结合,积极改善官兵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善于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意愿,重视他们的需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全力协助官兵解决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三是以青年军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即要着眼于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着眼于他们的长远发展、着眼于他们的潜能挖掘、着眼于构建广大青年军人成才发展的平台。
(三)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感情是疏导的前提,思想政治工作既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感人。因此,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随时加强自身政治理论、业务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确保自身过硬,能够讲出服人之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学会营造平等互动的沟通氛围,学会以参谋者、探索者、商量者、同情者的平等姿态出现,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和训导,学会尊重思想关系受动者的人格尊严、合理需要,倾听他们的心声,吸纳他们的合理建议;二是积极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学会利用自身的人格特征、精神境界、知识底蕴和模范带头行为去赢得思想关系受动者的信赖,而不是利用自身的权力去获取“威严”,学会换位思考,坚持以人为本,学会信任、尊重、关心、体贴、理解人,不轻视其观点,不怀疑、不嘲笑其参与精神,并且要一诺千斤,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与思想关系受动者在心理上和谐一致,感情上交流融洽,互相尊重信任,彼此心理沟通,产生思想共鸣,形成一个“情理交融”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围,逆反心理自然也会相应减少。
(四)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避免“假、大、空”和随意拔高,要能够寓教于理、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增强吸引性,并注意随时更新,要能够贴近官兵关心的重点、热点问题,从政治理论的角度正确认识和解释官兵比较关注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着重消除官兵思想上的困惑,同时要根据不同对象的水平和特点,区分层次,因材施教,在内容上做到科学性、真实性、时效性的完美统一。在工作方式和方法上,要注意从灌输式向启发式、从说教式向吸引式、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跳出思想政治工作者孤军作战的小圈子,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发动广大官兵参与,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通讯和多媒体技术,构建一个更加自由、平等、开放的交流沟通的平台。
(五)重视心理疏导,努力控制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反应,是人格不成熟的表现[9]。逆反心理的克服,还有赖于个体人格的发展、思维方式的转变、心理特质的稳定和理性能力的增强。因此,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应实施一定程度的专门心理疏导和教育措施。这就需要一方面注重了解青年军人的心理动态,要经常从青年军人的行动、情绪反应来了解他们的心态及其变化,尤其是要对青年官兵挫折心理进行正确引导和鼓励,使其早期摆脱失败阴影;另一方面积极发掘青年官兵的“闪光点”和积极因素,把握教育时机,并针对其不同个性以及不同的时间、条件和情境,因人因时因地运用说服、榜样、道德评价等多种方法进行正面引导,重在提高他们的认识,使之掌握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三是善于发动多方力量,构建并强化军营范围内青年军人的社会支持体系,并用辩证的观点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充分发挥青年官兵积极的一面。同时,由于逆反心理的克服有赖于军人个体人格的发展、思维方式的转变、心理特制的稳定性和理性能力的增强,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部队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机制,以随时解决青年军人的心理问题,确保其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收稿日期:2007—06—08
基金项目: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新形势下青年军人思想政治工作特点与规律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200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