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设计研究院 南宁 530004
摘要:由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工程量比较大,所涉及的内容多,并且工程相关数据信息比较复杂,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诸多问题,因此,建筑企业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从而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形象以及信誉度,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对策
引言:
建筑行业的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部分,建筑与我们的经济、文化和生活密切相关。在建筑工程迅速发展,极力追求经济化和效率化的同时,如何更好地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是我们应该不断去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话题。对此,建筑的结构设计人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结构设计师不仅要不断提高对国家规范、技术标准的熟悉度,同时也要提高结构设计的安全意识,不断积累设计经验,从而不断的提高我们建筑的安全质量。
1. 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分析
如果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结构受到损坏,导致建筑发生坍塌、下陷等不良事故,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危及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非常不良的社会影响。依据相关规范可以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等级划分,主要划分为三个等级。众多建筑物都被列入中间等级,较为重要的建筑物安全等级需要提升,次要建筑物安全等级可以降低。建筑结构设计中众多结构构件都需要满足建筑安全等级的要求,但是允许结构设计人员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程度,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从而提升建筑结构的经济性。举一个较为简单的例子,例如提升建筑结构某一构件安全等级需要花费较少的资金投入,同时可以使得建筑整体性能得到优化,降低建筑事故发生概率,那么结构设计人员可以考虑对该结构的安全等级进行提升。但是如果某一结构构件受到损坏后对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不会造成不良影响,那么结构设计人员可以降低该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从而加强建筑结构建设的经济性。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在相应经济条件的制约下,使得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安全度,在规定使用年限内,可以满足预期的使用功能。通常情况下,建筑结构必须要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 第一方面就是保证建筑正常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对建筑物破坏对使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第二方面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深入分析结构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从而提升资源应用效率,降低结构建设成本投入。第三方面就是要考虑建筑结构的耐久性,使建筑结构在规定使用年限内,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侵蚀而过早的老化、破坏。
2 .建筑结构安全性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抗震设计重视度不够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安全性较低的突出表现就是建筑结构的抗震性不足。大部分建筑企业为了降低建筑成本,在结构设计上,减少了钢材和混凝土的用量,虽然是减少了成本的投入,但是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降低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抗震强度减弱,即使是小于设计强度的震动发生,也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问题。还有一些建筑企业对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性缺乏全面的认识,片面的认为抗震设计就是要抗地震,但是地震的发生几率很小,因此,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设计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这就明显降低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2.2 安全等级不足
各行各业都有针对其经济建设发展的规章制度,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建筑行业的规章制度进行设计,确保建筑结构方案的可行性。但是,我国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多为刚毕业的学生,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积累,不能熟练地运用专业知识,从而降低了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等级。另外,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不可能保证每一个部件都向理想化的方向进行,实际的受力会与设计方案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影响后期的建筑施工,为建筑物埋下了安全隐患。
2.3 耐久性设计薄弱
建筑物的特别性在于其是长期暴露在外的物体,因此要受到诸如温度变化、自然灾害、气候以及意外事故等不可控因素的侵蚀,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其安全性的考验,除此之外建筑物在使用的过程中并不能经常进行养护等工序。因此,如果结构设计时对耐久性的考虑不周,就会出现承载力过早不足的现象,致使建筑物过早损害,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后期的结构强度。
3 .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对策
3.1 优化设计方法
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可靠性低,牢固性不足将严重影响建筑物质量与正常安全使用。国家及企业应着力加强建筑结构设计相关研究与创新,鼓励设计师不断开拓创新,优化设计方法,解决各类结构设计问题,确保工程安全性、经济性。设计人员应在相关规范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增强结构的稳定性与牢固性。关注建筑结构质量易出问题的环节,设计中明确注明重点位置、薄弱环节的具体加固措施,根据承载力抗震系数进行内力组合设计并注重材料的选取,从而确保结构的承载能力。
3.2 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师的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是每一个结构设计师都应该具备的基本意识,只有结构设计师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才能为建筑物的安全性提供保障,推动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稳定发展。要想提高结构设计师的安全意识就要保证设计师的专业知识,建筑结构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只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施工技术,再加上细心、严谨的态度,才能创造出完美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另外,建筑企业还要定期对设计师的安全意识进行培训,让设计师把安全意识当做身体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建筑物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3.3 加强前期勘察
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审美意识,安全更是重要的,因为,我们无法控制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的发生,人们在建筑中进行他们的日常生活,居住、生产、娱乐活动等,所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提高安全性设计是十分重要的,要加强地震等事故的初步调查,对建筑设计中工程建设的测点布置需要更加重视,钻孔深度测量装置的精度需要进行详细的了解,以确保每一步都可以正确的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3.4 加强抗震性设计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还需要特别注重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所以设计师在对建筑物进行安全设计时要特别考虑其对于地震的抗震性要求,这就需要设计师在勘察时期对施工地区的地形、地貌以及地质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性考虑,同时利用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特别是对施工的材料设施等都要进行严格的把控,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3.5 将建筑结构设计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软件被应用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对于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非常繁琐,其中需要很多次精密的计算,计算结果的误差越小,建筑物的安全性就越高。传统的计算方式是通过人工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预期结果存在着很大的误差,计算机软件的合理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另外,合理的利用计算机软件还能够及时发现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前发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并且进行合理的改善,从而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按照我国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从建筑结构的持久性、承载力等多方面考虑,保证建筑结构经济美观、安全性高,并且设计人员也应该为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做出贡献,为发展我国建筑产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兴康.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21)
[2]胡方亮.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及设计原则与安全性分析[J].江西建材.2014(24)
[3]宣刘.如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安全度[J].江西建材.2013(05)
论文作者:刘云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建筑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安全性论文; 建筑物论文; 结构论文; 设计师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