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段话科学而又简明地说明了阅读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一、引言
语文阅读教学能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最有效的阅读。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势下,很多教师都能够体会理解作者的写作主题,得出的答案与参考书中的一致就行了。实际上,阅读的任务不仅仅是发现作者的原意,还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来理解课文,强调不同的人对相同的问题理解是不同的,只要能说明原因、讲出理由即可。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阅读。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二、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三、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措施
3.1 注重学生中学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兴趣也决定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创建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氛围,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根据不同的教材任务和结合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学习《死海不死》一课时,可以采取做实验配合教学的方法。把鸡蛋放在盛满水的烧杯里,通过不断加盐,直到鸡蛋浮起来。语文课中做实验不仅本身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也可以通过实验使知识变的通俗易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心,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3.2 注重学生中学语文阅读时的情感体验,阅读不是只纯粹的把文章用声音读出来,而是通过文章唤起学生生活情感的体验。比如学习《乡愁》时,让学生讨论离愁别绪;学习《春》时,让学生回味春天,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春天和感悟春天。当然由于学生本身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在同一篇文章上可能产生不同的感知。老师必须对认识片面的学生加以引导。情感体验必将培养学生的阅读激情,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3.3 注重学生中学语文阅读方法的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能够感悟和理解文章的意蕴才是初中语文阅读的最终目的。而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于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来阅读理解文章。
四、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
五、在阅读中师生互动合作学习
在学生形成了感性认识后,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课文重点、难点加以归类、取舍,创设师生互动、民主研讨的课堂讨论情境,并结合学生讨论的争论点进行局部品读、揣摩、体会、感悟、内化并作出评判,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有机统一。
首先,指导学生找线索。一是指导学生紧扣关键词来找线索。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往往也是行文的线索。教师可在阅读关键内容处设置疑问,与学生共同探讨,并因势利导,适当的点拨与启发,让学生自己感悟,拨正认识方向,完善认知面,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中能体现中心思想的点睛之笔。这样学生就能准确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对文章有一个清楚明晰的感知,理解文章的主旨,从而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解答题目。二是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体裁找线索。如记叙文阅读主要以人物、事件及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阅读中人物、事件及思想感情的把握应该是师生双方阅读体验、阅读联想、阅读评价的交流,是情感的互动和思想的碰撞。因此,教师应用对话的理念指导阅读教学,使学生在与教师的对话中循序渐进的思考,学会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领悟,探究文章的发展脉络和主题。三是指导学生根据总分关系找线索,如说明文阅读可以根据总说和分说关系找线索。其次,指导学生推敲和领会重点句子的含义。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应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探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探讨常用的修辞方法和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并能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联系文化背景感悟重点句子意义,利用文章“亮点”,领会文章中心思想。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最后,指导学生概括文章主旨。指导学生运用“本文通过什么,歌颂什么,表达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揭示了什么的深刻道理”这一套路探索作者思路展开的线索,分析文章的层次和中心。
六、结束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事实上,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有自己个性的体验,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主动地将自己的看法提出来,尊重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参考文献
[1]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乐英.阅读因学生提问、质疑、求异而精彩——中学语文阅读策略教学新探索[J].现代语文,2008(3).
论文作者:高昕慧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5
标签:学生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文论文; 文章论文; 教师论文; 《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1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