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结合中西药物综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到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与实验组(n=45),对照组施以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施以针灸结合中西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中西药物综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与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针灸;中西药物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328-0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血性腹泻、腹痛、便血、呕吐等,将会对患者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1]。目前临床中主要使用针灸结合中西药物综合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将会获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2]。本文将重点探讨针灸结合中西药物综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到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45例,男18例,女27例,年龄为34~57岁,平均年龄为(40.5±4.9)岁,病程为1~3年,平均病程为(2.1±0.1)年;实验组45例,男19例,女26例,年龄为35~58岁,平均年龄为(41.6±5.1)岁,病程为2~4年,平均病程为(3.2±0.1)年。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未患有其他肠胃疾病。排除标准:(1)入院前接受过其他方式的治疗;(2)患有其他严重的合并症。将此次的研究目的与方法告知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由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此实验经伦理委员会同意。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处理,显示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西药治疗,如使患者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国药准字H19980148,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每日4次,每次1g,共服用两个月。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分别对天枢、上巨虚、大横、中脘、足三里、太白、水分、气海等穴进行针刺,一个疗程为两周,进行两个疗程的治疗。为患者服用“白头翁汤”中药,主要包括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等成分,用水煎服,取汁200ml,早晚各服用1次,同时取汁200ml进行留灌肠治疗,白头翁汤用药周期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正常,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胃肠功能在较大程度上恢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未消失,胃肠功能未恢复正常。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收集到的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百分百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以率作为统计描述,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目前多使用针灸结合中西药物进行治疗。天枢、上巨虚、大横、中脘、足三里、太白、水分、气海等穴具有调节脾胃功能与培补正气等功效,并且白头翁、黄连等成分能够起到有效的抑菌与抗病毒作用,从而对结肠炎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3],加之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能够有效的对胃溃疡症状进行治疗,因而将上述方式联用能够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4]。依据本项研究结果,通过采取上述方式,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78%,主要原因在于上述药物能够有效的起到抗菌作用,加之针刺穴位能够对患者的脾胃功能进行有效的调节,因而能够获得显著效果。综上所述,针灸结合中西药物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治疗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朝阳,冯燕,冯乐,等.针灸结合中西药物综合干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4,26(2):199-200.
[2]赵淑兰.中西药物保留灌肠联合针灸治疗50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效果评价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5):260-261.
[3]邬振国.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2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23):4804-4805.
[4]浦丽超.针灸结合中西医药物综合干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90-91.
论文作者:卢时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溃疡性论文; 结肠炎论文; 针灸论文; 实验组论文; 患者论文; 中西论文; 药物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