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探讨论文_朱文涛,张燕颉

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探讨论文_朱文涛,张燕颉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赣西供电分公司 江西省新余市 338000)

摘要:现在我国在全面开展智能电网建设,先后启动了许多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这些试点工程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技术路线和构建原则。本文重点分析了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应用。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应用

1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的建设分析

1.1对一次网架和设备进行改造

进行试点工程建设的区域要满足以下条件:配电网的布局要合理稳定,供电可靠性指标在99.9%以上,实施配电自动化不能引起大规模的网架改造和设备更换,为了满足配电自动化的应用要求,试点区域中的线路如果不满足N-1要求,要对网架进行改造,必要时可以增加线路分段点,对网络结构进行完善,从而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一些开关站、环网柜、配电室等如果不符合配电自动化的要求要进行改造,要加装互感器等装置,从而可以对配电自动化数据进行自动监测,并可以进行故障的报警和处理,设备经过改造后可以更健康的运行。

1.2配电自动化主站建设分析

进行试点工程建设主要是对主站进行建设,要根据各个区域配电网的规模和发展规划进行软硬件的配置,系统要满足可靠性、开扩展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在进行配电网的生产管理时要应用系统扩展功能,通过上级调度系统来导入电网信息,中压配电网信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导入,在主站系统中进行各个模型的拼接,从而保证配电网扩展功能的应用。

1.3配电自动化的配电终端建设分析

配电终端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对于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对配电终端进行建设过程中,一方面间要结合实际的配电网络结构、应用需求以及配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对配电终端进行建设。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网架的关键性节点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架空路联络开关的应用,在配网中进线和出线较为复杂的位置要设置配电室和开关站。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对“三遥”进行排至,对关键的配电室实现“遥视”功能。同时,对于网架结构中相对一般的节点,例如无联络末端站室、分支开关等,配置时应采用“两遥”或“一遥”模式。

2配电自动化建设工程技术应用分析

2.1配电主站的建设分析

从整体上来看,配电主站的自动化建设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将电力系统的管理模式改变为集中化管理的模式,为配电网建设智能化的实现提供前提。另一方面是地图识别系统应用到电力系统中,从而对电网运行管理的能力进行强化,为工作人员的观察提供便利。除此之外,还需要对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进行落实,通过对智能系统的操控,来开展相关的配线系统工作。

2.2配电运行的建设分析

配电运行的自动化建设主要由三个主要的部分构成:一是通过对现行的配电运行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从而提升配电维护工作的时效性;二是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促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的应用配电设备,从而将自动化配电设备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三是加强对新进自动化配电技术的应用,对配电系统进行优化,提升系统运行的性能和效率。

2.3配电设备的建设分析

现阶段,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中,配电设备的建设主要是由配电终端设备建设、配电网络建设以及配电总线路建设三个方面构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的特点分析

3.1系统建设应用主体明确,主站功能完整

首先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主体确定为配电网调度和生产指挥,同时明确实现配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基础平台为主站系统,强调配电信息覆盖面,重视具有配电网特色的功能应用,着重解决配电网调度的“盲调”现象。通过构建标准、通用的软硬件基础平台,不仅能够满足基本的数据采集与监控要求,还能够实现多项扩展功能,包括馈线自动化(FA)、配电网分析应用等,同时支持实现多项智能化功能,比如可视化调度操作、与用户互动、配电网自愈等。

3.2FA方式多样化,重点提高故障处理能力

结合通信条件,综合配电网网架结构和一次设备的现状,合理选择FA方式:配电主站/子站与配电终端之间具备主从通信条件且开关设备具备电动操动机构的配电线路,一般采用集中型全自动方式;配电终端之间具备对等通信条件的配电线路,则采用就地型智能分布式;通信通道性能不满足遥控要求或开关设备不具备电动操动机构的配电线路,则采用集中型半自动方式;不具备通信手段或通道性能不满足遥控要求的配电线路,在配电一次网架具备双电源供电手拉手条件时,则采用就地型重合器方式。

3.3实现信息交互与业务集成

配电业务涉及多个业务环节,配电信息量大面广,因此要求配电自动化系统与相关系统实现信息交互和业务集成。大部分试点工程都遵循国际标准,采用信息交互总线实现了多系统的信息交互与共享集成,严格遵循数据“源端维护、全局共享”的信息交互原则,通过信息交互总线,对不同应用领域的信息孤岛系统进行了有效整合,定义了标准和统一的数据交换模型,开发了系统间的规范化接口,不同程度上实现了配电自动化系统与相关应用系统的综合性应用,为互动化、智能化的配电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4自动化工程技术智能性特点分析

目前配电系统自动化试点,主要应用智能型分布控制和半自动式控制两种控制模式。配电系统自动化试点主要利用二次保护和三级级差的模式组建配电蛛网,在实际应用阶段,结合应用区域的实际需求,优先选用智能分布型控制模式或集中式半自动控制模式,均可有效提高配电网调控管理的灵活性和智能性,从而提高故障自动处理的效率和工作质量。

4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的应用成效分析

4.1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再配电自动化工程试点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对电网改造,自动化建设、王家结构优化、电网符合调整以及供电半径缩短等方式有效地减少了配电网的电能损耗,极大地提升了配电网的性能和运行效率,为配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前提。除此之外,在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应用完成之后,试点区域线路N-1比例几乎达到了100%,配电网的线损率以及自动化程度均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标准。同时,通过对“三遥”等配网功能的拓展,极大地节省了电网建设企业的人力投入,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2促进管理效益的提升

通过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的有效应用,极大地实现了配网点到的集中化管理,推动了配电自动化主站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了配网调控的统一化、集约化和高效化。对配网调控以及生产运维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持此之外,通过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的实现了配网的集约化和精细化管理,极大地提升了管理的效率,减少了管理成本的投入,促进了管理效益的提升。

4.3促进了社会效益的提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各行各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电力的供应有着更大的需求。配电自动化的实现,一方面能够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应用,为人们生活和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稳定、安全的质量服务,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提升电力企业的社会影响力,为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将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应用在电力企业的电网系统中,从多个方面使得系统更加健全,系统的功能更加完善,这样使得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万浩.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成效研究[J].通讯世界,2015(2).

[2]黄毅标,叶凌.浅析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成效[J].大科技,2014(36):74.

论文作者:朱文涛,张燕颉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  ;  ;  ;  ;  ;  ;  ;  

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探讨论文_朱文涛,张燕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