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如何面对学生,既让学生做了主人,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又使课堂不乱堂、不搞形式、人人参与,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起到切实作用,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合作前“详细”准备;合作中“仔细”指导;合作后“明”“细”汇报;“细致” 指导技巧;“细腻” 协调关系;“精细” 把握尺度。于细微处做文章,在一个“细”字上下功夫,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组合作 详细 仔细 明细 细致 细腻 精细
一、合作前准备要“详细”
首先,我们要精心设计需要学生合作解决的问题。如果问题设计得太难,学生根本解答不了就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太简单的问题学生不用合作就解答出来了,合作学习就失去了其必要性,这样的问题也激发不起学生合作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地研究教材,设计出有一定难度,而学生通过合作又能够解决的问题。
然后,我们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我们知道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
接下来,就要使学生明确合作的目的和各自的分工。如果合作目的或分工不明确就会出现学生茫然无措,不知道该干什么的现象。反之,如果使学生非常清楚地知道了合作的目的和应担负的工作,学生们的合作就有了目的、行动就有了目标,才能做到动而有序,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才落到了实处。
二、合作中指导要“仔细”
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决不能是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合作的指导者、参与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应该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细细地观察倾听,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辅导学生正常开展交流,做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合作者。使学生从被动听课、被老师牵扯着走,转变为与老师、与同学合作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鼓励学生全员参与讨论,全员参与展示,各抒己见,重视增大形成分工不同、合作协调的意识,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三、合作后汇报要“明”“细”
小组合作后的展示汇报是合作学习的画龙点睛之笔。在这里我们不应该只考虑参与汇报的人数,而应该在“明”、“细”二字上下功夫。“明”,就是指教师要明确选择哪些小组上台展示,即选择那些自己在指导学生合作时发现的有代表性、有新意甚至是有错误、有问题的小组上台展示;“细”,就是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仔细倾听,及时发现问题或者根据学生的汇报及时地追加提问,将合作的结果向纵深发展或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机会,提升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使之真正地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发挥最大的功效。
四、技巧指导要“细致”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彼此合作、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还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如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时要:1.一个一个地说,说出自己的见解;2.别人说过的,尽可能不重复;3.轻轻地说,不影响别人,只要组内成员能听清楚;4.注意听,听不懂的马上问;5.整理小组研究成果,准备展示交流。在小组展示汇报时要(1)全组同学排好队站在讲台一侧,按组长安排轮流走上讲台进行汇报;(2)全组汇报完毕,先由同组组员进行补充说明,再由其他组的组员进一步补充说明;(3)在同学汇报过程中如有异议,应悄悄起立,等汇报人讲述完毕后,再表述自己的见解。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合作技巧,才能按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才有了基础。
五、关系协调要“细腻”
—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异质性混合小组为多。在组成小组成员时,一些学优生出于小组荣誉的考虑,会拒绝或排斥待优生。此时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激发其相互帮助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对待优生提供帮助,与其他学生形成协作的关系,使他们具有分享精神,在分享中体验自身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学优生凭借其优良的素质,很有可能在小组中扮演着核心人物,主宰着整个小组。为了不使待优生变得胆小怯弱,避免待优生的被动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其更多关心和鼓励,为他们建立起“我能行”的积极期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应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并加以表扬,使其能扬长避短,从而主动参与。
六、尺度把握要“精细”
1.“适教”即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小组学习。小组的构成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调整小组的学习方式。
2.“适时”是指小组合作学习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之上。它的出现是以突破课堂重难点为准则的。即是在必须通过讨论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进行。如:需交换信息处、疑问难解处、个性张扬处以及复习巩固处等。
3.“适人”即根据所教学生的能力水平来安排“小组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做到因人制宜,有的放矢。
4.“适量”即在每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所谓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小组合作的次数和时间,做到恰到好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的效能。
论文作者:李佳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小组论文; 学生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教师论文; 目的论文; 过程中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