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医院儿科 福建 厦门 361000)
【摘要】 目的:分析和研究孟鲁司特钠应用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当地某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01月期间被诊断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并进行治疗的患儿100例,并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48/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38/50),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咳嗽消失、喘憋缓解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0),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使用孟鲁司特钠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疾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行性高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孟鲁司特钠;可行性;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190-02
近年来在我国的婴幼儿范围内一种发生率较高的呼吸道疾病是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发生的病因为呼吸道的合胞病毒感染,该病具有较差的患儿预后[2]。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同炎性介质白三烯的关系密切,所以临床上对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应用较常见。孟鲁司特钠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药物,所以在临床上较为常用。本次研究选取当地某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01月期间被诊断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并进行治疗的患儿100例。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当地某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01月期间被诊断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并进行治疗的患儿100例,并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有男患儿24例,女患儿26例,年龄在6~30个月之间,平均年龄为(13.1±2.4)个月,对照组有男患儿31例,女患儿19例,年龄在5~31个月之间,平均年龄为(12.3±3.5)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办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程度方面的自然情况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因此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要求以上两组患儿均符合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疾病的诊断要求,主要表现为胸闷、气喘、阵发性咳嗽、心率加快[3]。影像学表现胸部CT可见肺部有湿罗音和哮鸣音,胸部X线可见肺部有小的斑片影,肺纹理紊乱增粗,有一定的肺气肿。并且具有影像学方面的证据,排除过敏等不良反应患儿。
1.3 方法
两组患儿使用抗感染、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雾化、吸氧、止咳、祛痰等对症治疗。对照组使用小剂量激素地塞米松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对于并发心衰的患儿对症进行强心、利尿治疗[4]。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孟鲁司特钠4毫克一日一次口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坚持服药两个疗程即四周后,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的一般状况,包括咳嗽、喘憋情况、肺部啰音和哮鸣音消失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等。
1.4 疗效评价
根据患儿的临床体征变化和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疾病的治疗标准制定出三个临床判定标准,患儿肺部未听见湿罗音和哮鸣音,未见患儿出现咳嗽、憋喘的症状视为显效;患儿肺部偶可听见湿罗音和哮鸣音,患儿略有咳嗽、憋喘的症状视为有效;患儿肺部仍可听见湿罗音和哮鸣音,患儿咳嗽、憋喘的症状未见好转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方面的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组显效3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8/50),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的总有效率为76%(38/50),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咳嗽消失、喘憋缓解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组患儿仅有一例出现咳嗽,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50),对照组患儿有两例出现咳嗽,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0)。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3.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疾病常发生在2岁以下,特别是7个月以下的婴幼儿中。毛细支气管炎疾病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呼吸道的合胞病毒[5]。毛细支气管炎在医源性感染方面的主要传播者包括医务人员和已经感染呼吸道的合胞病毒的患者。对于毛细支气管炎疾病传播的第二个影响因素是鼻病毒,除此之外,III型副流感病毒,III、VII、XI型腺病毒、肠道病毒等也可以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极少数的支原体也可以引起该病[6]。对于毛细支气管炎患者一旦反复发作喘息后都会存在一定的气道高反应性,这点同哮喘的发生具有紧密的联系。大量文献资料表明,炎症介质白三烯能够诱发喘息的发生,引起气道内的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和聚集,导致气道内的平滑肌强烈收缩,增加了血管的通透性,并促进粘膜进行分泌。并且对于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而言,能够产生更多的炎性介质,所以有一个大胆的推测是使用白三烯类受体拮抗剂能够有一定的预防喘息发生的作用。本次研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48/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38/50),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咳嗽消失、喘憋缓解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0),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综上所述,使用孟鲁司特钠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疾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行性高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萍萍,杜红星.孟鲁司特钠用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08):1414,1416.
[2] 胡小威,牛嫣阳.布地奈德与硫酸特布他林超声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04):37-39.
[3] 张群; 史艳平.儿童毛细支气管炎510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02):209-211.
[4] 郭红梅,白爱宁,梁旭.孟鲁司特钠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02):153-155.
[5] 赵青.白三烯受体阻滞剂口服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RSV感染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炎症水平及复发风险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4,8(30):127-128.
[6] 宋少俊,乌兰娜.孟鲁司特钠与布地奈德对血清ECP、IL-8的影响及其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比较[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10):9-11.
论文作者:詹娜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4
标签:支气管炎论文; 患儿论文; 毛细论文; 统计学论文; 小儿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