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_汪泽福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_汪泽福

汪泽福

身份证号码:6321241984xxxx6214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城镇化建设的逐渐扩大,建筑行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 积极采用切实有效、 科学合理的施工方式和技术手段,是土木工程建设质量的保证措施之一。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1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原理

混凝土施工技术采用的原则是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和施工成本。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即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依靠其流动性和密实度来确保现有的密实混凝土能够完全填满模板。在混凝土施工中,必须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密实度,并且不需要添加任何额外的振动混凝土。由于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拌制物有一定的可塑性,使混凝土与钢筋更加充分地结合,最终形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强大的韧性、具有抗震等性能,经济实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日益成为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施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2.1 浇筑过程

根据混凝土浇筑过程,浇筑过程需要施工人员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施工选择不同的方式。倾倒的方式很丰富。如果要进行平屋顶的施工,必须采用整体推进法进行施工。如果要建造墙体,则选择截面和曲面的连接方法是合适的。例如,分层浇筑法更适合于体积较大的建设项目,而面积较大的建设过程需要通过单独的隔间进行浇筑。最终的施工目的是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的高效率。在针对工程类型选取浇筑方式的同时,要注意保证相应的混凝质量,这才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同时,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注意确保混凝土混合物在下落过程中处于自由下落状态,以促进其距离保持在两米左右。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很容易引起工程质量问题。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采用滑模导流浇筑混凝土,以有效防止混凝土混合物因飞溅问题而受到污染。同时,还应注意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影响混凝土的水灰比,严禁加水操作。

2.2振捣过程

为了使混凝土中凝聚形成的原始结构在外观等方面符合施工的性能指标和承载力,负责人应将水泥放入模具中固化,然后进行密集振动工作。混凝土入模后,专业操作人员应根据混凝土的具体情况使用振捣技术。当混凝土制成模型时,基础气泡可以均匀分布在空间中;确保混凝土中的混合物显示出良好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振捣工作中的人工振捣、机械振捣两种方式,不但能够使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有良好强度,还能够增强施工的工作效率,进而节约人力资源。人工振捣工作就是通过插钎、捣滚等施工用具进行夯实等作业过程,使混凝土最终成型。

2.3混凝土的选材

混凝土是由水泥、沙子、石头、外加剂、矿物掺合料、水和其他原料按照一定的配合比混合而成的。由于现在提倡绿色施工,为了避免和减少施工噪音,商品混凝土主要用于城市建筑混凝土中,即满足需求的混凝土直接从制造商处订购,而不是根据配合比与原材料现场混合。混凝土的类型应根据不同的施工现场、不同的施工现场环境和设计图纸来选择。很多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或者交付使用过程中常伴随着裂缝,所以在选择水泥时应优先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和适当的掺和料、外加剂等。选用适当的水泥、掺和料和外加剂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弱水泥水化热,推迟水化过程和降低水化过程中放热的大小,能够有效的控制减小裂缝的产生。

3预防措施

3.1 加强控制原材料

3.1.1水泥:水泥作为混凝土的胶凝材料和提供强度的来源,根据混凝土工程特点或所处环境条件,应选用不同品种和等级的水泥。材料验收:应对进厂水泥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当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再次复验,储存做好防潮措施,不同品种水泥不得混掺使用。

3.1.2外加剂:掺量一般小于等于水泥质量的 5%。减水剂能够提高混凝土和易性和强度,起到节约水泥、改善混凝土耐久性作用。冬期施工应适当添加早强剂和引气剂,引气剂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减少泌水分离,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如在夏季高温天气(应适当添加缓凝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3粗细骨料:粗细骨料要求洁净,级配良好,减少骨料的总表面积和砂粒间的空隙,起到节约水泥和提高混凝土强度目的,但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40mm。有害杂质和针、片状颗粒要少。还要控制骨料中的含泥量(过多会造成混凝土收缩性裂缝)和碱活性检验(水泥中碱含量过高,产生碱骨料反应,生成碱 - 硅酸凝胶,吸水后产生不均匀膨胀破坏),严重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60 及以上时,还应对用于制作粗骨料的岩石进行抗压强度检验,岩石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大于等于 1.5。

3.2 配合比技术参数和要求

优选的原材料需要合理的混凝土重量计配合比,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不同的土木工程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基于多次试验来确定。通常水泥用量配比应遵循以下原则:水泥强度等级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 1.5 ~ 2.0 倍为宜,对于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可取 0.9 ~ 1.5 倍。用低强度等级水泥配制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水泥用量过大,不经济且影响混凝土其他技术性质;过高强度的水泥配制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影响和易性及密实度,耐久性较差。

3.3 控制施工现场温度变化

浇筑中,施工单位要重视温度变化,及时降温,以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降温试验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降温,并且防止低温对混凝土的破坏。由于混凝土的成分比较多,因此不同类型,不同比例的混凝土的降温操作是不同的。降温试验是非常必要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内部出现裂缝问题。

3.4 做好后期养护

重点强调混凝土在生产和施工收尾阶段容易忽视的关键控制程序——养护。生产企业和管理者把养护环节认为可有可无的工作,生产的预制或现浇的混凝土,放置室外任其风吹雨淋,靠环境湿度和夏季雨水进行养护,或者用水管在混凝土表面象征性浇水湿润。根据水泥水化机理:水泥在 28 天标准养护(20±2度,湿度 95%)强度只能达到水泥水化程度的 70% ~ 80%,如混凝土内部达不到水泥后期水化所需的用水量,部分水泥只能充当粉料使用,不仅浪费水泥,且影响混凝土的后期强度,降低耐久性和安全性。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如保证养护时间的覆盖、保温保湿、喷洒养护液等工作,是保证混凝土耐久性、安全性和强度的关键控制程序。

3.5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实施管控

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是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这对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施工工作中,施工单位的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应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管理。他们应该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选择、购买和收集。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材料的监督管理。除此之外,还应该在配制混凝土时严格控制配制比例,配制比例直接影响着混凝土质量,进而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应该定期进行培训,提升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积极倡导他们要不断创新,接受新的事物、新的思维,将权利和责任明确到每一个人身上,定期召开相应的文化互动,不仅仅为了让施工工作人员得到放松,更多的是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对施工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

4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环节较多,需要对各个施工阶段的质量进行全面科学的管控 , 切实增强施工效果,有效提升施工质量。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良好应用,需要从土木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把握混凝土施工的各方面情况,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总体施工质量和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侯俊龙.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探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2):190.

[2]莫舒翔.浅述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37(5):112.

[3]李晴,吴林兵.关于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思考[J].江西建材,2016(3):96.

[4]吴丙新,马雨露.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探微[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2):134.

[5]段乐宁.基于混凝土结构裂缝处理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8):256-257.

论文作者:汪泽福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_汪泽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