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行草偃说雅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风行草偃论文,说雅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眼下持续不衰的古董热,有人说,跟流行的“雅贿”有关。此言不虚。君不见,有些贪官败露,赃物中除了现金、名牌表和包,还有古董字画。行贿送古董字画,人称雅贿,有别于直接送钱,显得有文化,有品位。当然,主要是彰显了受贿人的文化和品位。古董越是热,价钱炒得越高,雅贿就越是流行。收藏了文化,又收藏了文化里的钱,何乐不为?
其实,雅贿古代就有,不是新鲜玩意。乾隆年间,有桩大案,牵扯了十几位大员,包括现在因电视剧大大有名的纪晓岚,其实就是一个跟雅贿有关的贪渎案。
清代的两淮盐业,执全国盐业的牛耳。徽商的兴盛,多半跟盐业有关,发财的徽商,多半也在两淮盐业的中心扬州。清代两淮的盐业管理,设盐政大臣和盐运使主持。盐政大臣位重,例为满员担任,而盐运使事繁,多为汉官。在那个时代,这是两个最肥的肥缺,只消做了一任,几辈子都吃喝不尽。明清两代的盐业,虽有不同,但基本上是盐商通过跟官方的勾结,获得垄断地位的特许经营行业。这样的行业,商人必须跟主管的官员搞好关系,谁跟官员的关系最铁,谁的垄断利益最大。
当年两淮盐案,涉案的两位盐政大臣,一位高恒,一位普福,均为满族亲贵,世家子弟。肥缺干久了,也就知道比金银更贵重的是什么了。所以,两位都雅好古董,只是,他们喜欢的古董都是宝器,不是金银玉器,就是商鼎周鼐。但是,涉案的盐运使卢见曾不一样,此人是山东才子,当时诗坛的领袖,跟另一个北方才子纪晓岚交厚。南北的文人骚客,都喜欢跟他来往,“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当然少不了有诗。这个人,喜欢的是古代的书画碑帖,在今天看来,就价值而言,其实比那两个满官喜欢的玩意,高到不可计数。
官员有了爱好,盐商自然趋之若鹜,都成了古董爱好者。那年月虽然没有今天这样疯狂,但也有了造假的人。盐商可不敢送假货,于是高价请来懂行的古董贩子,一来掌眼,二来搜宝,凡是稀世珍宝,必得而后甘,然后一件件送将上去。两位满人盐政比较贪,得了宝贝,大抵自己留着,来自皇族的普福尤甚。风雅的卢见曾不一样,得了好玩意,总忘不了跟朝中用得着的人分享,其中就包括纪晓岚。真实的纪晓岚,跟电视剧里那位诙谐幽默总跟贪官和砷对着干的正面人物有所不同,见了古人的字画碑帖,眼睛也亮。
事情砸就砸在最贪婪也最愚蠢的普福身上,得的宝贝太多了,又不肯跟其他人分润,尤其是不跟皇帝分润,人家不眼红才怪。于是,在乾隆亲派军机大臣傅恒的密查下,三个宝贝干的好事东窗事发,一千盐政大臣和盐运使也被牵扯进来。在卢见曾身上,就挖出汉末蔡邕的《石经墨迹》、宋人临摹的《仙山楼阁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三件稀世珍宝。乾隆自是大喜过望,而原主卢见曾,则丢了吃饭的家伙。
纪晓岚当时身为翰林学士,正被乾隆恩宠。他被牵扯进来,倒不是因卢见曾把他接受雅贿的事抖了出来,而是他自投罗网,因为讲义气,或者爱才,出面上奏营救卢见曾。还有一个说法是,他事先打听到卢见曾要被调查的消息,给卢寄去一封信,信里没有一个字,只装了一点盐和茶叶,寓意“严查”,好让卢预做准备。反正不管纪晓岚怎么做的,总之事发之后,他也被牵连,发配新疆,成了配军。若不是乾隆实在太喜欢他了,此公说不定这辈子就完了。
其实,雅贿之风,始于皇帝,若不是乾隆总是附庸风雅,见了古董就收,见了字画就盖章,各地官员商人纷纷孝敬,官场怎么会那么早就流行雅贿?做过盐运使的人,不见得卢见曾是惟一的雅贿爱好者,也不见得他收的东西最多最好。只能说,他最倒霉。
今天的雅贿之风,也开始满天满地地刮。有考古学家告诉我,有些前官员的私人收藏,比起博物馆的馆藏,一点不差。不过,假货也渐多了。有一个玩古董的朋友曾跟我说,一些官员请他给收藏掌眼,结果一屋子的文物,连一件真的都没有。这风刮的,风行草偃,最倒霉的,还是埋在地下的文物,不多时间,快被盗墓贼搜掘一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