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结算制度分析与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制度论文,建议论文,我国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存在的问题
银行结算工作作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间资金流转的“运输线”,对资金周转状况和使用效益、企业及银行的业务经营、以至整个经济运行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结算中由于种种原因而造成的阻滞、混乱等问题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对金融活动及整体经济运行构成许多不利影响。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结算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结算方式分五大类十二种,但真正常用的仅有五、六种,就这常用的几种中,每一种都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
1.汇票结算方式:目前商业承兑汇票由于信用度极低,很少使用。银行承兑汇票由于以下几种情况而往往难以顺利完成结算:一是违反银行关于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必须以合法的商品交易为基础的制度规定,使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拆借资金或信誉担保,最后,导致发生结算纠纷;二是利用银行承兑汇票套取贴现资金,有的银行为增加本行存款资金,竟为开户单位签发商品交易的承兑汇票,并授意其拿到外地银行贴现后汇入本行,严重违反制度;三是有的银行有意使票据的承兑期限超过有效的承兑期限,为今后提出“作废”和“无效凭证”等理由,提供“合法”借口;四是付款单位(承兑申请人)对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不负责任,拒绝支付票款,承兑银行也置结算制度于不顾,一味为承兑申请人寻找借口,推卸责任。
2.托收承付及委托收款结算办理困难:一是银行不按规定审查拒付理由,不合理拒付的理由较多。企业单位提出各种拒付货款的理由,银行经办人员视而不见,付款单位要延付就延付,想拒付就拒付。托收承付实际变成了“活期承付”,失去了结算制度的严肃性。有的银行偏袒本地一方,为开户单位出谋划策,编造“合理拒付理由。二是对无理拒付、逾期未付的托收、委收款项不计付赔偿金。
3.支票结算管理不善:有的银行对单位签发的空头支票或者印章与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或屡次签发空头支票的,不认真按支票管理办法规定给予处罚,还有的银行经办人员受理超期、过期无日期、无用途、无收款单位等不符合规定的支票。
(二)结算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延压结算票据。由于资金紧张,专业银行间相互延压结算票据的情况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一是对跨系统汇入款项需要同城票据交换划转的,代理行因资金头寸不足,不能及时提出交换而发生延压;二是异地托收承付和委托收款结算,在付款期内,不能按期付款而发生延压;三是汇出汇款票据延压,客户帐户有存款,银行资金短缺,不能及时签发银行汇票和发出信汇电汇结算凭证造成延压。
2.截留、挪用客户结算资金。一些银行经办人员采用记帐串户,大额汇票不按指定收款人进帐等手法,有意占用客户结算资金。有的甚至硬性涂改收款人的名称和帐号,挪用客户的资金。
3.由于技术原因,造成资金运行缓慢。目前大多数异地结算凭证主要依靠邮电部门传递,一笔异地结算经企业——银行——邮局——邮局——银行——企业多个环节,才能到帐,与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开通的凭证直传业务相比平均延长2天左右。
4.查询查复不及时。一些银行发出托收承付和委托收款结算凭证后,对已经超过正常凭证传递期限,既未收到付款单位开户行划回款项,又未收到逾期付款和拒付理由书的,也不及时办理查询,有的行多次收到查询均不查复,影响了基层银行经办人员认真执行制度的积极性。另外,还有的银行因查询业务量大,限于人力未能按时全部进行查询。
(三)结算制度和结算纪律执行中的问题
1.结算原则成为一句空话。目前实行的结算原则是:(1)恪守信用,履约付款;(2)谁的钱进谁的帐,由谁支配;(3)银行不垫款。其中,第一条原则,由于企业之间信用观念淡薄,加之管理工作跟不上,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品积压、相互拖欠,形成“连环债”。而在银行结算中由于没有规定贯彻执行监督原则的具体措施,出现了许多延付和无理拒付等违反原则的问题。第二条原则,从实际情况看,法院、税务、海关、物价、工会、工商、审计等部门,都有权对企业的存款进行冻结或扣划,因此,企业对自己的存款掌握不了,难于实现自主支配。第三条原则,在实际上也没有完全贯彻执行。有些企业的存款是靠银行贷款在运转,比如法院扣押的企业帐户上的存款,实质上是扣了银行贷款。
2.违法违纪现象频繁发生。如伪造银行汇票诈骗钱财;互相勾结,以假商品交易骗得银行承兑汇票,骗取贴现贷款;盗用企业银行帐户行骗,利用会计印章折角核对不严,以及重要空白凭证管理上的漏洞和企业在银行开户手续不完善钻银行的空子等等。
二 原因分析
我国目前银行结算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既有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既有技术上的原因,也有体制上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企业的信用观念差。根据典型调查,目前,企业发出托收承付结算凭证退票率比较高,一般在40-50%,有的甚至达到60%。委托收款结算情况更差,这反映出目前企业单位在经济交往中,合同履约率比较低,企业间信用观念下降,也表明随着经济体制和商品物资流通体制的改革,企业间新的产供销关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经济交往的不稳定性,交易对象不固定性随市场因素的扩大而增加,导致企业间商品交易中信用观念的普遍淡薄,加上资金紧张,原材料涨价和企业间连环拖欠货款的影响,更加剧了企业有款不付,能拖就拖的心理和行为。
2.地方保护主义,行政干预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商品交易中,只出不进;在资金管理上只进不出,划地为牢;在结算付款中,先付本地,后付外地、缺乏全局观念,认为压的是外地资金,“支持”的是本地企业。一些地方部门无视银行的政策、制度,采用行政手段、高压政策、迫使银行办理一些不应办,也不能办的业务。问题发生后,又大多从本地利益出发,随意冻结止付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以保护本地企业不受损失,使结算问题酿成经济官司。
3.结算基础薄弱,组织不力。目前我国银行结算基础工作薄弱,表现在:一是结算改革变动较大,新的补充规定多,有些基本规定不能原原本本地落实到基层;二是业务经办人员新手多,核算手续不熟悉,特别是对执行结算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三是个别行、处业务部门检查辅导不力,缺乏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四是银行的一些经办人员有章不循、制度执行不严,甚至内外勾结为不法分子开了方便之门。再加上有些基层行不重视结算工作,结算工作的管理机构和专管人员始终未能落实,结算的组织、宣传、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等工作均未能正常进行,结算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甚至放任自流状态,银行结算质量自然难以提高。
4.金融法规不完善,缺乏制裁力。在新旧体制变革中,结算制度往往不适应剧变的经济,制度约束和管理上往往出现漏洞。
三 对策建议
(一)改进结算方式。
根据目前我国实际情况,对现行结算方式进行通盘设计,通过调整、归并、改革,使之形成一套科学的结算制度。应考虑以下原则:(1)少品种、多功能、以通用方式为主;(2)适应多种经济方式、多种流通渠道;(3)要具备安全性、简便性、灵活性和支付保证性;(4)逐步向商业信用为主的方向发展。比如,对支票结算:扩大同城结算范围,让支票使用范围大些,在全国实行背书转让,有效期为10天。对托收承付:限制使用范围,提高金额起点和罚金。仅限国营大中型企业之间使用,起点为1万元以上,延期付款罚金为每天万分之十五,以保证收款人的利益,防止新的拖欠。对汇票结算:付款单位如到期无款支付除按5%罚款外,在一定时期内可代为扣款。另外,应规定商业承兑汇票只能由付款单位签发并承兑。
(二)改进联行往来体系。
可以建立人民银行的大联行,即各专业银行在人民银行开立存款户,凡是异地资金汇划清算,都集中由人民银行联行办理。其好处是异地结算和汇差清算同时进行,防止专业银行占用汇差压票,便于集中调拨运用全国结算在途资金。也可以专门成立结算银行。建立结算银行后,全国按统一的联行往来办理,专业银行都应在结算银行开立存款户,保留一定数额的备付金。当企业单位需要办理汇款时,由专业银行从其存款户转帐后,开具转帐支票交给结算银行办理汇款手续。收款银行收到报单解付汇款记入收款单位帐户,并及时向当地结算银行移卡清算,结算银行收到来帐卡后,将收付轧差金额记入专业银行存款户。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首先是稳定人员,对会计工作关键岗位上的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对会计部门的业务骨干不能随意抽调。会计主管、会议股长的变动须经上级会计主管部门同意,不能将会计部门单纯作为人才培训所。其次,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管理者应经常更新知识,跟上业务发展的步伐,操作人员要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特别是要熟知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做到规范操作,不断提高核算质量;对新入行、新上岗职工不但要加强业务学习,更应加强思想教育。再次,要配齐会计人员,县(市)支行及城市办事处应配备总会计,还要配备会计辅导检查员,县(市)支行管辖下的营业部、办事处、营业所还应配备坐班主任。
(四)强化结算纪律。
目前各家专业银行为达到吸收存款的目的,不能认真按结算纪律办事,虽然九三年金融整顿后有所好转,但不遵守结算纪律的事仍时有发生。为此,应制定相应的法规,规定具体的奖惩办法,真正做到奖罚分明;同时,各家专业银行应真正认识到执行结算纪律的必要性,共同遵守结算纪律,严格按结算纪律办事。
(五)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多层次的检查制度采取多形式的检查监督:省分行每年组织一次检查,地市中心支行每年组织两次检查监督,县市支行每季组织一次检查,办事处每月检查一次,班组每月自查两次。实行各级检查、层层把关。
建立双线管理、双线监控的机制:以分管行长、会计股长、会计主管为一线,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落实日常业务工作组织;以总会计、辅导检查员、坐班主任为另一线,负责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寻找漏洞,督促整改。一条线集中精力组织基础工作管理,一条线专门检查和监督,两条线分工明确,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六)加强银行帐户管理,清理企业多头开户。
企业多头开户造成了信贷资金风险性增大,管理弱化,影响了信贷资金合理配置和投向优化,不利于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在业务交叉中企业多头开户支取现金。专业银行为了争取客户,稳住存款,放松对企业的支出监督,助长了消费基金失控和现金投放,由于业务不适当交叉,企业在不同专业银行或同一专业银行开设多个户头,增加了资金结算环节,延长了结算时间,加之结算纪律不严,有的相互堵截资金,使结算渠道受阻,由于企业多头开户,专业银行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难以全面了解和掌握,不能实行有效的监督、监控和真实的反映,加大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难度,因此,必须加强帐户管理,按金融机构的基本业务分工和一业为主、适当交叉、一个单位只能在一家银行开立一个基本帐户的原则,进行清理。
另外,还需要改进结算手段。当前银行微机的使用提高了银行结算工作的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同时也为银行结算管理提供了现代化的服务手段。为此,一要扩大上机网点覆盖率,力争所有对公网点都能使用微机;二要加快同城联网步伐,办理通存通兑,方便客户结算需要,提高银行结算服务质量;三要创造条件,实现全国大中城市之间的计算机联网,变异地结算为直达结算,加速资金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