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玻姆自然哲学导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导论论文,哲学论文,自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2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3)07-0145-02
面对张桂权教授的著作《玻姆自然哲学导论》(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版,以下简称《导论》),我心里很是高兴。我和张教授认识较早,原来都在四川省社科院工作(他前年调到四川师范大学工作),我们就一些哲学问题或科学问题交谈过;特别是关于玻姆的哲学思想和玻姆著作的翻译,我们进行过深入的讨论。我知道他在这本书上花了太多的心血,出版也不怎么顺利。1987年,他就开始翻译玻姆的著作;1995年,从日本回国后,他就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研究玻姆的哲学思想(次年该研究项目被列为四川省九五规划课题,后来又纳入武汉大学桂起权教授主持的国家基金课题)。据我所知,他几乎阅读了洪定国教授提供给他的玻姆的全部主要著作,并汉译了玻姆的若干文献,在国内自然辩证法方面的重要刊物上发表了好几篇论玻姆哲学思想的论文。在此基础上,他才撰写了目前这本书。后以,我想本书占有的材料是原始而权威的,作者所花的功夫也是很大的从研究到写作完成花了整整12年的时间。仅凭这一点,我想这本《导论》绝不是一般的泛泛之论,应当是下了苦功的精心之作。
现在,我们来谈谈这本书本身。
我们知道,戴维·玻姆(1917-1992)是当代卓越的量子物理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对以玻尔为首的量子力学的正统解释提出了挑战,是反主流解释的主将。在20世纪50年代,玻姆发表了关于量子力学因果解释的两篇著名论文,后来他用量子势因果理论深化了这种解释。在20世纪60年代,他又提出了极具独创性的“隐卷序理论”。物理学家D·法克托曾这样评论说,隐卷序理论“提供了一种关于量子力学的新的和有价值的理解……玻姆教授关于宇宙整体性的著作和他关于隐卷序的建议已经开始对不同的学科产生影响。”
玻姆的量子力学因果解释(量子势因果解释)和隐卷序理论是他对物理学和哲学的主要贡献。《导论》也是围绕对这两种理论的解读和评价来进行的。在第一章,作者介绍了玻姆的时代、玻姆的生平和著作,以及玻姆对量子力学的反思。其中我以为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作者认为“玻姆的‘哲学情结’更重一些”(该书第17页),因为玻姆说过在小孩子的时候他就为运动的本性所迷,还说“我继续从事物理学研究,发展了量力理论的因果解释和隐卷序理论。但是,这两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都起源于哲学问题。”(该书第17页)指出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玻姆极为重要:我们不能仅仅把玻姆看成是一个物理学家,否则我们无法理解玻姆。第二,玻姆从量子力学的正统解释者转变为其反对者,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他对量子现象持有不同的哲学观点。
在接下来的三章中,作者考察了玻姆的量子力学因果解释,包括玻姆关于因果性和机遇的观点,玻姆的隐变量解释和量子势解释。其中,我以为关于玻姆的隐变量解释的论述(第三章)最为清楚,作者交待并回答这样一些问题:(1)玻姆为什么从反对隐变量到极力主张隐变量解释(为了解决爱因斯坦与玻尔、海森伯等人的分歧)?(2)通常解释派(正统派)是怎样批评隐变量解释的?爱因斯坦为什么对隐变量解释持冷漠的态度?(3)面对通常派的批评和爱因斯坦的冷漠玻姆作何反应?(4)隐变量解释的优点何在?(5)实验的检验与学术界的评价如何?(6)玻姆为什么又放弃了“隐变量”的用语而把他的因果解释称为“量子势因果解释”?在“量子势解释与非定域性”(第四章)中,作者详细地分析了“量子势”的含义,特别指出了量子势具有的非定域性在物理学上和哲学上的意义,还论述了爱因斯坦为什么要反对非定域性。
在接下来的四章即第五、六、七、八章中,作者考察了玻姆的另一重要理论即隐卷序理论。作者首先评述了玻姆关于序、度、结构、生成序的观点,然后重点论述了隐卷序理论。“隐卷序”(the implicate order)是一个较难理解的抽象概念,总的意思是指卷入的、隐藏起来的序,与展出的、显现的序(“显展序”)相对。玻姆本人也意识到这一术语难理解性,所以他用了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来说明,他常引用的例子是油墨滴一甘油的实验。玻姆还把“全运动”、整体的概念和“隐卷序”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崭新的物理学观。他认为,已有的物理学只涉及了世界的“显展序”方面,而“隐卷序”才是世界的根本。
作者专门用了“隐卷序与哲学基本问题”一章来论述了隐卷序理论的哲学意义。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玻姆把世界的统一归结为“能”,“能”是有形物质世界的基础,它本身是“全运动”、是隐卷序,万物从中“展出”、显现,然后又“卷入”、隐退在能量的场境中。作者认为,玻姆的观点是唯物、实在论的。在时间和空间问题上,玻姆认为,时间和空间是隐卷序的投射物(隐卷序是“前时间”、“前空间”的),不像有些哲学和物理学认为的那样时间和空间是根本的东西(基本的序),因此时间和空间不适宜表达隐卷序。作者认为,玻姆的时间和空间观非常具有特点,尽管可以在奥古斯丁、柏格森、怀特海等人那里找到一些类似的看法。在运动观上,玻姆从隐卷序来理解运动,声称他已经解决了芝诺悖论。在身心关系问题上,玻姆从他的隐卷序理论、“体一意”(soma-significance)观点来理解身体与心理甚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他认为物质与意识都处于隐卷序中,不能把它们分离、对立起来。过去的物理学和哲学把二者对立起来是错误的,造成了二者的分裂和一系列的问题。作者认为玻姆的观点是极富创造性和启发生性的。
在“意义观点”一章,作者论述了玻姆的意义观,认为其观点是“最具‘哲学意味’的观点之一”(第223页)。意义问题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主要论题之一。作者认为,玻姆意义观的特点是其客观意义论:世界有其自身的意义,这种不因人的评价而出现和存在。这和人文主义哲学以人的评价尺度来看意义的观点迥然不同。玻姆还把意义与创造性的问题联系起来,认为意义的模糊性和对场境的依赖为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第十章即“整体观”一章,作者详细分析了玻姆整体观念的思想来源,论述了玻姆对片断观的批判以及玻姆对整体性的论证。作者认为,“整体观点是玻姆哲学观点的核心”(第275页)。这一判断是建立在作者对玻姆著作深入解读的基础之上的,有充分的根据。在最后一章,作者引用大量的材料证明了玻姆思想对不同学科领域产生的广泛影响,分析了玻姆哲学的实在论和后现代精神的特征。
在读《导论》的时候,我一直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作者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解读玻姆的。他联系整个西方哲学来理解玻姆的思想,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学术性,他将科学性和人文精神较完整地结合起来了。比如,作者在论述玻姆的因果观时,就考察了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米尔的因果观,并将其与玻姆的因果观进行比较。又如,在论述玻姆的整体论时,特别论述了它与哲学史上的整体论的渊源关系及其异同。这样,我们看到的就不是一个孤零零的玻姆,而是整个哲学史和科学史长河中的玻姆、一个生动而具体的玻姆形象。在评价玻姆的观点时,作者想尽力发掘和阐述其中的哲学意义。这使得他的解读和评价具有鲜明的哲学特点。作者在研究中采用了以下一些研究方法:(1)历史考察,即通过对玻姆的学术活动的历史考察,比较清楚地勾勒出了玻姆哲学思想特别是其自然哲学的发展过程;(2)逻辑分析,即不仅从时间上而且从学理上阐明玻姆的自然哲学的内在逻辑,分析量子势因果解释、隐卷序理论的哲学意义。(3)比较研究,把玻姆的理论同爱因斯坦的观点、同玻尔、海森伯等通常解释派的观点进行比较,阐明他们的观点之间的异同及其原因;把玻姆的若干观点同历史上的类似观点进行比较,以更清楚地理解玻姆的思想的意义。
当然,本书也有一些值得商榷和改进的地方。哲学术语与物理学术语两者都有确定性,又有不确定性。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启示我们,对同一术语在不同的学科中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在同一学科内也可能有不同的解释。因此,对自然哲学问题,或自然科学问题,都允许存在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观点。张桂权教授的观点是一家之言。我认为,此书是深思熟虑的一家之言。看了此书,即使不同意某些解释,读者也会为张桂权教授对待科学研究的严肃、诚实态度而由衷地敬佩他。
笔者认为,《导论》不仅让我们比较清楚地了解了玻姆的自然哲学,而且对于我们了解本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成就之一量子物理学的发展及其哲学背景,对于了解以玻尔为首的量子力学通常解释派、爱因斯坦的解释和玻姆的反主流解释三者之间在哲学观点上的分歧,对于我们重新思考两千多年来的若干重大哲学问题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导论》无论对于哲学研究工作者,还是物理学研究者,都有深刻的启迪作用,值得向学术界推荐。
收稿日期:200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