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苍溪中学校 628400
摘 要:分层教育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评价
其实分层教育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明显,所以高中数学教学更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通过对学生数学需要的引导、数学兴趣的培养,积极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教学应视学生具体情况予以个别对待、因材施教。
一、因材施教的目的
1.使所有学生得到提高。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做适合自己的作业训练,避免了有些学生由于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从而对数学失去兴趣和信心。
2.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1)教师事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了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2)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在各层面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教学过程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每个学生都有了练习的目标。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大大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使教师全面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水平段的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布置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和随机应变能力。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是一种思考也是一种挑战,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因此使我们教师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二、具体措施
1.摸清学生层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摸清学生层次,是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前提。学生分层的依据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差异和学习的可能性水平,即学业成绩和潜在的学习能力,但不能忽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非智力因素。学生分层的途径是课堂教学、课余观察、家访查档及与其它学科教师的会诊交流。在学生分层中需充分体现自主性原则,教师应注意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分层是动态的,可以根据其变化逐层递进,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2.以课堂为载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因此,要根据学生个体情绪、兴趣、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差异,选择其最近发展区,灵活制定教学目标,体现多元性、差异性。要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思维发展水平制定出适合学生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充分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3.正确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要恰当。所谓恰当的评价应该是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与自己相比)都要表扬,对每一次退步都应该帮其找寻原因、给予鼓励。
(2)评价不能是单方面的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还应该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情感进行评价。
三、因材施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原则和方法。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
(1)教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2)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3)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
2.动态管理。
学生分层后的教学使教师的管理范围加大,一个时间段内不可能做到全员管理,所以课堂的不稳定因素也加大了。而进行动态调控的管理后,学生则可以自我选择,然后自我管理或相互协作管理,使教师的管理更加合理、有序。
3.学生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势必会出现好与差的区分,同时是对学生心态的一种考验,也对家长提出了要求。我们应在客观的情况下让学生或家长了解到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进步。什么是学?能得到有用的东西,并且自身不断进步就是学。
四、总结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深化教学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要本着以人为本、特长发展的要求,通过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论文作者:喻文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4月总第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因材施教论文; 个性论文; 能力论文; 兴趣论文; 《教育学》2016年4月总第9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