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我国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基于CSSCI(2000/2013)文献的科学计量分析_组织行为学论文

21世纪以来国内组织行为学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CSSCI(2000-2013)文献的科学计量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献论文,行为学论文,现状论文,趋势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引言

      组织行为学是现代管理学中最为重要和复杂的基本原理之一,它伴随着组织演变、管理理论的发展而产生,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从而增进组织有效性的科学[1]。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从西方引进理论模型到提出和发展中国组织行为理论的过程[2],迄今为止,已经形成了一批专业化的教学队伍和研究团体,涌现出大批研究成果。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劳动力多元化、互联网快速发展、商业模式变化莫测的背景下,组织行为学研究却出现了研究成果混乱、与实践脱节的现象[3]。因此,对近年来国内组织行为学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明晰国内组织行为学研究现状与趋势,探寻推动组织行为学发展的内生力量,对促进国内组织行为学科健康发展,乃至推动我国组织管理工作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文献计量的知识图谱方法作为一种研究分析工具,克服了以往文献综述和专家判断的主观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和发展进程[4]。自2005年起,大连理工大学的刘则渊将其引入国内,此后,知识图谱方法在包括众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相关学者对国内人力资源、旅游管理、知识管理、行政管理等领域开展了研究,但目前尚未有学者运用知识图谱对组织行为学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本文尝试将知识图谱技术应用于我国组织行为学领域,从研究热点前沿、学术共同体、基础理论、学术平台等方面,较为客观地展示中国组织行为学21世纪以来的发展现状与动态演变规律,以期为今后的组织行为学研究乃至管理学科学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在进行科学文献计量分析时,学者们通常采用两种文献获得策略,一种是适用于目标领域较为明确的关键词检索策略,一种是适用于目标领域较为广泛的核心期刊检索策略。由于组织行为学是建立在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基础之上的交叉性学科,研究范围较广,以关键词进行检索,难免会出现范围过于狭窄或宽泛的问题,从而使数据源产生偏差。为了保证数据来源的权威性、代表性和可靠性,本文参考张志学[5]等人的做法,参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指定的A类期刊名目,逐刊将其中的组织行为学文献挑选出来,这些期刊包括《管理世界》、《管理科学》、《管理评论》、《科学学研究》、《科研管理》、《南开管理评论》、《中国管理科学》、《心理学报》。本文利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检索文献,检索时间跨度为“2000-1-1”至“2013-12-31”,经过严格筛选、讨论、咨询,最终确定相关文献779篇,引文数量13 395篇,以这些文献的外部信息输出为本文数据源。

      本文综合使用词频分析、共现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共被引分析等文献计量的经典方法对国内组织行为学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识别。在可视化工具选择上,本文选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工具SATI3.2、信息可视化统计软件CiteSpaceⅢ以及SPSS19.0。

      2 组织行为学研究热点前沿问题

      2.1 关键词词频与共现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的核心与精髓所在,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对文章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明晰某一学科领域的热点前沿。运行CiteSpaceⅢ软件,网络节点选择“Keyword”,设置“Timezone”时区视图方法及适当的阈值,生成该领域的关键词时区图谱(见图1)。通过整理统计结果,得到该领域排名前30的关键词词频和中心度表(见表1)。

      

      

      对关键词词频与共现进行分析,可以发现:①组织行为学研究除秉承强调生产率的传统之外,更加关注工作生活质量,有关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组织公民行为、心理契约、工作压力等方面的研究成为热点话题,这可能是因为学术界和实践界都认识到高的生产率与员工满意的工作生活质量密不可分。同时这些关键词在图谱中的中心度较高,说明它们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对整个知识资源的统领程度较高;②绩效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话题,这是因为组织行为学本质上是一门关注、增进组织有效性的学科,而绩效作为衡量组织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必然会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关于绩效的研究是从组织绩效、团队绩效、工作绩效等多个层面展开的;③伴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研究组织如何适应新的知识经济环境,增强自身竞争力,延长组织寿命,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组织学习、知识共享、知识管理等与知识相关的话题不断涌现;④关于创新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创新绩效、组织创新、创新行为等成为热点话题,这是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才能持久地获取、维持企业核心竞争力;⑤关于变革型领导、领导成员交换、交易型领导、家长式领导等领导力方面的研究一直是该领域最重要的话题,原因或许在于,领导者是推动企业发展和变革的主要动因,而领导力则是保证组织成员适应变化、提高绩效的重要素质[5]。

      对时区图谱进行纵向解读,可将组织行为学研究划分为3个基本阶段:2000-2004年该领域涌现的关键词主要有组织变革、组织学习、心理契约、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等,这些早期关键节点与中后期研究联系密切,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为后期研究提供了知识基础与理论来源。2005-2009年该领域涌现的关键词主要有组织公民行为、心理授权、组织文化、高管团队、工作压力、领导力、情绪智力、离职、组织支持、组织政治、公平、信任等。这一时期学者们开始从动态、整合的角度研究组织行为,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视阈与范围,充实了该领域的知识结构与理论体系。2010-2013年以创新/创造力、知识共享、心理资本、组织认同、领导成员交换、真实型领导、自我牺牲型领导、授权型领导、工作家庭冲突/平衡、建言、沉默、权力距离、冲突、辱虐管理为关键词的研究开始崭露头角,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有可能成为未来一个时期的前沿领域与研究方向。

      2.2 关键词多维尺度

      基于多维尺度分析绘制的知识图谱能够判断某一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与方向。经SATI3.2处理得到一个高频关键词之间的50×50共现矩阵,然后将该矩阵转化为相异系数,并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度量”功能中的多维尺度分析功能(ALSCAL),处理得到组织行为学领域高频关键词多维尺度分析图(见图2),从研究内容和层次上可以将组织行为学研究划分为3个知识群和相应研究领域。

      

      图2 组织行为学领域高频关键词多维尺度分析

      知识群1:个体心理及行为规律研究。大量学者研究如何提高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较新的前因变量有组织道德气氛、心理资本、管理者核心自我评价、员工培训、领导成员交换、领导风格、人格特质等。如隋杨等[6]考察了变革型领导对员工绩效和满意度的正向影响,并揭示了下属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及程序公平的调节作用。也有研究探讨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能带来什么,如徐碧琳和李涛[7]探讨了网络联盟环境下,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对网络组织效率的正向影响。关于信任、组织支持感、情绪智力、情感承诺的研究则主要关注其可以导致的结果变量或其发挥的中介/调节作用,如张生太和梁娟[8]研究发现,组织信任在组织政治技能正向影响隐性知识共享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曾垂凯[9]研究发现,情感承诺在领导成员交换负向影响离职意向的过程中发挥中介和调节的双重作用。这些研究表明,21世纪以来国内组织行为学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以员工的能力、情绪、态度、动机、心理等综合性情况来激发其潜能,为提高工作效率、达成组织目标作出贡献。

      知识群2:群体行为研究。知识群2可分为两个子类,知识群2(a)是关于团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团队绩效、团队有效性等问题上,主要的前因变量、中介/调节变量有团队学习、领导行为、心理安全、激励机制、异质性、团队氛围、社会资本等,如吴隆增等[10]探讨了辱虐管理对团队绩效的负向影响,发现团队沟通和团队效能发挥了中介作用。知识群2(b)是关于团队环境中领导行为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视角探讨了领导行为对结果变量如绩效和员工行为的影响,王凤彬和陈建勋[11]考察了变革型领导对组织绩效的正向影响,并揭示了探索式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及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魏峰等[12]研究了交易型领导与团队授权氛围的交互作用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心理授权对交互作用的中介作用;段锦云[13]探讨了家长式领导中的德行、权威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及心理安全感的中介机制。这些领导理论对于领导行为的关注虽然各有侧重,但对比传统领导理论,它们更加关注个体与组织情境的交互作用。

      知识群3:组织过程研究。关于组织变革、组织文化、组织学习、组织创新的研究既有对影响因素的探讨,又有对中介机制或者结果变量的预测。如顾远东和彭纪生[14]探讨了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并检验了创新自我效能感对二者的中介作用;谢慧娟和王国顺[15]研究发现,社会资本通过组织学习作用于物流服务企业的动态能力。关于知识管理、知识共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前因变量或中介作用的探讨上,如蔡亚华等[16]考察了差异化变革型领导对团队知识分享及团队创造力的影响,其他前因变量还包括组织政治技能、组织信任、组织氛围等。这些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组织行为学研究更加重视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环境的交互作用,组织变革背景下的组织学习与组织创新对组织竞争力以及组织绩效的影响成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3 学术共同体推动组织行为学研究发展

      具有天分的研究者是学科发展演进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因素,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内生力量[17]。对作者进行共现分析,可以明晰组织行为学领域的核心作者的分布情况。运行CiteSpaceⅢ软件,网络节点选择“Author”,设置适当阈值,生成该领域的作者共现知识图谱(见图3)。

      

      图3 组织行为学领域核心作者图谱

      从图3可以看出,国内组织行为领域的核心作者主要有凌文辁、时勘、龙立荣、方俐洛、王重鸣、赵曙明、石金涛、廖建桥、陈国权、席酉民、张志学等。凌文辁教授是我国组织行为学较早的开拓者之一,主要从事领导理论、情绪智力、组织支持感、建言行为等方面的研究,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基于中国领导行为模式提出的CPM领导理论。时勘教授涉及的组织行为学研究主要包括领导力、胜任特征、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等。龙立荣教授研究的主题主要包括薪酬激励、组织公平、创造力等。方俐洛教授主要关注组织学习、心理契约、管理自我效能等方面。王重鸣教授的研究集中于创业、虚拟团队、企业家等方面。赵曙明教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本、心理授权等方面的研究。廖建桥教授则主要关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科学理论建构是一个由个体学者思索,到学术团体整合,再到学术社区辩证的动态、跨层次对话过程。理论作为一套思想体系的具体表现,首先源于作为个体科学研究者对客观现象的观察、思辨、抽象、表达与交流[18]。组织行为学科具有天赋并勤奋的核心作者,对组织中人的行为及心理规律的思考与深入研究,推动了组织行为学领域知识体系的形成,是组织行为学理论内生发展的重要力量。

      由以上分析可知,国内核心作者的研究关注点与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热点前沿高度契合,再一次证明学术共同体既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学科逐渐成熟的标志。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国内学者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既有共同关注点,又各有侧重。这既利于学者们深度挖掘某个话题,完善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扩大研究问题在实践中的影响力,又利于学者们开拓新的研究视角,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实现创新与突破;②运用西方学术界建立的理论框架和学科范式来研究中国问题与中国现象,以检验、修正、扩展现有理论,如对组织承诺、心理契约、组织文化等主题的研究;③基于中国特殊的情境文化,聚焦本土管理实践,开展中国本土的组织行为学研究,如具有中国特色的家长式领导研究,围绕中国人的典型思维特征——“中庸思维”对组织中员工、领导行为影响的研究。

      4 推动组织行为学发展的学科基础理论

      从文献计量学来看,引文形成了研究前沿,展现了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与知识基础。分析文献的引用情况可以进一步揭示组织行为学当下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与推动组织行为学发展演进的理论基础。运行CiteSpaceⅢ软件,网络节点选择“Cited Reference”,设置适当的阈值,生成组织行为学领域的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见图4)。

      

      图4 组织行为学领域高被引文献图谱

      从频次上看,被引频次最高的为Baron R M在1986年发表的《社会心理学中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的区别》,该文阐述了社会心理学中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在属性、概念、运用策略上的区别。国内学者温忠麟、侯杰泰的方法论文献被引频次也较高,说明21世纪以来实证研究在国内组织行为学领域得到迅速发展。排名第2的是Scott S G于1994年发表的《创新行为决定因素:工作场所中个人创新的路径模型》,此文探讨了领导者、工作团队、员工特质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排名第3的是Tsui A S[21]于1997年发表的《如何处理员工—组织关系:对员工的投入能带来回报吗?》,此文探讨了准交易契约、互相投入、投资不足、过度投资4种雇佣关系对员工绩效和工作态度的不同影响。其他作者如Bass B M、Amabile T M、Eisenberger R、Hambrick DC的文献被引频次也较高,他们主要探讨了变革型领导、组织创造力、组织支持感、高层管理者等问题。此外,从中心度来看,Burns J M[22]于1978年出版的《领导力》一书影响力最大,该书对东西方各国的领导行为进行了“跨文化、跨时代”的理论概括和实证描述。一些中国学者的文章影响力也较大,如李超平和时勘[23]对变革型领导进行的界定和测量,王辉[24]对中国企业CEO领导行为及其对经营业绩影响的研究。

      组织行为学发展不仅从自身研究领域也从其他学科汲取知识,其具有多元化学科背景与理论基础。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个性、能力、知觉、情绪、态度和激励等方面的理论用来解释组织中个人的行为,推动了组织中员工胜任力、情绪智力、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心理契约等主题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领域的成果则为解释群体与组织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比如组织中的领导行为、组织文化、组织权力、组织政治、冲突等研究。一些新兴学科领域如信息管理、市场营销则贡献了有关知识管理、创造力方面的知识。这些学科从不同视角聚焦组织行为,并将成果融会于组织理论,从而使组织行为理论研究呈现跨学科整合的态势,推动组织行为学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表现出更为显著的人文化倾向,更加关注员工的个性特征和工作环境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并借以预见员工行为倾向;二是更加关注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环境的交互作用,研究重点由偏重结构的行为研究转变为注重变化的过程研究,全面反映了21世纪以来组织环境的动态性促使组织快速变化的演变,以及组织内外部环境交互影响的新特征与新趋势。

      5 学术平台推动组织行为学发展

      科研机构与学术期刊在引领学术繁荣、推动学术进步方面都发挥着平台作用,前者是孕育科学灵感、催生科研成果的重要力量,后者则在科研成果刊发、交流、传播、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可以整理出21世纪以来我国组织行为学研究平台的基本情况。

      5.1 核心机构分析

      明晰国内组织行为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核心研究机构,有助于研究者发现标杆、寻找差距,开展协作,形成更为有效的学术共同体。将数据输入CiteSpaceⅢ中,网络节点选择“Institution”,设置适当的阈值,生成该领域研究机构的共现图谱(见图5)。

      

      图5 组织行为学领域机构共现图谱

      从研究机构性质来看,该领域的研究机构几乎都是国内各高校的管理(商)学院,高校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绝对主力军。从研究机构发文量来看,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64篇)、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55篇)、浙江大学管理学院(39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6篇)、中山大学管理学院(28篇)、南京大学商学院(27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4篇)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它们都隶属于具有强大学术实力和研究能力的985高校,成为推动组织行为学发展的核心力量,为我国组织行为学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从研究机构间的连线可知,研究机构间存在着广泛而紧密的合作,尤其是重点研究机构,它们不仅与本区域的研究机构保持合作关系,也开展跨区域合作研究。其中,以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间的合作研究最为突出。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该领域研究的深化和发展。

      5.2 高被引期刊分析

      论文被引用的状况历来是论文自身质量和影响力十分重要的检验指标,而高质量的论文会集中发表在高水平的期刊上。通过期刊共被引分析,可以了解组织行为学领域核心期刊结构、知识的吸收及扩散情况。运行CiteSpaceⅢ软件,网络节点选择“Cited Journal”,设置适当的阈值,生成该领域高共被引期刊的知识图谱(图6)。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领域引用的外文期刊主要有《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Journal of Management》、《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Organization Science》、《Personnel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Leadership Quarterly》等,该领域引用的中文期刊主要有《心理学报》、《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科研管理》、《心理学进展》、《心理科学》、《管理科学学报》等,这些期刊多为国内外管理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领域内的重要学术期刊,刊载了组织行为学领域内的众多高质量文章,反映了组织行为学领域内的重要成果和前沿方向,为组织行为学领域研究者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期刊被引情况再次印证了组织行为学较多地吸收了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领域的观点。但是,也反映出这样的问题,我国目前还没有一种相对聚焦在组织行为学领域的权威期刊,这与我国组织行为学蓬勃发展的现状不相适应,对进一步推动国内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不利。

      

      图6 组织行为学领域期刊共被引图谱

      综合来看,国内各高校作为集聚优秀科研人员、良好科研项目、开放学术氛围的平台,是推动我国组织行为学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表现在科研成果的增加上,还体现在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上。此外,学术期刊作为知识来源与知识扩散的载体,在引领科研方向、聚焦研究热点、推进学术共同体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组织行为学学科的发展。

      6 结语

      本文以CSSCI收录的8种国内公认度较高的管理学科权威期刊中2000-2013年组织行为学的779条文献数据为基础,运用科学文献计量的知识图谱方法,描绘了21世纪以来我国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核心作者组成的学术共同体、高被引文献形成的学科基础理论、核心研究机构和核心期刊构成的学术平台对我国组织行为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研究发现,2000-2013年我国组织行为学研究已经形成若干热点前沿领域,关于工作生活质量、绩效的研究一直是该领域持续关注的焦点,关于领导力的研究是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有关知识、创新/创造力等方面的研究则代表着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工作主要沿着个体心理及行为规律、群体行为、组织过程框架展开。核心作者方面已经形成了以高校教师为主要代表的学术共同体,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核心作者,他们的主要工作或是修正、拓展西方的理论框架,或是开展中国本土的组织行为研究,并以此推动国内组织行为学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学科基础理论方面突显了多元化基础理论和跨学科整合的态势,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是普遍运用的基础理论,并结合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从不同视角聚焦组织行为学,推动组织行为学表现出更显著的人性化、多元化、动态化取向。就学术平台而言,该领域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机构和核心期刊,国内高校机构如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成为汇聚学术资源、催生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而国内外管理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领域权威期刊如《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心理学报》、《管理世界》则成为传播、交流学术思想的重要平台,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此外,结合2014年以来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工作,可以看出,中国组织行为学研究基本上延续着本论文所发现和归纳的研究特点,但在领导行为研究方面有所深化和拓展,出现了包容型领导、谦卑型领导、真我型领导等新兴话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1世纪以来国内组织行为学研究在取得丰富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国内学者到目前为止多是基于西方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在中国开展演绎式研究,虽然已有学者尝试建立符合中国特殊情境文化的组织行为理论,但为数还不多,且这些理论仍停留在个体层面或者小团体层面的对话系统中,并没有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和接受;另一方面,现有组织行为学研究既没有建立起与研究对象拟合程度高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发展起好的、适应学科对象的科学方法论,使得现有理论在解释实际管理现象上贡献有限,理论的实践价值难以得到体现[3]。未来,中国管理学者不仅要善于借用西方理论解释中国管理现象,更要结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趋势,结合实际开展研究,发展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组织行为学理论,并结合经典组织行为学理论加以检验、完善和发展,从而提高中国管理学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学术社区的话语权,增强中国管理学的理论自信[21]。同时,要在科学信念与学科范式上进行转换,注重理论原型构建,运用有效的科学方法论,创新管理研究方法,以此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发展[3]。

      受笔者水平和分析软件所限,论文尚存在一定局限性:第一,本文仅选用CSSCI中8种权威期刊的组织行为学文献作为研究样本,虽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但仍存在着文献覆盖范围上的不足;第二,软件在处理数据时,会以频次为删选标准,虽然突出了热点,但也可能会把最新内容遗漏。后续研究可以从以下角度加以尝试:①拓展样本范围,搜集CSSCI数据库中其他期刊的载文,以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②改进研究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更加细致地探索该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和研究前沿;③开展比较研究,运用科学计量的方法,对国外,特别是对我国组织行为学研究工作影响最大的北美科学共同体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中国组织行为学发展的趋势和路径。

标签:;  ;  ;  ;  ;  ;  ;  ;  ;  ;  ;  ;  ;  

21世纪以来我国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基于CSSCI(2000/2013)文献的科学计量分析_组织行为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