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书写习惯不仅是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在我教学的最初几年,我就发现学生的书写习惯与做题的正确率直接相关,而且是高度相关。
【关键词】书写习惯;学习习惯
我曾经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差,智力水平正常、学习态度端正,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挺高,她自己很想学好,有时候做题做不对还会急得哭起来。既不是智力问题也不是学习态度问题,就是特别的慢,找不出原因。经过我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特别是书写习惯没有养成,最终造成了学习成绩也不理想的结果。
在我18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涯中,多数情况我是从五年级开始接班,学生的学习习惯,无论好坏,都已经养成。但我发现,许多原来老师嘴中的“问题学生”,他们之所以导致学习成绩差的根本原因竟然都是学习习惯差。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但我认为书写习惯是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在我教学的最初几年,我就发现学生的书写习惯与做题的正确率直接相关,而且是高度相关。比如脱式计算时,第一步中出现了“0”,有的学生写的像“6”,有点出头,下一步就写成了6。再比如“1”写的头有点拐弯,下一步就容易抄成“7”,类似这样的错误很多。像列竖式计算的“数位对齐”有些学生就做的不好,对的有点歪,到了数位比较多的时候就对不齐数位导致出错了。一般人尤其是家长会认为这是粗心、马虎,学生只要一认真就不会出错了,可是他们到小学毕业时还没法“认真”起来。这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学生出错还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书写习惯。一些家长认为,现在都使用电脑了,学生的书写并不重要,差不多就行了,对学生书写不重视。事实上,我们会发现书写好的学生,学习差的不多,书写差的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倒是非常多,用我的话就是“书写与学习成绩成正比”。类似这样因为书写差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有很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呢?
一、教给学生书写的技巧促进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我在教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这一单元时遇到一道题,学生三番四次的做错,这道题是这样的。
8.62÷0.43(保留两位小数),错误如下:
此题是商中间带0的,而且是连续的两个0。正确的是这样:
学生在计算时余数是“2”,2小于除数43,于是添0继续除,可是学生马上发现余数20仍小于除数43,他们会再次添一个0来除。学生出错的原因还是算理没有完全弄明白。课堂上我是这样给学生讲解的。计算法则说的是“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小数点对齐的实质是数位对齐,而学生在本子上列竖式时不容易做到数位对齐,我要求学生用画竖线的方法来做到对齐数位。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还要对每一步计算出的余数说一说它表示什么。
商是几又表示几个几?而画竖线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的做到“商的数位与被除数的数位对齐”,这样商写在哪一位上就更清楚了。
如:上一步中2表示2个(1),下一步添0后,表示20个0.1(十分之一),20除以43仍不够商1,再添0后,表示200个0.01(百分之一),板书如下:
200除以43的商是4,这里4表示4个0.01(百分之一),所以商4应写在百分位上。讲完后把数位写在了商的上面用以检查。
画竖线看起来是一种形式,但却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过在推行这种方法时,我却遇到了一些阻力。
学生一开始,对于我要求列竖式画竖线很不情愿,他们觉得麻烦。因为我是从五年级新接的班,他们总是说以前列竖式如何如何简单,现在如何如何麻烦,于是我进行了两次难度差不多的随堂检测,每次10道竖式计算,并进行了正确率的比较,我把数据给学生看,还把学生的典型错例拍成照片,他们之后就再没说过列竖式画竖线麻烦。随后的单元测试、期中期末的测试中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有了很大提高。
二、重视演草本的使用
学生在演算时,总是随手撕一张纸来用,而且在上面乱涂乱画。我要求我的学生不能使用随手撕的演草纸,而是用统一的演草本。学期初每人发一本大演草,只能用于演算。这个本子用尺子画上线,竖着分成3列,学生所有需要演算的都可以在这个本子上写,只一条要求,必须用尺子,竖式不能随便乱划。刚开始,学生都不适应。但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这种重视演算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成绩稳步提高。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不允许随手列竖式,他们的计算正确率提高了;演算时数字写的清楚,抄到本子上出错的自然少了。
这种方法在考试时,我推出了“升级版”,每人发几张白纸作为演草纸,每张纸上写上学生的姓名,其它和平时要求一样。考试后,我会把演草纸收起来批阅。由于演草纸和试卷都要上交,学生对演算很重视,避免了许多低级错误的发生,成绩提高也很明显。
三、应用题适当分步,并且写上“小标题”
高年级的解决问题,思维发散,解题步骤多且纷乱,对于这类问题,我要求学生适当分步,并且在每一步的前面写上“小标题”。
比如六年级下册百分数应用中“税率”一节,有这样一道习题:
市区一餐馆除了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以外,还要按营业税的7%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这个月营业额为140000元,那么这月应缴这两种税共多少元?
营业税:140000×5%=7000(元)
城建税:7000×7%=490(元)
两税共:7000+490=7490(元)
学生在实际解答时出错较多,这里适当分步可以降低思维难度,每一步写上“小标题”能清楚的看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就不会出现学生做着做着忘了自己求的是什么的情况了。
再比如六年级下册圆柱体积表面积这一内容:
一个圆柱形的无盖铁皮水桶,它的底面直径是40厘米,高是60厘米,做这个水桶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这个桶最多能装多少水?
半径:40÷2=20(厘米)
底面积:3.14×202=1256(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40×60=7536(平方厘米)
容积:1256×60=75360(立方厘米)
这里既考查圆柱的表面积又有体积的知识,步骤多,学生很容易出错,分步后思路更条理了,而且一会儿长度单位,一会儿面积、体积单位,经常弄错,写上标题就很清楚的看出来单位名称是什么,大大提高了正确率。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方法,效果很好,但作为一个一直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我很难上升到理论高度,写出来的文章似乎称不上是论文,而是我对以往教学方法的总结。我对教学方法的研究,还停留在发现问题——寻找方法——尝试解决的过程中,我的这篇小文章更像是一篇教学案例。对于我的这些做法,希望专家老师们给予批评和理论指导。
论文作者:孙芸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学生论文; 数位论文; 正确率论文; 学习习惯论文; 是一个论文; 竖线论文; 习惯论文; 《成功》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