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的学科,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教学,更多情况下是要展现语言的魅力所在。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沟通是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直接方式,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语言来做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阶段的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挖掘教材中的优秀教学素材,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注重学生情感的表达和学生建立心理的树立。能够真正的做到养成良好的习惯,强化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点的理解。本文就从在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重要性来分析如何采取具体的措施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重要性;策略
引言
教育是建立在教学活动的基础上的。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师要从自身的人格建设做起,在教育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教育中只有教师用自身的道德品质去影响学生,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不仅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更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力求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正处于小学阶段时期,学生的心理正是初步建设时期,在这个时期有正确的心理引导是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生的思想还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受到外界影响下没有具备一定的处理观念就会逐步养成一种极端的行为,因此,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将正确的心理健康做引导,帮助学生克服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学习上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在生活中具备自身责任感,对德育教育进行全面深入的拓展教学,将心理健康建设逐步引进课堂教学,真正的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环境,从而达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要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虽然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但是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正是基础知识积累的阶段。为了能够有效的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创新,在方法上进行改进,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识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结合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渗透,切勿将优秀的教学案例进行生搬硬套使得教学效果适得其反,以下就详细概述在教学中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
1.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要与教学相结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心理建设的重要时期,而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学科,在教学中有很多教材知识点都能够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师要充分的发挥教材中的教材知识点,帮助学生从小建设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例如,在小学四年级下册教学中有篇文章《我们爱祖国》教师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可以对文章之意进行课外延伸。而这篇文章中所包含的心理健康思想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们都要学会感恩。我们每天能够吃到可口的饭菜,每天都有干净的衣服穿这些都离不开家长的给予,而我们现在的生活更是离不开祖国繁荣昌盛。正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都是祖国先辈们用自己的心血换来的。因此,作为学生都要有一颗爱国之心。同时,也要心地善良,在生活中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对身边的事物心存感激,要懂得言谢。深刻的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周边的温暖。这些感悟不但有助于小学生对主题思想的理解,还会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升个人内在修为、净化心灵、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善于培养小学生合理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小学生的情绪变化快,有时精神饱满,有时低沉失落,有时自信,有时彷徨。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激励小学生发挥主动性,让小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有动力,有勇气,我在教学中会给小学生设立目标,引导小学生脚踏实地,避免消极情绪的出现。当小学生能够感受到目标存在的时候,他们也就逐步的长大了。比如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励志故事,选出比较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故事跟学生分享,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快乐、幸福、满足,从而使他们对生活充满期望。同时,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小学生的个性,培养小学生养成广泛的爱好,从而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让每一个小学生都活跃起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同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当学生能够互帮互助时,他们也就对教师、对学生、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布置语文作文任务的时候,我经常会让小学生写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励志作文,比如关于感恩、表扬等,让学生通过写作文更加注重心理健康。
3.课堂融洽师生关系,有助于建设良好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学习氛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相关数据显示人在兴奋的状态下对知识的记忆能力是最强的,而往往在低落的状态下记忆力就差的多。这就不难看出在教学中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够给学生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足以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作为语文教师更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站在平等教学,尊重学生的角度,而不平等的言语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攻击性,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而在小学阶段教学中为了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要结合不同阶段的学生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例如,在教学《五月的青岛》这节教学内容时,由于学生对青岛不是很熟悉,而对自己所呆的地方是最熟悉不过了。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一下自己周围可供旅游观赏的优美风景区。这样学生在津津乐道中感受到一种自豪感,让学生充满自信,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紧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一下本文所介绍的地方美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慢慢的就会融入课堂学习氛围中,课堂上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上有足够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和谐,那么,教师在进行心理教育渗透上就轻松的多了,学生也会乐于接受教师所讲述的,在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中也会变得畅所欲言。对于此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举办一些书籍阅读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学生对书籍的选择来判断学生的个性特点,然后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交流策略,打开学生的心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书”,更要把“育人”放在首要位置。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帮助学生健全心理素质完善人格,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农闪云.试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6(21):143-144.
[2]赵永英.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课外语文(上),2016(8):141-141.
[3]樊雪梅.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小作家选刊,2017(9):259-260.
论文作者:杨帆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生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阶段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