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苍溪县岳东镇初级中学校 628432
新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广大教师所关心的话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激励学生设疑、倡导合作探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一、激发兴趣,营造创新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是的,兴趣的魅力是神奇的,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各种知识。当然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生动、精彩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思维活跃起来。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一是故事导入。喜欢听故事乃是学生的天性。形象、生动的故事往往会及时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讲授《斑羚飞渡》一课时,我就充满激情地讲述了一个蚂蚁在大火中求生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运用实物、模型、自制教具、录音、录像、幻灯和现代技术手段,使学生进入角色,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积极心态,诱发思维兴趣。如讲授《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先播放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伴奏音乐,学生听后,心灵很受震撼,很自然地进入阅读课文情境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是分角色表演朗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多读,才能领悟其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眼、口、心等器官,而且融合人的表情、动作,与文章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二、激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主要靠创造思维,而质疑是创新的前提。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时不再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它将不断地让位于教师和学生的互教互学,再成为学习共同体。学习的过程不再是教师作为搬运工把知识挪进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将学得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质疑氛围,鼓励学生突破陈规,发表新见解、新设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念和意识。
我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时,我这样引入:“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人类有语言会说话,人们又常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也就是说各种动物也有它们自己的语言,但是谁又听说过大自然也会说话,会向人类报告信息呢?如果同学们认真地研读课文,这些问题一定能够解决,大家赶快行动吧!” 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朗读兴趣,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鼓励学生提问,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提的问题或零散的,或浅显的,或深奥的,甚至是怪异的,但作为教师,我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为孕育创新思维的火花打下基础。
三、倡导合作,培养创新精神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探讨有利于激发集体创造的活力。对于学生提出的零散的、相同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给予综合,归纳出几个问题供学习小组讨论。对于一些怪异的问题可另作安排讨论解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讨论协作。在教学中,以小组协作学习的形式给学生以较多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群体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讨论的过程中,可打破规规矩矩的教学形式,使每位学生在小组里无拘无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达成共识。小组长作好讨论结果登记,并作好代表发言。教师不必作过多的干涉,让学生有自由发言的空间。
二是营造和谐的氛围。在教学中要建立一种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合情理的问题和作出“怪异”的回答,应采取宽容的态度,不要生硬地否定,而是引导学生在研讨中自我完善,尊重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许多奇思妙想,要用积极的态度加以保护和扶持,并鼓励他们去想象、去创造。这样,不但可以形成教学中的民主和谐氛围,也可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欲望。
诚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只有不断总结和探索,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开辟出一条阳光大道。
论文作者:伏波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6月总第27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3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学中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6月总第27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