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术规范 攀登出版高峰——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规范学术图书出版的思路与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术论文,新闻出版总署论文,思路论文,措施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闻出版总署近期将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界定学术著作的范围,明确学术著作出版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在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国家重大出版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申报与验收中增加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考核比重,对不符合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学术著作在资格审查阶段就一票否决。
□在出版单位年检、等级评估等工作中,要将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执行情况作为重要参考指标。
学术出版规范是文化建设、文化发展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一个国家学术环境的好坏,学术水平的高低,学术出版物的质量优劣,都与学术出版有很高的关联度。抓好学术出版规范是提升出版质量、引领社会学术风气的一件基础性的工作。
首先,抓好学术出版规范、提升出版质量是出版最基本的功能。出版界同志都知道,出版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是对社会的知识和信息进行鉴别、加工,使之传播。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标准,按照什么样的质量向社会传播,关乎整个社会的学术水平,关乎整个出版质量的高低。所以学术出版水平不高不仅反映一个国家的学术质量不高,也反映了整个出版业眼光不高。
我清楚地记得,上世纪90年代我去英国访问,麦克米伦出版集团的老总告诉我:要成为一个著名的出版集团除了出版物发行量要大、赢利要多,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标准是有没有一批代表世界科技前沿、社会科学学术前沿的图书,有没有一批能够和世界一流学者交流的编辑。然后他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出版社是如何做到这件事情的,如数家珍。麦克米伦出版集团是当时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出版和科技出版集团。他谈到了科技,谈到了教育,谈到了《自然》这样的期刊。他说他们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集团有一批高水平的编辑,他们的科学素养、科学眼光与水平能和世界科技前沿的科学家进行交流。正是靠这样一批优秀的编辑人才,保证了出版社的眼界、保证了出版质量。
所以,规范学术出版,把中国的出版水平引领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时不我待。我们必须要做好这样一件基础性的工作。近几年大家都在谈学术界有浮躁之风,学术图书平庸之作太多。我们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而出版界必须做出自己的贡献。翻来覆去地抱怨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把该做的事做好。出版业只有把这件事情做好了,才有条件和基础繁荣我们的文化,促进对外文化的交流,引领我们的学术风气。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胡绳同志在人民出版社做总编辑的时候,曾讲过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他说,出版这个行业是要设立门槛的,什么东西都出,好坏都出,这个国家的学术风气就坏了。他要求人民出版社要设立一定的门槛,要确定比较高的标准、水准,达到这个标准才能出版,否则整个社会的学术风气会很差。现在要继续强调、做好这件事情。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冯雪峰同志也提出古今中外提高为主的办社方针。中国是世界第一出版大国,出版物的种类很多,但真正在世界上有影响的著作太少,能够具有世界水平与声誉的学术刊物太少。我们绝大部分科学家的重要文章往往在国外发表,不在国内发表,这种状况也在向社会科学界转移。为了搞好交流,在一定的时候我们要到国外发表,来提升中国的发展是必要的。但是像中国这样13亿人口大国,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我们的出版如果不能把自己重要的著作推出,有创新的成果都到国外出版,我们再花大钱买回来,出版业情何以堪!
第二点,抓好学术著作出版规范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现在全国都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出版界要做实事,把大发展、大繁荣落到实处。什么是我们的实事?我们大发展、大繁荣什么?这是出版界要认真思考的。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古今中外什么叫大发展、大繁荣?看看应该用什么标准要求我们的出版业。
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几乎在所有主要学科都走在了世界前沿,经济学从亚当·斯密一直到近现代的凯恩斯,始终处在世界的前沿,地位牢不可破;文学从莎士比亚开始到狄更斯,经典不断,影响绵延不绝。伦敦奥运会的闭幕式,就像我们中国人做的菜一样,色、香、味俱全。你看它最后的演员扮着丘吉尔念《暴风雨》,《暴风雨》是莎士比亚的收关之作,用于闭幕式表演,从形式到内容贴切得法,令人感叹。这叫大发展、大繁荣,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也走到世界最前沿。我们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蓬勃发展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前景光明,加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再比如美国,一战之前美国不被视为文化大国,但是一战、二战以后,随着美国的经济发展,世界的文化中心转向美国。当今世界许多的科技、管理创新都来自美国。这值得我们重视。中华民族要崛起,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没有这样的立意,不去追求这样的境界,我们的话语权是没有的。讲到话语权,不要以为发行量大了、电台功率强了、电视覆盖广了,就能拥有话语权了。决定话语权的是你的文化内容,你出版的学术水平能不能引领世界,是不是优秀的;你讲的东西是不是得到老百姓的认同,这才是话语权。这样的话语权应当建立在精湛的学术研究和先进理念之上。所以当前我们要强调学术规范,把它看成我们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
此外,规范我们的学术出版,对引领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之风,减少乃至杜绝出版平庸之作,也是意义重大的。我们是从出版工作的角度来思考这件事情,而要做好这项工作,还有赖于出版的源头——学术界。应该看到,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们在各个学术领域已经有了一批扎实的、基础性成果,已经奠定了重要的研究基础,我们有条件攀登高峰。
比如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出版了《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辞典》、《现代汉语辞典》、《新华字典》等一系列的工具书都日臻完备。我们有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机构和重要的学术出版单位,引进了几乎所有重要的世界名著,我们的眼光是有的。我们许多出版社也在学术出版方面积累了非常好的经验,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我们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机械工业手册》、《煤炭百科全书》……方方面面的一些基础性工作都完成了。最近国家海洋局花30个亿对南海到黄海、东海所有的能源、所有的生态经济进行了全面普查并出版了《海洋百科全书》。所以,我们是有条件、是时候来按照出版规律加强学术出版规范,提升出版层次了。出版界是学术出版的最后的守门人,在这方面,我们要引领学术风气。
第三点,当前一项很重要、很迫切的工作是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在这一点上我有切身体会。中央领导反复要求出版业“走出去”,把中国的版权卖出去,我们也在努力地做这个事情。但是在做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出版单位不断地向我反映,我们的书卖不出去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学术出版规范。有的图书内容有创新,但有的索引不健全,有的没有资料来源,整个知识的来龙去脉讲不清楚,你创新什么人家不知道,所以这类书人家一定不要。这是我们在文化交流过程当中必须要解决的大问题。因为有学术原创价值的图书才能拥有广泛的市场回报。世界上收入最高的出版公司,2011年是127亿美元,主要靠顶尖的学术著作、学术期刊。这些书的价格最高,利润率也最高。所以,我们要使我们的书“走出去”,除了内容上有创新、有价值,还要遵照国际学术规范。在这一方面国内很多出版社做了积极的探索、有了不少的经验,但是现在我们要对整个出版业提出这样的要求。只有把我们出版物的品质做好了我们的东西才有可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任何国家都只会引进优秀的文化产品,即便是花大价钱购买也会引进。我们要努力的就是通过学术规范,把我们的学术出版做得优秀、做得有吸引力,让人家来买。
那么,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提高我们的出版水平呢。我想当务之急,要做好三件事情。
第一,要求真务实,把学术出版规范抓好抓实。我们今天做学术出版的规范,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要吸收古今中外一切好的方法。特别重要的是我们要根据中文的特点来做,一是要向我们古人学习。中国古代在学术规范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古代的出版和学术研究是交织在一起的,学术出版和学术研究密不可分,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分成各自独立的两个门类。古代的作者治学是很严谨的,我们今天要做好这件事情,必须向古人的著作借鉴、取经,发扬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传统。二是要虚心地、实事求是地睁开眼睛看世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芝加哥手册》的社会科学版已经做了第16版,它是1906年开始做的,非常规范,不断地与时俱进。其实不仅是芝加哥社会科学版值得我们重视,更值得重视的是它2011年修订了科技版第七版,在数字化条件下怎么做,都做了严肃的规范。以至于一个图表、一条线怎么画全有规范。三是研究数字出版条件下的出版规范。数字化正在快速改变人类传播方式,使我们传播知识更加便捷、更加有效。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已经做了十多年的工作,有许多好的经验。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把我们的学术规范做好做扎实。2010年我在波士顿,看到一家出版公司演示了未来5年,他们作为标准推出来的新的样式。他们向我介绍,一个好的论文,首先会有一段视频,作者讲述这篇论文在哪几个方面,在学术上是有所创新的,做出了哪些贡献,这是第一个部分;第二个部分是同行比较,世界顶尖级的专家,对作者所说的话做出他们的评价;第三部分,才是论文的正文;第四部分,把论文中的关键词与世界上的权威数据库链接起来,以使读者判断哪些是创新的。
第二,我们要切实抓好学术出版规范的重点环节。首先要抓好学术著作正文内容的规范和引文、注释、体例等的规范。其实最重要的是正文。对于正文水平怎样判断,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要集学术界之力,来保证我们正文的科学、严谨,使真正有创新的著作能脱颖而出。我想应该有一些具体的标准,无论是科技著作还是社会科学研究,水准如何,有没有学术创新,要能够准确进行判定。要把同行评价、匿名评审等国际通行的做法学好、用好。然后是引文、参考文献、索引等,这些都是学术著作不可缺少的要件。要把这些学术规范的标准作为刚性的要求,来把握每一本学术著作的出版。
第三,做好这件事需要得到学术界的关心、支持。出版界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有了不少经验,也有了一些专家,但是要把学术规范做好,出版界的同志们必须虚心地向学术界学习,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和支持。比如说做索引这一项,许多出版单位都没有人做,认为太难了。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同志告诉我现在手工做要80天一个周期。在数字化条件下我们可以研制专门的软件和专门的办法,但是离开学术界的支持肯定不行。
学术著作出版规范问题,贯穿于学术出版的各个环节。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不仅需要创造良好条件,制定相关措施,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措施切实落到实处。当前,需要认真抓好几项具体工作。
1.要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新闻出版总署近期将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通知》界定了学术著作的范围,明确了学术著作出版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学术著作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并对出版社、行业协会、主管部门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出版界要按照《通知》精神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2.要率先抓好大社名社的出版规范工作。人民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等重要的学术著作出版单位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率先做好出版规范工作。全国重点出版单位都要抓好学术著作选题论证,积极探索实施学术著作同行匿名评审制度;要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安排具备较强学科背景的专业编辑人员担任学术著作的责任编辑;要制订符合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编辑出版流程和考评体系;要加强和国内外同行的合作交流,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学术著作出版的先进经验,打造学术出版的知名品牌。要通过发挥大社名社的表率作用,不断推动出版行业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工作。
3.要在出版界营造良好氛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50余家出版社已经向社会发布了《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倡议书》,出版界要响应并共同遵守五项原则。一是严格遵守、切实贯彻《通知》精神;二是严格依据目前学术界、出版界关于学术著作出版规范所达成的共识,认真处理学术书稿;三是秉持专业立场,严格区分书稿学科边界,逐步实施编辑按学科编审稿件;四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逐步推进专家匿名审稿制度;五是尊重学者的原创劳动,以学术质量为第一要义,确保高水平学术著作的出版。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出版单位响应并参与进来,在业界形成浓厚的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风气。
4.要尽快制订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国家标准。要按照标准化工作的内在规律,加大投入,健全机制,通过加强新闻出版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与国际标准化机构的交流合作,在系统梳理整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并颁布中国学术著作出版的国家标准《中文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编写《中文学术写作及编辑出版手册》,让学术著作出版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5.要加强对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引导。要通过评奖评优引导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在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国家级优秀图书推荐、国家重大出版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申报与验收中增加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考核比重,对不符合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学术著作在资格审查阶段就一票否决。此外,在出版单位年检、等级评估等工作中,也要将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执行情况作为重要参考指标,鼓励出版单位认真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
6.要做好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专业培训。新闻出版总署的各项培训和中国编辑学会等有关行业协会的各项培训,都要把学术著作出版规范问题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要在职称评定、重要岗位的上岗培训和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等方面,不断增加出版规范方面的内容。
7.要共同营造学术规范的社会环境。加强学术著作出版是一件涉及到多部门、多学科、多方面的文化工作,需要管理部门、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和出版单位的共同努力。特别是要把学术著作的评价和整个国家对科研教育的评价体系结合起来。
8.要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新闻媒体要充分肩负起自身的文化担当、文化良知,宣传好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重大意义,让更多的人关注学术著作的出版规范,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是建设文化强国和出版强国的一项基础性的重要工作,它关系到学术领域的科技竞争和良好学风的培养,关系到学术出版领域的繁荣和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文化实力的提升。衷心地希望学术界、出版界共同努力,把我国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建设当成一个大事去做、去抓,争取近期内有所突破,并作为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此文是邬书林副署长2012年8月18日在学术出版上海论坛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
标签:学术规范论文;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论文; 新闻出版总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