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探讨论文_何丽英

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探讨论文_何丽英

何丽英

四川省平昌县人民医院 四川平昌 6364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与预防控制措施。方法:调查分析我院在2012 年8 月-2013 年7 月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感染发生原因进行研究分析,且予以针对性采取了预防和控制措施后,2013 年11 月-2014 年10 月之间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造成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如医务工作者院感意识、医院消毒隔离情况、新生儿管理、病区布局和工作流程、抗生素的应用是否合理以及室内环境等,这些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经具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和未实施预防控制措施时期比较,新生儿医院感染显著下降。结论: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因素有很多,在新生儿管理期必须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加强预防以及控制。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2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427-01

新生儿医院感染是新生儿在医院内获得感染源出院后发病或入院时未处于潜伏期及未存在感染,却在医院内出现的感染性疾病。[1]和成年人相比,新生儿对外界抵抗力较差,且免疫功能不是很健全,是医院感染高危人群[2-3]。为有效地预防以及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问题的发生,我院于2013 年8 月开始采取了一系列预防和控制措施,从实施情况和效果来看,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统计调查我院在2012 年8 月-2013 年7 月期间相继发生的新生儿疑似医院感染80 例患儿资料,将其作为对照组,其中有12 例发生医院感染,有5 例感染时间为出生以后48 小时,7 例为出生以后72 小时。基于此,将2013 年11 月-2014 年10 月疑似医院感染的78 例患儿观察组,统计分析实施预防控制措施后医院感染发生率。

1.2 方法

1.2.1 调查分析80 例疑似医院感染患儿临床基本情况,总结分析引起发病的相关原因:

医务人员院感意识淡薄,尤其是在诊治和护理患儿时未严格执行手卫生;环境物品的清洁消毒未严格按规范执行;各种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反复吸痰等;患儿自身免疫力低下;物业人员未按规范实施进行清洁与消毒;工作流程及布局不合理。

1.2.2 预防和控制措施

1.2.2.1 加强培训和学习:积极开展关于医院感染方面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活动,特别是手卫生知识的培训,增强医务工作者对于医院感染的了解和认识,强化其防控意识,确保其在工作中正确认识医院感染的发生以及疑似暴发,及时上报,主动参与到感染防治工作中来。同时加强清洁人员的手卫生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够在清洁、消毒的过程中按规范执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2 优化工作流程,落实相关消毒隔离制度:合理区分传染疾病病区和其他病区,优化新生儿护理管理流程,及时消毒,分层次、时间段以及病区安排新生儿抚触、沐浴以及游泳等,避免聚集大量的人群[4];医务工作者在实际操作期间,需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要求以及规程执行,每日各项操作应先由早产儿开始,隔离患儿最后接受诊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时戴手套,操作后应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儿应进入隔离病房或予以床边隔离,在洗澡和实施诊疗护理时,应和健康新生儿分开,所用物品比如毛巾等用后清洁灭菌处理,在接触新生儿以后,应认真洗手,并对手进行消毒,定期对等床单位和病房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1.2.2.3 加强手卫生工作制度的落实,促使医务工作者可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熟练掌握关于手卫生方面的方法以及指征,对其手卫生工作予以合理指导,根据手卫生相关制度以不定期的方式实施考核,同时和医务工作者绩效等相挂钩,从而增强其手卫生依从性,指导清洁人员正确实施手卫生,预防因手卫生工作的不到位而引起医院感染。

1.2.2.4 控制好室内温度、湿度、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控制好探视人数和时间,可根据病区实际情况限定探视人数,特别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需禁止探视,做好病房内物品和地面的清洁工作。

1.2.2.5 管理好病区的物品:新生儿被服、小毛巾等消毒灭菌后才可使用,并每天更换;新生儿的听诊器等诊疗用具、喂奶用具和沐浴用具均一人一用及时消毒;新生儿使用的恒温箱、蓝光箱、复苏器具、呼吸机管路、新生儿红外线抢救台等要定期清洁消毒;新生儿出院后所用过的物品及床单全部更换并作终末消毒。

1.2.2.6 完善监管制度 加大相关知识宣教力度,合理应用抗生素药物:用药之前应实施药敏试验以及细菌培养,基于药敏结果和培养结果合理选用药物,同时观察新生儿菌群是否存在失调现象,若有应对所用抗生素药物进行合理地调整,不可长时间应用广谱抗菌药物[5];;除此之外,还加强检测以及报告,定期抽样病房内物品和空气质量实施微生物监测,对于不合格的应及时改进,若出现感染病例应及时报告,找出感染途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借助于统计学软件SPSS19.0 处理分析数据,利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比较检验,以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调查研究发现,导致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医务工作者院感意识、医院消毒隔离情况、新生儿管理、病区布局和工作流程、抗生素的应用以及室内环境、新生儿自身免疫力等。未实施预防控制前,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5.0%(12/80),实施后发生率为2.6%(2/78),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皮肤黏膜保护屏障发育不全,因此对于医院感染大多存在易感因素[6]。造成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因素有很多,如医务工作者院感意识、新生儿护理管理、病区环境以及药物使用等。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预防以及控制中,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和要求执行,加强培训和学习,医务工作者应自觉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实施诊疗工作和护理工作,做好手卫生工作,同时还应加强新生儿感染方面相关知识的宣教,合理应用药物,从而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问题的发生,确保新生儿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石计明、王吉、钱燕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9):1077-1079。

[2]刘静,张倩.对新生儿病房感染进行有效预防的方案浅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6):162-163.

[3]赵京雷,姜红,范玲等.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控制风险管理[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11):1054-1055.

[4]任军红,贾会学,冯琪等.NICU 医院感染特点与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2):2501-2502,2505.

[5]郑桂爱.新生儿医院感染趋势及预防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4):2935-2936.

[6]廖丹,黄冠新,潘新年等.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8(3):163-166.

论文作者:何丽英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4

标签:;  ;  ;  ;  ;  ;  ;  ;  

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探讨论文_何丽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