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_段辉建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_段辉建

(资中县龙江镇烟火店小学 资中 641216)

在小学阶段,切实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使学生不仅在课内学得主动,而且在离开教师、离开课堂的情况下,也能主动自觉学习,从而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新课改理论的学习和自身教学实践,下面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谈些自己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实践性。

1、让学生拥有向往学习的主动权。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种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由学生亲自参与,直接体验。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把课堂学习的时间交给交给学生。学生应该知道学语文究竟学什么,怎样学,通过哪些方法去感悟语言、运用语言。而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各种条件,给予点拨、引导、激励,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教育的外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变必须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内在自觉要求。强调学生的自觉主动学,要在课堂上体现“四性”:一是学生有读书、思考的积极性;二是学生在提出问题、训练语言文字的主动性;三是学生有发表见解,敢于辩论,能发现并纠正别人错误的独立性;四是学生有求同存异,发现别人未发现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探索途径的创造性。真正做到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提出,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归纳,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法自己去探索,效果自己去评价。

2、让学生拥有语言实践的积极性。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学的积极性,我们改变了课堂的陈旧模式,构建了一种“先问后学中,先学后教,先练后评”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了“读→问→思→悟→试→用”的过程。语言实践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个体自学,可以小组讨论,可以全班交流,也可以朗读、对话、表演、演讲、辩论、背诵、习作等,真正做到每个学生都能认认真真学,积极主动想,实实在在练。

3、让学生拥有掌握学法的成就感。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积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渔”。能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产生积极联想的途径,这是他们一生发展受用的财富。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面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了多少,教师能指点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指点一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于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从而获得学会学习后后满足,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4、让学生拥有学中有疑的创造欲。在语文教学中应大力引导学生敢于否定教材的内容,敢于怀疑老师的“正确解释”,敢于推翻公认的标准答案,应该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并留给孩子们进行创造思维的空间和时间。比如:《西沙渔人》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西沙那一带,只有单独去捕杀过鲨鱼,才能称得上勇敢的渔人。”一个学生对这句话的疑问使教室里一片哗然:“老师,这句话不对,鲨鱼是国家的保护动物,怎么能随意捕杀呢?如果非要去捕杀才能算勇敢,这不是太残忍了吗?”可见这个问题是带有批判性的,而这个问题的提出,既是对课文中英雄模范些内容的否定,又是探究学习的开始。鲨鱼可以随意捕杀吗?课后,学生们事或查阅资料,或请教律师,或向有关部门电话咨询,更难能可贵的是有学生还给有关部门写了建议书。

二、拓宽自主学习领域,形成开放性网络。

1、突破学科界限,鼓励多角度求知欲。语文学习不是孤立的,它可以和其他学科形成交叉联系。比如学生学了《蝙蝠和雷达》一课,对仿生学产生了兴趣,他们从不少科技书中了解了人类的许多发明是人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发,他们便用课文中的句式“什么相当于什么”来介绍许多发明。再如学生学了有些课文后把它编成课本剧,自然就想到如何配上美妙的音乐,得体的动作,使语言更具魅力,学习了课文编读后感小报,自然就想到如何插图和美术字,使语言和“形象”有机结合,取得图文并茂的效果。这些都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自觉学习的品质。

2、突破教材为本,引导多渠道积累。语文教学不能只围绕课本转,要适当增加容量以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之道在厚积薄发”。语言文字的学习最重要的是积累内化,而阅读最好的积累内化,主动阅读应是一个现代人的必备素质,它能丰富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一种主动探究的意识,学一课去读多篇,学《火烧云》中描写颜色的ABB式词汇:红彤彤,课外就收集了亮晶晶、蓝莹莹、黄澄澄、灰蒙蒙等20多个词,学了描写颜色的实物形容词葡萄灰,课外就收集了柠檬黄、草莓红、湖水绿等40多个词。这是对课堂语言学习的一种延续和发展。

3、突破课堂为中心,倡导多方面尝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课内打好语文基础,目的是在课外求得发展,把主动学语文辐射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增强语文学习的活力。比如可发倡导学生观察四季的景物以及风雨雷电等天气变化,主动写些观察日记,随笔等来练习语言表达。也可以结合社会热点开展实践活动,如写首儿歌献给汶川灾区小朋友,和汶川灾区小朋友互通书信中交流思想。还可以要求学生为家中的新电器写张使用说明书,为新产品写段广告词等等。更可以要求学生跟着爸爸妈妈外出旅游,参观访问时,先看一看,想一想,听一听,然后讲一讲,评一评,说一说,进行运用语言的多种实践尝试。

总之,语文教学要注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真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实践,变机械照搬为巧用方法,变单一课本为多渠道,变狭隘课堂为广阔生活,让我们的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

论文作者:段辉建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  ;  ;  ;  ;  ;  ;  ;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_段辉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