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本身具有复杂性以及专业性非常强,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复杂,施工容易受到外在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以及地理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达到标准,同时保证施工效率不降低,必须要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了解到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按照施工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本文通过对施工技术与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引言
为了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降低其建筑施工风险,有关人员要根据水利水电建筑施工实际状况,提升其施工技术水平,加强其施工技术的管理及施工现场管理力度,进而在较高的施工技术手段及有效的施工管理下,减少施工中所存有的安全隐患,提高工程建筑整体质量,为人们提供最佳的电力服务。
1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技术及管理的重要性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工程质量及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之所以会出现质量及安全问题,主要原因就是施工工艺不规范,施工管理不到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中,施工技术及管理是工程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质量的保障。基于水利水电工程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工程企业就必须重视起工程施工的管理。
2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施工技术
2.1围堰技术以及施工导流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进程中,为了使河道上游的流水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和保护基坑主要建筑物的施工安全,需要借助一定的工程技术手段对河床流水的流向、流速及流量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合理化控制。一般是采取修建围堰工程来达到这一目的,进而能够实现对于水流的合理化控制,围堰技术一般是在河道上修建临时建筑物围堰,从而对河道的水流方向进行合理化控制,构造出较为安全、合适的维护基坑,为下游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提供方便和便利。在这项工作中,首先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考察水流的盛衰期,对施工作业的环境、设备等进行综合考量,进而在项目完成所需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方面的投资情况做出预估,在此过程中,也需要对工程进展中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同时对工程进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进行评估,并且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也可以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以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和出现,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不同的施工环境对于围堰导流的方式也会产生影响。一种是全围堰,主要针对流量较小、河床狭窄的河道,而且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河床内导流、隧道导流以及明渠导流等。这种围堰导流方式主要是在河床主体的主轴线的一段距离内,修建起能够截断河流的围堰,之后采取泄水的方式进行河床内的排水操作。另外一种则是分期导流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主要针对那些河道宽度较大、工程量相对艰巨的水利水电工程,在这样的河道中进行分期导流操作,会减小工程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
2.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较为繁琐、复杂,是一项巨大的系统性工程,其建筑构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承受住极大的蓄水压力,因而对其组成构件的承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水利水电建筑构件质量,施工人员可以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施工,进而保证其施工顺利,可以正常投入使用。另外,此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中一种新技术,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许多问题,一旦出现错误,就会使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整体质量大大降低。此外,在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进行施工时,会因为其具有吸热反应而产生水花作用,所以施工人员在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时,要注意控制其施工现场及施工过程中的温度,特别是内外温差,一定要将其温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工程整体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筑坝技术
在实际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之中,最为基础的施工技术为筑坝技术,建设最终的堤坝,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意义。筑坝技术包括以下内容:①排水作业。排水作业是通过将河道附近的区域建设成为引水渠,将河道内部的水排除于施工场地外,防止河水流入施工现场。在完成全部的引水工作之后,施工人员应该及时清理河床上所存在的淤泥,必要时应用机械设备完成挖掘工作,挖掘时应该组织专业勘测人员对河床内部的淤泥深度进行准确测量,分析出河床内部合适的挖掘深度,保证设备可以在河床上进行施工作业;②铺装工作。堤坝不能直接在河床上进行建造,所以应该在建设堤坝之前对基地的土石料的防水性能进行分析,将各种石料铺设到地基表面,为接下来的工作夯实基础;③坝体的混凝土浇筑。此过程需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此过程中水下浇筑较为困难,应该适当使用沉箱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
3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管理
3.1健全施工管理制度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制度是根本和保障,只有健全施工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规范和约束施工行为,提高施工质量。首先,施工企业应从制度层面,对工程施工做出明确规定,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制度;其次,落实质量检查制度,由施工人员及监理亲自监督施工,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施工质量过关;再者,落实责任制,将施工相关责任落实到具体人身上,进而更好地规范施工行为。
3.2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管理需要工作人员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直接关系着水利水工程技术管理的状况,为了更好促进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必须加大对施工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必须加强管理水平,丰富管理内容,管理内容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结合,符合施工现状。必须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对员工的专业素质进行培训,定期进行考核,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实行权责统一制度,加大施工人员对于岗位的责任意识,提高员工的职业认同感,在管理上进行改革,符合发展要求同时提高效率。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的同时,加强宣传,让施工人员了解到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工程在运行中的管理水平。
3.3加强信息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的提升,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各个行业之中,所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也可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为了能够实现更好的信息化管理,施工单位与施工管理人员都要加强其信息化意识,科学的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而提升其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工程整体质量。另外,为了使施工能够顺利进行,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要加大对其施工材料的监管力度,在购买施工材料时要注意其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标准,在施工材料运送至施工现场前要进行再次检查,对于未使用的材料要注意保管,避免受到一些因素影响而浪费成本费用。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技术及管理,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施工技术及管理的重要性。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比较复杂,难度较大,只有按照施工技术规范,做好施工技术管理,才能提高施工的规范性、科学性,进而提高施工质量,为施工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白相违.刍议信息技术环境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与提升策略[J].科技资讯,2017,17(11):86+88.
[2]丁丹.水利水电工程总承包项目设计与施工技术管理的融合[J].科技资讯,2018,17(11):93-94.
[3]张立真.对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施工技术与管理的探讨[J].居业,2018(03):147+149.
论文作者:金欢1,申世寒2,夏帅3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围堰论文; 河床论文; 河道论文; 工程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