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封闭物理教学模式_物理论文

走出封闭物理教学模式_物理论文

走出封闭的物理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模式论文,物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回顾物理教育的历程,我们发现在许多时候、许多地方并没有能够做得最好。主要弊端是“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干扰。究其原因,除开教育体制的因素,还应该追溯到我们对该问题的认识。由于科技教育对现代社会作用的重要性,促使我们必需重新审视这个问题。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我们不能用对待其它学科那样的方法去评价物理教学,我们所习惯的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最佳选择。目标是明确的:如何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受教育者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具备实践的能力;既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具备某种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里力图讲清楚的几个侧面,就是源于以上的思考。

一、创造思维是教师的基本素质

从某种意义上讲,受教育者的素质往往受制于教育者的素质。作为教育者,通常承担着主导角色。由于被尊为“师”,很容易使人放松自身的不断完善,从而导致思想僵化。一个美术工作者通过美术学院的学习掌握了绘画的技能,但绝不意味着能画出好画,好画名作的产生应当是一个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教师也不例外。如何以求变的精神对待自己和自己从事的专业,这应该是很重要的。十年前被认为是一节非常完美的课,今天看来却并不一定,今天我们运用电视、录像、多媒体电脑等先进设备可能使这堂课更加完美。

讲到求变,也许有人会问:教学大纲与教材确定以后,教师能有多大的空间?其实,仔细比较一下,这里的问题是不难看出的。首先是教材也在改变。时间跨度越大的教材,从中发现的变化就越大,那些层次低、难度大的东西越来越少。今天教材中我们找不到那些繁杂的浮力问题和动力学问题,这丝毫也不奇怪,因为今天教材中的同步卫星问题、能源问题、超导问题等等,在以前的教材中也同样没有。人们终于认识到,只有删去一些次要的东西,才能让出空间将新知识填充进去。另外,作为教育者,在教育方法的探索上应当是无限的,教材只不过是大纲基础上的一种演绎。教育方法的演绎则应是多样性的。今天看来,捧着“教材”教书的方法很难适应于自然科学。许多优秀教师证明了这样的事实:“教材”在他们手上只不过是“大纲”。

美国人的两本小书,分别叫《演变的太空》和《人类认识的自然界》,曾经吸引过许多人。读完之后人们才惊讶地发现,原来这是美国中学生的物理教材。书中所容纳内容的丰富和打破传统的结构安排,出乎所料,除了牛顿万有引力等力学公式同我们的教材有相似之处以外,其余很难找到共同之处。该教材从时间与空间两个角度出发,系统地、真实地讲述了人类认识宇宙的全部过程,从行星到遥远的星系,从造父变星到类星体,讲述得既迷人又生动。读这样的书和听这样的课,也许要花一些时间,会耽搁学生解一两道难题,然而所获得的知识是无法估量的。人们在这里所获得的优美与感悟会影响其一生。我们由衷地佩服这样的“教师”,佩服这种探索的勇气。

人类大脑所能接受知识的能力超乎我们想像,关键看教育者能够掌握多少、认识多少和给予多少。教育者应该把自身素质的提高放到重要位置上来,用创造性思维去展拓我们所熟习的空间。

二、物理教学环境应当是一个实验环境

从物理学本身特点来看,只有让学生参与由教师计划好的实验中来,才会使学生感到真实、有用和不遥远。这里涉及两处开放,一是开放的课堂,一是开放的实验室。教师角色似乎降到组织者和总结者的位置。然而,成功组织一堂这样的课,和传统课相比,教师需要倾注更大热情,花费更多时间。

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提出研究问题的方法,要比给出结果重要。例如,讲述重力和自由落体问题,首先讲述伽利略对大小两个球下落的思考,逻辑上完全相反的结论,可以引起学生对该问题的兴趣和思考,然后由大家自己做实验,同学们会发现,同样大的纸重量相同,平展着和揉成团松手落地,时间不一样。这里可以引出空气阻力的问题。显然,要排除干扰,找到问题的实质,应当尽量减少空气的阻力。大小不同的纸,重量不一样,同时都揉成团,同学们会发现它们基本是同时落地的。问题讨论到这里,已基本得到了结论。可能情况下,再由教师做毛钱管实验,证明在真空状态下,鸡毛与金属钱币具有相同的下落时间。实践证明,只要学生是主动参与者,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巩固,是理论知识还是动手能力,乃至发展为对事物的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开放的实验室,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将越来越成为现实。我们曾经非常羡慕地看到发达国家的学生有开放的实验环境,学生可按自己的课程与兴趣,在实验室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器材,制作、拼装与研究一些课程。这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从前我们视为贵重的一些设备、仪器,今天可能已成废铁。这一点,无论是教师还是管理者,都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学校而言,培养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是最具价值的。另一方面,一些基础制作材料也更容易得到,当我们看到同学们用易拉罐、塑料瓶等制作反冲车、汽轮机的时候,不应该感到奇怪,创造性劳动这是人类本来所具有的属性,只是以往的教育我们有意无意地压抑了这一点。

实验是我们总结理论的重要依据。同时,又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最初模型。通过实验,同学们不仅是为了找出真理,更重要的是掌握寻求真理的方法。对现代社会而言,这一点可能尤为重要。

三、让物理教学走近时代

一门学科,只有同时代紧密相连,才具有魅力。学习前人的目的是为了现实,为了未来。当我们研究300年前的伽俐略的时候,很容易使人感觉到像是在研究历史。但是,如果我们将重力问题同现代空间技术相联系,将古老的运动学问题同现代相对论相联系,一定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现代空间技术当中,微重力技术的应用,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新型半导体材料、新型合金、空间育种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在我国发射的回收实验卫星搭载实验中,就有中学生设计的搭载实验。这些生动的现实本身就会导致人们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对前人的研究,一方面是学习人类已经具备的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学习前人那种勇于探索的精神。

面临今天这样的时代,没有一定的科学知识,无疑将同时代产生隔膜。如何将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有机融入我们的物理学课堂,这对一个教育者而言是重要的。这迫使我们要去不断地关心时代,不断地进行学习和交流。讲到全反射,我们可以融入现代的光纤通讯技术;讲到行星运动,我们可融入哈勃望远镜与火星的登陆等等。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物理学就在我们身边。

走出封闭,同时代相连,物理学让人们掌握真理。然而,应用真理才更加具有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初期,常常会出现泥沙俱下的现象。前一段时期关于科学和伪科学的论战则说明了这一点。曾经大肆宣传的“水变柴油”的科技转让现象等等,风靡一时。如果我们的管理者、经营者或消费者懂点科学,知道水变油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反过来,这些也反映了我国现代的全民科技水平,同时反映了我们教育者存在的问题。教育者应当走近时代,承担起传扬真理的责任。

现行的、我们所习惯的教学模式值得讨论。现在,全国各地对教育结果评估多样性的讨论,就是一个良好开端。当人们摒弃只为升学应试而教育的同时,必然会引出客观有效的新的评估标准,也就必然引出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只要我们认真地探索,走出传统封闭的思维模式,就必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标签:;  ;  

走出封闭物理教学模式_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