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我国历史教育比较研究的进展与思考_教育论文

近30年来我国历史教育比较研究的进展与思考_教育论文

30年来我国历史教育比较研究的进展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进展论文,年来论文,我国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历史教育比较研究是历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历史教育比较研究从忽视到关注进而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本文主要以国内三大历史教育类专业期刊及其他与本主题研究有关的期刊①发表的历史教育比较研究的成果为分析对象,管窥我国历史教育比较研究的现状,探寻未来历史教育比较研究的发展路向。

一、我国历史教育比较研究的成果透视

概览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类三大核心专业杂志和相关载文期刊,我们认为,历史教育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

1.对作业设计的比较研究。历史教科书种类不仅仅涉及当今使用的不同版本,也涉及民国时期的版本。此类研究既包括初中版本课后作业的比较研究,也有高中不同版本教科书课后作业设计的比较研究。程春英以北师、华师、人教三版本的初一历史新教科书的课后练习为研究对象,对课后作业设计作了初步的分析比较。何成刚的《〈复兴历史教科书〉中的“作业设计”特色评析》分析了民国时期较为流行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游泽勇的《一道令人警醒的日本历史试题——兼谈我国的考试价值》以及张寿卿的《历史试题该怎么考》,针对一道日本历史教师布置给学生的试题,与我国教师布置给学生的历史试题进行比较,得出“我们灌输的是知识,人家培养的是能力”的结论。曹凯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历史作业——从美国教师布置的作业谈起》认为,美国教师布置没有“标准答案”的作业,注重以开阔的视野、严格的过程来引导孩子们去关注现实的生活,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和运用已有的文化成果进行创新和探究的能力。钱惠娟的《初中历史作业的借鉴与思考——一道美国历史作业的启示》,则以一道美国中学的历史作业为例,论述了历史作业的有效性。

2.对考试试题的比较研究。(1)关于大学入学试题或其他考试试题的比较研究。陈畅发表文章对台湾的指考历史试题进行研究;黄牧航对美国高中AP课程历史进行评述,同时也探讨韩国高考中“社会探究”科目命题;聂幼犁对英国伦敦大学历史入学考试、赵亚夫对日本国大学入学考试中心1998年世界史A试卷进行了翻译,以供我们参考。(2)关于考试比较研究。主要涉及对同一年高考试题的对比,如苏海亚的《2004年高考历史卷(上海、江苏、广东、广西)试题比较分析》。冯一下、李洁的《京派与海派:高考历史全国试题与上海试题比较研究》认为,全国卷与上海试卷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全国试题大器严肃,上海试题精致鲜活”“全国试题‘稳中求变’,上海试题‘变中求稳’”“全国试题多以隐形的间接的方式联系现实,上海试题常以显性的直接的方式联系现实”“全国试题能力考查的重点是掌握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上海试题已开始将重点转向创新能力”“全国试题与主动接受学习基本合拍,上海试题已开始渗入研究性学习的要素”“全国试题青睐文字材料,上海试题注重多种材料”。还有对不同地区高考试题命题的趋势进行比较的,如孙才周《江苏、广东高考历史的命题趋势与比较》。也有不同年份的试题比较,钱洪潮将2004年与2005年的文综历史试题进行比较。

3.对历史教科书的评介与比较研究。回顾我国历史教育比较研究历程发现,其中既有对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历史教科书的评介与对比,也有对同时期的历史教科书进行比较,比较的范围也较为宽泛。

(1)教科书评介比较。既有针对内地之外的同时代历史教科书的介绍与比较,也有对其他时期的历史教科书的探讨。王宇博的《台湾现行高中教材〈世界文化史〉评介》以及《台湾高中教材〈世界文化历史篇〉评介》对台湾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作了评介。李莉也从比较角度,将“新理念中国历史”教科书与以前的香港高中中国历史教科书进行对比研究。赵克礼的《香港〈新世纪·中国历史〉教材: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结合之佳作》不失为当代中国中学历史教材比较研究中的上乘之作。张国义、徐敏对民国时期几部优秀教科书予以介绍,认为民国时期的历史教科书以文明史为理想,使其有“全面”的特点;史学史和史学理论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使其有“深刻”的特点;步趋时代的潮流,契合时代的脉搏,使其有“新潮”的特点;语言风格个性化,使其有“活泼”的特点。此外,王宏志对中日历史教科书交流的介绍,刘兴民对战后台湾教科书演变的探讨等,也有一定的比较意义。

(2)教科书结构的比较研究。何成刚的《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课文结构管窥》主要从“注释”“插图”与“问题设计”三个角度,对民国历史教科书课文结构演进过程做了轮廓性的梳理与分析。程晓波的《两种版本香港教科书的问题设计和史料应用之比较——兼论我国高中历史教材中问题的设计》对香港教科书中史料的应用与问题的设计作了分析。李莉的《香港与内地中国历史教科书史料运用之不同》,以香港龄记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探索中国史》与内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为蓝本,探讨两地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史料的选择与运用。戴昌保的《新课标初中历史教科书体例结构的比较与思考》将课文系统结构中的常规课课文结构、活动与探究性课文结构,以及课文辅助系统的结构中的课前提要、课文图片、课文插入语等结构进行比较研究。齐树同的《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获取历史信息——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案例与做法》,主要介绍了美国的《世界历史:与现在的关联》和《世界历史》两本历史教科书,认为美国的历史教科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3)对教科书中某些具体内容进行比较研究。石雄斌的《对人教版和岳麓版教材“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的比较与思考》,赵士祥的《比较新课标高中历史两种教科书——以必修二·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为例》,对教科书中一些具体内容的叙述差异进行对比,以小见大来说明教科书差异问题。赵慧珠主要对初中教科书进行比较。也有对不同教科书描述差异之根源进行剖析,提出应对之道,如史平的《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描述差异之根源及教学应对之道——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曹天任、曹家骜的《上海版与台湾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史比较》则分析两版本间的不同点,总结出各自的特色与风格。赵亚莉、林琳的《六国历史教科书对朝鲜战争的不同视角》一文,根据美国、韩国、朝鲜、俄罗斯、日本和中国所采用的教科书,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六国中学课本关于朝鲜战争的部分,展现六国的教科书对朝鲜战争的不同阐述。周仕德的《中美两国历史教科书叙事之比较——以两国教科书中的“启蒙运动”为例》则以两国教科书中的“启蒙运动”为基点,从叙事形式、叙事框架、叙事内容、叙事视角等方面探讨了两国历史教科书的叙事差异,又从课程观角度对历史教科书的影响做了比较研究。李稚勇、陆正东从探究性角度介绍了美国历史教科书的情况。

(4)对教科书的整体比较研究。熊守清的《祖国大陆与台湾历史教科书的比较》《香港与内地历史教科书的比较》《美国与中国历史教科书的比较》《日本与中国历史教科书的比较》《英法等国与中国历史教科书的比较》《苏联与中国历史教科书的比较》等系列文章,将大陆历史教科书与海内外历史教科书比较,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也有对课程改革不同时期的历史教科书予以比较的,如陈秀梅将二期的与一期的教科书比较。解学慧论及美国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李稚勇对中、日、美教科书整体结构、功能问题进行比较研究。20世纪80年代,张梦白、董为奋、白月桥对英国、日本、前苏联教科书作了简单的介绍。

4.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比较研究。赵亚夫的《日本最新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日本最新历史教学大纲》等以及张东刚的《介绍日本最新颁布的初中历史教学大纲》对日本的教学大纲进行了翻译、介绍。赵亚夫对美国科罗拉多州历史课程标准以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历史课程标准都进行了评介。李稚勇则多次撰文介绍和比较英国、美国历史课程标准的发展与嬗变、启示;华丹、刘德美、赵亚夫、刘艳、叶小兵、王虹、查正和、何成刚、白月桥等的文章都论及国外历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介绍或比较等相关问题。

5.课程改革比较研究。我国的课程改革受国外一些地区课程改革的影响非常明显,尤其在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西方的课改非常关注。新一轮课改前,白元曾对前苏联的课程改革状况予以翻译介绍。叶小兵也对各国中学历史教学的历史课程设置、历史教学的目的、历史教科书、乡土史的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杨朝辉也特别提及内地历史课程设置与香港的比较。陈永华对美国、英国及我国香港的历史课程改革作了介绍。刘艳从《美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的制订和执行过程中总结出美国通向中小学历史教学改革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而杨晓明通过对英美等国的中学历史学科结构式试题分析得出中学历史学科的改革势在必行。

6.历史教学、教育的译介研究。(1)对国外历史教学的介绍。解学慧主要介绍了美国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鼓励和组织学生收集和使用第一手资料。陈新民、李稚勇、叶小兵介绍和分析了英国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功能、特点和方法。张静、叶小兵对英国历史教学中使用计算机辅助学习情况作了介绍。郑流爱分析了美国历史教育中的探究本质意义所在。周仕德对中美两国历史教学设计和历史教学评价的新视角进行比较。(2)国外历史教育发展历程、现状、趋势。这方面的著作和论文主要有周孟玲的《英国近二十年中学历史教育状况及研究成果》、二谷贞夫的《日本历史教育的现状与课题》等。此外,朱煜对台湾地区历史教育研究现状进行了思考,认为台湾的大学教师关注历史教育研究、重视译介海外历史教育研究成果、追求历史教育研究的深度。叶小兵、李稚勇等学者也撰文,在这方面做了一些介绍性研究。(3)历史课程的设置。孙立田认为,美国在求变、求新、求用的历史课程改革思想指导下,形成美国历史课程种类繁多、历史与社会科紧密结合的特点,突出了使受教育者了解如何使用历史知识及其方法这一中心,强调知识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黄慕洁介绍了美国衣阿华市西区高中及市立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及课程的开设情况。陈德正对晚清包括高等新式学校在内的一些学校的历史课程设置进行了介绍。白月桥、孙智昌、张国刚、黄燕、方明生分别论及前苏联、德国、日本等国历史课程设置。

二、我国历史教育比较研究的特点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教育比较研究的成果呈现以下特点:

1.历史教育专业期刊是发表历史教育比较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非专业期刊也刊载历史教育比较研究的成果。除了直接涉及比较历史教育研究主题的著作,如高仲君、卢印玺、孙立田著的《历史教育比较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王铎全、李稚勇编著的《比较历史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赵亚夫主编的《国外历史教育透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马卫东主编的《历史比较教育》(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李稚勇的《历史教育学新论——国际视野中的我国历史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国际学术交流、研究生论文选题也涉及这方面的研究。

2.研究领域不断扩大。30年来,我国历史教育比较研究的对象有美、英、日、前苏联等传统历史教育国家,还有德国等非传统历史教育的国家;有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还有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同时还有我国港澳台地区。

3.研究层次不断提升。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对国外历史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越来越多。

三、我国历史教育比较研究滞后的原因分析及改进策略

我国历史教育比较研究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研究的时间不长。我国历史教育比较研究真正的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可以说是处在一个初步发展阶段,所取得的成绩极其有限,因此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二是历史教育比较研究受历史教育发展的影响。我们从研究中发现,历史教育比较研究发展的曲线与历史教育发展的曲线基本吻合。在过去的一个世纪,我国历史教育的地位历经沉浮,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真正受到重视。作为历史教育的一个领域,历史教育比较研究的地位也势必受到影响。三是人们对历史教育比较研究的意义认识还不全面。人们关注历史教育比较研究,更多的是从我国正在进行的历史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而总结历史教育的一般规律、促进整个国际历史教育的发展这个更重要的意义却往往被忽视。

我们认为,历史教育比较研究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从关注表层的国外历史教育的宏观译介转向微观视角的深入阐释,真正找到国外历史教育具体案例中值得我国历史教育研究和一线实践教学借鉴的研究成果。国外历史教育发展已经昭示了国际历史教育研究的现状和历史教育的关注所在,从现有的成果来看,我们目前还没有关注到这种新的趋向和成果。第二,从关注定性的研究方法转向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目前,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突破性成就是注意定量研究或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历史教育比较研究也应该采取定量研究方法,运用数量化的手段,促进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的结合,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的结合,实现历史教育比较研究的科学化,而非仅仅沉浸在肤浅的表层描述性研究中,需使历史教育比较研究建立在科学的根基之上。这点,国际历史教育杂志和国际教育方面权威期刊刊载的历史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性论文已经彰显出来,特别注重在基础教育历史教学的学术研究中引入实证化,而非单一从教学的角度探讨历史教学,将历史教学置于课程理论、教学理论、教育理念的层次上进行比较研究。第三,从关注国内外不同主题转向相同主题不同教学的比较研究,②以弥补研究的内容有限和研究领域存在某些缺失。诸多研究成果表明,我国的历史教育比较研究侧重在历史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和历史教材上,而对于历史教育教学系统内部,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学活动等方面的研究非常有限。基于课程改革的发展来看,未来我们在这个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比较的过程中实现历史教学范式的转型,追寻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

注释:

①本文中的历史教育比较研究既包括研究国外历史教育情况,也包括国内历史教育相关主题比较研究,还包括不同国别之间的比较研究三个维度,研究范围限定在中国内地学者的有关研究,以对《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三大历史教育期刊载文的内容分析为主。研究过程中参阅了《课程·教材·教法》《全球教育展望》《外国中小学教育》《教育学报》《外国教育研究》《史学史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不同时期的相关文章。限于篇幅,文中所有涉及引用的作者发表文章具体时间、刊物、期数没有一一详细列出,特此说明并致谢。

②对此问题,笔者前期曾进行过初步的探讨,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拙文《中美历史教学设计的比较与思考——以“美国独立战争”内容为例》,《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8);《基于课程标准的相同主题不同设计的比较研究——以中美“启蒙运动”主题为例》,《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教版)》,2010(1);《教学设计视域下的美国历史教学初探》,《中国电化教育》,2010(9),及后续《美国历史教学中如何考查学生历史理解力——以“美国南北战争”为例》《基于课程标准的美国历史教学设计案例赏析与思考》《中美相同主题历史练习题设计的比较与启示》《中美历史教育中学生能力培养标准的比较与反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期望对我国历史教育教学有所启示。

标签:;  ;  ;  ;  ;  

近30年来我国历史教育比较研究的进展与思考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