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酸抗病毒性心肌炎动物实验研究

甘草酸抗病毒性心肌炎动物实验研究

杨劲[1]2002年在《甘草酸抗病毒性心肌炎动物实验研究》文中提出WHO的全球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B(CVB)是引起人类心血管病变的第一位的病毒;自50年代起陆续的研究资料也证实在病因学上CVB_3与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显着相关。现有的对CVB_3致病机制的认识主要反映于病毒急性感染时的直接细胞毒杀伤效应,及亚急性、慢性期(包括潜伏状态)由其介导的持续的免疫病理反应;但对于完整的致病机制的理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已知理论提出的多种治疗手段,如传统的核苷类似物化学修饰、细胞因子、免疫抑制剂、反义核酸等治疗还不尽如人意,目前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抗CVB_3药物。甘草作为众约之王,味甘,性平,作用趋向即归经于心、肺、脾、胃,具清热解毒、补中益气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其主要活性成分甘草酸具有广谱抗病毒,尤其是对免疫的双向调节功效。我们基于甘草酸的传统理论及生物功能的研究进展,试行甘草酸体内抗CVB_3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行性研 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论文 甘草酸抗病毒性心肌炎动物实验研究 究。 本实验利用柯萨奇病毒B3/N。lCy株(滴定IOgo TCID。0/olml=-13) 建立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所用小鼠为心肌炎易感鼠系BALB儿 雄鼠, 共269只,10.17士1刀7g;实验按以下流程设计: 1.测定病毒株BALB儿鼠体内LDS。,构建CVB3体内急性感染实验模型; 2.测定甘草酸SALB/。鼠体内L*;。: 3.正交设计以中位生存时间(MSD)为指标,选择甘草酸剂量、作用时 机、疗程; 4.甘草酸治疗剂量体内抗病毒,设立阳性对照病毒哇组,空白对照织; 5.甘草酸根据病毒感染时机分为感染前、感染时、感染后治疗,广分折 比较: 6.甘草酸最大实验剂量 100Ug吃治疗 K Ph观测毒副作川; 实验小鼠计算 MSD、生存率;体外单层细胞培养细胞病变效应(CPE) 法滴定 TC!D50;常规苏木精一伊红染色(HE)法病理观察:生化酶谱比 色法检测*OH:心肌组织**A常规抽提,经扩增后琼脂糖电泳检测病毒 核酸。整合分析甘草酸体内抗病毒疗效的各指标权重,确定综合抗病毒指 数,建立量效反应方程。结果: 1.C*B3 LO;。一21呛]。*m0;。川.lml:致死剂量病毒攻击实验鼠后,心 肌病理见典型的心肌炎表现:炎症、变性坏死、单核淋巳细胞浸润, 中位生存时间(MSD)=4.l!大,log;。TCID。。/mg与 LDH了第 3大 达高峰,分别10.018士0.382与303.75土23.55U/d!,随后进行性减低, 第12叫 大达4.85土0.35与116.75土1885U/d;心肌组织炳海滴役显 着高于脾、肾、胰,而脾、肾、胰之间无差异;心肌RNA持续阳性; 2.甘草酸LDS。=14石gmg/10g:正交设计选取因于水平:甘草酸剂量 100Ug乍;治疗7天;感染后1天即治疗最延长MSD,而病毒种量10LD50 MSD最低;方差分析甘草酸剂量 50Ug哈与 100fig屹无差异; 2 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论文 甘草酸抗病毒性心肌炎动物实验研究 3.甘草酸 50Ug乍与 100Ug屹剂量治疗组与病毒吟治疗组的各指标对照, 甘草酸组无一死亡,MSD=ZI无,病理炎症坏死、免疫细胞浸润减轻, RNA阴性,观测期末IOgl。TCIDS。/sg、LDH均显着降低(2.4士0.4、 1.7士0.3 vs 4.9士0.2: 80.5土8.4 u/dl、72.0士9石 u/d vs 108.2士15.0 U/dl),与病毒哇治疗呈明显差异:病毒哇治疗基本无效。但甘草酸 50Ug乍与]00[ig乍治疗组间无差异。 4.甘草酸50Ug屹与100tlg乍剂量治疗组分别在感染前、中、后的给药, 各指标的分别对比均提示100U旮g、感染前3大治疗最佳,而50U分g、 感染后3大治疗指标改善最不显着。 5.甘草酸100fig屹 长期观测组30大未发现毒副作用表型。 6.各指标权重系数分别为MSD:-1.28;生存数:-l工6;死亡数:080; *CI比。:0.79;L*N:0.66;*NA:0.28:建立甘草酸抗CVS;练合 指数;对应于感染组,100Ug乍组指数2刀9土0.27。 根据上述结果,本研究取得以下结论: 1.CVB3/N3llCy株对BALB儿鼠实验造模形成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发作: 2.甘

刘伟伟[2]2010年在《抗病毒中药的固有免疫调节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筛选出部分具有抗病毒活性的中药成分,通过免疫学方法研究其固有免疫调节机理,为开发抗病毒药物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建立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细胞模型,MTT比色法观察浓度梯度的代表性抗病毒中药活性成分(氧化苦参碱、黄芪多糖、野黄芩苷、甘草酸、虎杖苷和白藜芦醇)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同时通过RT-PCR法,检测各中药单体直接作用于细胞后IFNβ1, IL-29, IRF3, ISG15等抗病毒固有免疫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中药单体黄芪多糖浓度375μg/mL时流感病毒感染细胞生存率为90.88%,氧化苦参碱浓度2000μg/mL时细胞生存率为80.67%,野黄芩苷浓度5μg/mL细胞生存率为80.84%,甘草酸浓度1.25μg/mL时细胞生存率63.00%,虎杖苷浓度2000μg/mL时细胞生存率81.16%,白藜芦醇浓度250μg/mL细胞生存率68.64%。◆所检测中药成分均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Hela细胞的病毒增殖抑制作用明显(P<0.01);抗病毒效果与药物浓度呈一定程度的剂量依赖关系,不同浓度药物抗病毒作用差异不明显(P>0.05)。◆各组中药单体作用于细胞后,IFNβ1, IL-29, IFR3和ISG15表达量上调明显(P<0.05)。上调IFNβ1表达水平的能力依次为:黄芪多糖>甘草酸>氧化苦参碱>聚肌胞>虎杖苷>野黄芩苷>白藜芦醇;上调IL-29的能力依次为:虎杖苷>甘草酸>黄芪多糖>氧化苦参碱>白藜芦醇>野黄芩苷>聚肌胞,其中虎杖苷、甘草酸、氧化苦参碱、黄芪多糖之间差异显着(P<0.05);上调ISG15的能力差异明显(P<0.05):GA>聚肌胞。各组药物上调IRF3表达的作用差异不显着(P<0.05)。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差异不明显(P>0.05)。◆基因表达情况与中药抗病毒作用不完全一致。提示固有免疫系统不是抗病毒中药的唯一作用途径。结论1、中药抗病毒固有免疫调节部分是通过调节IFNβ1, IL-29, ISG15, IRF3等抗病毒固有免疫关键基因的表达而起作用的。2、中药单体野黄芩苷、虎杖苷、黄芪多糖、白藜芦醇、甘草酸和氧化苦参碱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其抗病毒机制与调节IFNpβ1、IL-29、IRF3等基因的表达有关。

何巧灵[3]2002年在《甘草酸体外抗柯萨奇B3病毒感染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是人类重要的病原体,可引起人类严重的胰腺炎和心肌炎,常导致年轻个体的死亡。柯萨奇 B组病毒是急性、慢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因,也是心肌衰竭和扩张性心肌病的重要原因。现代医学应用分子杂交和心脏活检等手段证实心脏的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中以3型(CVB3)最为多见。柯萨奇B3病毒属典型的溶细胞病毒,能够以宿主依赖的方式,逃避免疫监视;中和抗体的存在仍能造成心肌组织的持续性感染;持续感染伴随着免疫反应的激活进而导致了某些病人扩张性心肌病和其他心肌疾病的发生和进展。目前对于CVB3尚无理想、有效的化学药物。Matsumori等报道病毒唑可有效抑制患CVB3心肌炎小鼠心肌的病毒复制,预防心肌炎的发生,但有一定的毒性;CVB3疫苗虽然可以抑制小鼠的CVB3心肌炎,但制备时需要大量的病毒抗原,成本过高,难以推广及大量使用。所以,筛选研制抗CVB3的新药一直受到重视。甘草是我国的常用中草药,祖国医学中应用广泛,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50种组方中,甘草出现的几率达76%。甘草主要成分包括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A),甘草黄酮、甘草多糖(GPS)等,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抗病毒等作用。有报道甘草多糖能抑制多种DNA病毒,但对CVB3无效。为了验证甘草中其他成分对CVB3的可能作用,本研究选择甘草酸(SIGMA产品)进行了抗CVB3病毒的初步研究,利用体外细胞培养系统、简易的CPE抑制法,通过对CVB3所致细胞病变的观察及病毒滴 浙汀大学医学院硕士论文 甘草酸体外抗柯萨奇83病毒感染的研究 隆的测定来泉化药物抗病请的能力,汁采川纸层忻法对体外细胞培 养上清进行了 2‘-5’寡聚腺-什酸(2-SA)的检测,以划在体外尽。if 能地探讨H苹酸的抗病甭机制。二-5人是2’-5’寡腺价酸合成酶(2- 5 A S)皿化 AT P 生成的产物,其含量 iiJ以反映 2-5 A S 的活性高低, 可进一步用于评价干扰素的抗病毒能力。I 对象和方法 木研究小CVB3 病匠系!:均 小 山 医 际 卫生部病毒性心脏病 重点实验室惠赠:甘草酸购臼美国S!GMA公司:细胞系采川对CV83 敏感的 CV-l 细胞和 Vero 细胞株,分别引rl女徽 医科大学微 生物教研室和中冈科‘XFZ卜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细胞作。传代细胞 至96 孔培养扳,待细胞生长良好时,系列稀释病毒液及付草酸, 分别进行病毒毒力滴定(TCID,0测定)和药物的细胞毒性试验: 采用100TC!D。。浓度的炳砾和对细胞无毒的药物浓度,分叁组对 CV-l 纫1胞和 Vero别胞进行仇J.6rti实验:纳一组,病毒感染60分 讲后加药:第二组,感染前川小时加药:第叁组,病毒与药物等 景混计,37℃水浴作川】小时后,加入恨层细胞吸阴。4s 小时后 记录CPE 结果,井对培养卜清进行 *C10;。滴定和2’-5’寡聚腺竹 酸检测。统计分析采川SPSS软什进行I检验。 结果: 1.甘草酸对细胞的毒性:对 CV-1细胞的-最大无毒剂量为 10mg/ml, 对 Vero 细胞的最大无毒剂量为 ling/ml;无毒范围中高浓度的甘 草酸能维护细胞形态、延长细胞寿命。 2.甘草酸对病毒的槽殖抑制作用:抑制CV-l 细胞中CVB3 增殖的 有效浓度为 32 P g/mllo mg/ml,ED。。为 104.4 P g/ml。抑制 VgrO 细胞中 CVB3增殖的有效浓度为 8 n g/mislZ n g/ml,ED;。为 2880I 卜ym卜 细胞病变抑制率达83875%,组间差异显着(p<001\ 病毒滴度降低178-100倍,其降低程度呈剂量依赖性。 2 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论文 甘草酸体外抗柯萨奇B3病毒感染的研究 3.甘草酸对病毒的直接作用:通过CVJ 细胞测得直接灭活的有效 浓度为 32 n g/ml mg/ml,ED。。为 152.2 u g/ml。通过 Vero细胞 测得有效浓度为 16fig/m1512pg/ml,ED。。为 sl20llg/ml,细胞 病变抑制率达229.563%,组间差异显着(P<005);病毒滴度降 低 4.0.3 16倍,其降低程度呈剂量依赖性。14.甘草酸对病毒吸阳的阻断作用:阻断CV叫细胞上CVB3吸附的 有效浓度为 32pg/。110 lug/ml,ED。。为 2296pg/ml。阻断 VCfO 细胞上CVB3吸附的有效浓度为16vg/mlslZug/ml,ED。。为7533

徐先祥, 戴岳[4]2008年在《中药皂苷抗病毒作用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说明病毒性感染如病毒性肝炎,流感、脑炎、肺炎、疱疹、爱滋病以及近几年引起世界恐慌的SARS和禽流感等,至今仍缺少效果确切的防治药物,进一步寻找和开发抗病毒有效成分意义重大。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抗病毒中药的研究日益增多,从中筛选其有效成分已成为当前抗病毒新药研发的

龚湛文[5]2003年在《葛根芩连汤抗病毒有效物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硕士生:龚湛文导 师:石任兵 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院, 北京 100102)葛根芩连汤见于《伤寒论》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本方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组成,具有轻清解肌、清热止利功效,用于治疗太阳表邪内陷所致肠热下利证。葛根芩连汤是中医治疗病毒性肠炎的着名经方。本论文分叁部分开展对葛根芩连汤抗病毒有效物质基础研究。第一部分 葛根芩连汤的文献综述研究。包括对全方及其单味药的化学,药理学及药剂学方面的研究综述,共引用文献205篇。第二部分 葛根芩连汤抗病毒有效物质基础研究。 对葛根芩连汤抗病毒有效部位进行提取、分离,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运用1HNMR、13CNMR等光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了其中的6个。其中黄酮及黄酮苷4个,分别为葛根素、黄芩苷、汉黄芩素、异甘草素;生物碱2个,为小檗碱和药根碱。此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葛根芩连汤中得到。通过HPLC特征图谱研究,采用对照品添加法和与对照品保留值对照的方法确认了葛根芩连汤抗病毒有效部位的另外8个主要成分:大豆素;3'-甲氧基葛根素; 4',7-二葡萄糖大豆素;巴马汀;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经文献检索知,葛根素、大豆素、3'-甲氧基葛根素、 4',7-二葡萄糖大豆素来源于葛根,黄芩苷和汉黄芩素来源于黄芩,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来源于黄连,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来源于甘草。 建立了葛根芩连汤抗病毒有效部位的HPLC特征图谱,通过分析比较发现样品中 34个共有的指纹色谱峰。通过与单味药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及阴性相应部位的HPLC图谱的比较,基本确认了各峰的归属。通过添加对照品及与对照品保留值对照的方法确认了14个指纹峰: 峰1为4',7-二葡萄糖大豆素; 峰3 为葛根素;峰4为3'-甲氧基葛根素;峰12 为甘草苷;峰14为黄芩苷;峰25<WP=5>(360nm)为异甘草苷;峰26 为大豆素;峰27 为甘草素;峰28 为药根碱;峰29 为甘草酸;峰30 为巴马汀;峰32 (270nm)为小檗碱;峰32(360nm)为异甘草素;峰33 为汉黄芩素。 对葛根芩连汤抗病毒有效部位中总生物碱和总黄酮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总生物碱在稀醇洗脱部分的平均含量为6.45%,RSD=1.811%;在沉淀部分的平均含量为15.87%,RSD=0.386%;计算得全方有效部位中总生物碱含量为12.61%。总黄酮在稀醇洗脱部分的平均含量为26.47%,RSD=0.50%;在沉淀部分的平均含量为29.99%,RSD=1.0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0%,RSD为2.75%(n=5);计算得全方有效部位中总黄酮含量为28.77%;经对单味药的贡献考察得出,黄芩为17.19%,甘草为6.77%,葛根为4.81%。建立了葛根芩连汤抗病毒有效部位中指标性成分黄芩苷、葛根素等的定量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黄芩苷的线性范围为0.26-2.08μg,相关系数0.9997 ;稀醇洗脱部分平均含量为4.87%(n=3);沉淀部分的平均含量为10.73%(n=3);平均加样回收率98.61%,RSD=2.77%(n=5);计算得全方有效部位中黄芩苷含量为8.70%。葛根素的线性范围为0.5-4.0μg,相关系数0.9998;稀醇洗脱部分平均含量为11.47%(n=3) ;沉淀部分的平均含量为4.70%(n=3);平均价样回收率102.4%,RSD=2.70%(n=5);计算得全方有效部位中葛根素含量为7.04%。第叁部分 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讨论。

吴建春, 李雁[6]2009年在《中药抗肺癌转移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转移是导致治疗失败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概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抗肺癌转移机制的实验进展情况,表明中医药可以从肺癌转移的多个环节如抑制原发瘤的生长,改变细胞的黏附性,抑制基底膜的降解,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调节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方面进行调控。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做了扼要分析。提示中药抗肺癌转移具有广阔的前景,值得更深入规范的研究。

陈玉洁[7]2017年在《龙芪安脉胶囊治疗心悸病(心脾气血两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龙芪安脉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本课题研究的病例来源于2016年10月-2017年3月因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于商丘市中医院心脑血管科室住院的患者,共40例。依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龙芪安脉胶囊作为治疗组,6粒/次,每天3次,口服,对照组予盐酸美西律治疗,3片/次,每天3次,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次数、中医主要症状积分、心率、睡眠积分及叁大常规、肝肾功能等改变情况,对龙芪安脉胶囊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在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室早分级、基础病)及临床观察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1)对室性早搏的影响: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均有极显着差异(P<0.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室性早搏次数减少,治疗组在减少室性早搏次数方面优于对照组。(2)对室性早搏疗效的影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改善室性早搏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3)对心率的影响:治疗前后治疗组组内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组内比较有极显着差异(P<0.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有极显着差异(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相比对心率无影响。(4)对中医症状积分的影响: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均有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主要症状(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及头晕)积分较前减少,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中医主要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5)对中医证候疗效的影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两组组间比较有极显着差异(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6)对失眠积分的影响:治疗前后治疗组组内比较差异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对照组组内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有极显着差异(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改善失眠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7)安全性指标分析: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无差异(P>0.05),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改变,两组用药较安全。结论:龙芪安脉胶囊联合盐酸美西律治疗室性早搏,较单纯使用盐酸美西律,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室性早搏次数、改善睡眠、对心率的影响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使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甘草酸抗病毒性心肌炎动物实验研究[D]. 杨劲. 浙江大学. 2002

[2]. 抗病毒中药的固有免疫调节机理研究[D]. 刘伟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3]. 甘草酸体外抗柯萨奇B3病毒感染的研究[D]. 何巧灵. 浙江大学. 2002

[4]. 中药皂苷抗病毒作用研究概况[J]. 徐先祥, 戴岳.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8

[5]. 葛根芩连汤抗病毒有效物质基础研究[D]. 龚湛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

[6]. 中药抗肺癌转移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J]. 吴建春, 李雁.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7]. 龙芪安脉胶囊治疗心悸病(心脾气血两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玉洁.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7

标签:;  ;  ;  ;  ;  ;  

甘草酸抗病毒性心肌炎动物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