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江苏苏州 215200)
【摘要】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对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入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手术患者80例,采用奇偶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法,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法,分析护理之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满意度、焦虑抑郁评分、卧床与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6.2±2.2)%,对照组为(54.1±1.5)%。实验组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为(25.7±2.2)%,对照组为(23.1±1.5)%。数据之间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满意度、焦虑抑郁评分比实验组差,实验组焦虑(3.21±0.12)分,抑郁(2.34±0.12)分,对照组焦虑(6.77±1.23)分,抑郁(6.88±1.23)分。对照组卧床与住院的时间比实验组长,实验组卧床(5.12±0.44)天,对照组(7.22±0.44)天。实验组住院(7.56±1.33)天,对照组(11.35±1.33)天,P<0.05。结论:在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手术之后,采用心理护理法开展相关的护理工作,有助于提升满意度,预防焦虑情绪,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300-02
急性心梗属于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难治性病症,病情的发展速度很快,对患者身心健康乃至于生命安全都会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在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介入手术治疗法,创伤很小,手术所使用的时间很短,手术之后的恢复效果较好,所以在临床治疗中达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很多患者由于缺乏介入手术治疗的知识,经常会出现焦虑亦或是恐惧情绪,依从性较低,治疗效果难以维持。针对于此,下文分析我院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手术患者,评价术后心理护理在其中的应用效果。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于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手术患者中选入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奇偶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40例。
对照组:年龄:35岁到75岁,中位年龄(56.23±1.45)岁。性别:男35(87.5%)例,女5(12.5%)例。冠状动脉造影与球囊扩张手术25(62.5%)例,冠状动脉造影与支架植入的手术治疗15(37.5%)例。
实验组:年龄:36岁到76岁,中位年龄(56.28±1.47)岁。性别:男35(87.5%)例,女5(12.5%)例。冠状动脉造影与球囊扩张手术24(6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与支架植入的手术治疗16(40.0%)例。
纳入标准:经检查符合急性心梗的诊断标准;经过介入手术治疗;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参与研究的同意书。
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拒绝参与本次研究。
通过SPSS23.0软件统计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组间呈现为(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法。在手术之后将患者送进病房,开展心电方面的监护工作,全天候的了解心电图状况,正确连接除颤仪结构与电极片结构。准备急救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药物,一旦发现有心律失常的症状,立即告知临床医师。如若发现有心率快速降低亦或是血压快速降低的症状,需要开展抢救工作。目前在治疗过程中,心律失常过于严重很容易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影响,所以,在手术之后应密切了解心率特点,预防心律失常问题[1]。与此同时,护理工作人员在手术之后需要结合患者的需求,选取较为合适的卧位。对于经桡动脉穿刺之后的患者而言,应当注意了解是否出现渗血问题亦或是皮下出血问题,检查充气腕带的佩戴情况,密切进行皮肤温度、皮肤颜色的观察,明确桡动脉的实际状况,适当的针对穿刺部位进行抬高处理,预防水肿亦或是血肿并发症问题。在手术之后还需引导患者饮用大量的水,以便于排除体内残留的造影机。对于出现了尿潴留并发症、心力衰竭并发症与心律失常并发症的患者而言,应对症开展各方面的治疗工作,保证护理效果。另外,基础护理的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饮水状况,如若不能饮用充足的水,需要利用补液的方式,维持体内的血容量。应在病床上休息,营造较为安静的睡眠环境,并针对饮食结构进行调整[2]。
实验组:基础护理联合心理护理。(1)虽然介入手术治疗的风险很小,但是,由于很多患者都未能掌握手术知识,经常会出现焦虑亦或是恐惧的心理,不能积极与他人之间沟通,并且依从性较差。所以,护理工作人员在手术之后应加大疾病知识的宣传力度,提供成功治疗的案例,使得患者树立参与治疗自信心。(2)如若发现患者出现了心理问题,应正确进行疏导,相互沟通交流,端正心态配合治疗。与此同时,还需与家属之间相互沟通交流,要求家属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与关爱,提升自信心[3]。(3)护理工作人员可以为患者播放柔和舒缓的音乐,平和心理,减少恐惧感与焦虑感。还需营造较为安静的睡眠环境,提升睡眠质量。(4)应做好镇痛方面的护理工作,一旦出现疼痛感,将会导致患者的心理问题加重,所以,护理工作人员应采用镇痛泵亦或是镇痛药物的方式缓解疼痛感,也可以播放影视节目,转移注意力,以免疼痛感带来的心理影响[4]。
1.3 判定指标
(1)记录护理之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2)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得到80分数到100分数可以判定成为很满意,得到60分数到80分数可以判定为一般满意,得到60分数以下可以判定为不满意,本次研究中的满意度采用很满意+一般满意的形式计算。(3)采用焦虑、抑郁的自评量表形式评价情绪,每项评价总分均为10分,分数越高证明情绪越差。(4)记录卧床与住院的时间[5]。
1.4 统计学分析
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情绪评分、卧床与住院时间指标,并用t值进行检验,对于满意度,采用百分比形式进行卡方检验,核对数据软件选择SPSS23.0软件,当所有研究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时,采用P值小于0.05表示[6]。
2.结果
2.1 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
实验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梗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难治性病症,主要是冠状动脉急性缺血缺氧亦或是持续性的缺血缺氧所诱发的心肌坏死。发病之后症状多为胸骨后部疼痛,采用硝酸酯类型的药物治疗难以缓解疼痛感,如若不能合理的治疗,将会诱发心律失常亦或是心力衰竭等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在急性心梗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介入手术治疗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成效,可加快康复速度,减小创口,缩短治疗时间。但是,由于多数患者未能掌握疾病知识,对手术治疗产生恐惧感,焦虑情绪较为严重,导致依从性与康复效果降低,基础护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疾病护理要求,所以需要探索最佳的护理支持手段[7]。
上文研究中主要分析心理护理在急性心梗介入手术治疗术后的应用,实验组的情绪评分、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等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心理护理的手段开展急性心梗介入手术治疗之后的护理工作,应总结丰富经验,结合目前的护理工作特点与需求等,开展各方面的心理指导活动。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在手术之后,全面观察临床症状与心率状况,预防心律失常的问题发生[8]。由于患者缺乏疾病知识,很容易出现不良情绪,所以,护理工作人员应做好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等工作,使得患者全方位了解急性心梗方面的疾病知识,更好的参与到手术之后的治疗活动中,全面提升配合度与依从性,并且减少不良情绪。如若发现有不良情绪的存在,护理工作人员应当结合实际状况,做好心理方面的疏导工作,并要求家属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与关爱,以此提升参与治疗的积极性。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为患者营造较为良好的治疗环境与睡眠环境,播放舒缓的音乐,并做好指导与干预等工作,确保可以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干预处理,形成良好的疏导作用,满足当前的护理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整体护理工作可靠性与有效性,打破以往工作的局限性。另外,护理工作人员应全方位的分析患者心理需求,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心理方面的指导,转变以往的工作方式与方法[9]。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梗介入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手段,有助于预防心理问题,提升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崔志茹.浅谈30例急性心梗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J].智慧健康,2018,4(22):68-69.
[2]熊丽.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体会[J].保健文汇,2018,44(10):86-90.
[3]李伟.试论干休所急性心梗的入院前救助及转运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9):254.
[4]李翀.心理护理在中青年急性右心室心梗护理中的效果[J].心理医生,2018,24(23):260-261.
[5]肖明艳,赵吉美.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8,5(30):202-203.
[6]于利辉.心理护理在中青年急性右心室心梗护理中的实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0):132.
[7]彭婷婷.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J].养生保健指南,2018,55(33):184-196.
[8]李希玲,张毅,康嵘.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6,38(7):1105-1107.
[9]王薇.老年急性心梗合并心衰患者临床各类护理工作耗时指标调查[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8,16(3):132-133.
论文作者:钮惠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0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心理论文; 手术论文; 对照组论文; 左心室论文; 焦虑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