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1]2002年在《试析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及其改进的对策》文中指出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论证了21世纪广播电视大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改进广播电视教育的相应对策。文章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与问题,阐明了邓小平同志支持兴办广播电视大学的重要意义,并用实证的观点说明了广播电视大学的兴起是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的产物,是20世纪经济与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 第二部分分析了广播电视大学的特点,阐述了广播电视大学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作用与意义。 第叁部分结合现实要求分析了广播电视大学面临的挑战与不利因素,为提出新时期的改进措施进行了理论上的铺垫。 第四部分通过分析入世后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有利因素,提出了广播电视大学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必须加大开放力度,强化自身管理,改善各方面的对策,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度,进而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平台。
刘井辉[2]2005年在《中国电大教育出现困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电大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电大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系统分析等方法,系统阐述了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了进入21世纪电大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并就电大如何在新世纪走出困境、更快发展提出了作者的初步设想。 文章认为,电大教育出现困境的直接原因是各类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而导致电大教育出现困境的深层原因则在电大本身。首先,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市场定位模糊,办学理念错位,电大把自己与普通高等教育并列,逐渐偏离了自己的教育对象:其次是教学模式僵化,忽视了电大教育的成人性、技能性、业余性、远程教育与传统面授相结合的特点;叁是社会教育观念的偏差;四是在教育管理、资源配置方面存住的问题;五是教师队伍素质偏低,整体水平不高;六是由于电大教育质量的滑坡,社会对电大学历的认可度也随之下降。综合上述各种因素,电大教育陷入困境是必然的。 如何在新世纪让电大教育走出困境,走向新生,是文章着力要探讨的。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文章提出了中国电大在21世纪发展的思路:第一,树立终身教育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手段,大力发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第二,改革电大的教学管理体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二,拓展办学渠道,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发展自己;第四,坚持电大特色,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只要我们方向明确,努力去做,电大教育一定会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 最后,文章提出了尚需探讨的几个问题。
张清莲[3]2016年在《英国开放大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远程开放教育逐步向大众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质量是远程开放教育的生存之本,是远程开放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对于远程开放教育质量保证问题的讨论也成为了政府、社会各界、教育界和各个高校共同关注的焦点。国家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办好开放大学”,需要我们积极去探索如何有效地构建开放大学质量保证体系,如何为学习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和服务。同时也需要积极吸收来自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质量保证体系。1969年,英国以颁布皇家特许令的方式批准了英国开放大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英国开放大学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已经成为了世界开放大学学习的典范,其教育质量排名甚至超越了牛津大学,其质量保证的秘密在哪里?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英国开放大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学习英国开放大学质量保证的经验和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完善和构建我国开放大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几点启示,希望能够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刘敏[4]2013年在《省级开放大学管理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要求从业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增加和提高,在这种形式下,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中都明确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2010年,在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一2012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纲要中明确提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办好开放大学”,1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政府的政策指引为我国开放大学的建设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和空间。《规划纲要》同时也提出了“建设开放大学”的要求,但并没有给出具体建设开放大学的方针政策。2010年10月,教育部批准建立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这6个开放大学试点,探索开放大学发展模式。目前,除了广东开放大学还在筹建以外,其他几个试点已经相继挂牌。对于非试点省份来说,省级开放大学筹备方案尚未形成定性,是各省目前最需要进行讨论的。本文将在分析国内外已有的开放大学以及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现有管理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来探讨省级开放大学管理运行机制,论文框架如下:第一部分介绍省级开放大学管理运行机制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第二部分回顾了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历程,阐述广播电视大学和开放大学的历史承继关系,同时还对本研究所使用的远程教育系统理论、远程教管理理论、终身教育理论进行介绍,为本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第叁部分陈述省级广播电视大学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特点;分析省级广播电视大学管理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阐述省级广播电视大学管理运行机制出现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分析目前试点开放大学建设最成功的云南开放大学的办学经验,提出了构建省级开放大学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建议。第五部分包括两部分,第一是构建省级开放大学系统和省级开放大学管理体制,第二是省级开放大学所需要的运行机制,包括自主办学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等。
杨曼[5]2017年在《慕课变革师资培训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教师教育受重视程度大幅度上升,国家也出台了各种促进教师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职后师资培训是教师教育的一方面,自2010年国家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以来,各级各类师资培训项目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培训中的工学矛盾严重、教法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实效性差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阻碍了教师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师资培训机构和研究人员应该积极思考教师培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利用现代先进互联网优势,推进基于慕课的师资培训平台建设,为以后教师教育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章阐述了慕课变革师资培训研究的选题缘由,从师资培训或教师培训、慕课或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基于慕课(MOOC)的师资培训这叁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并介绍了本研究的思路、方法与意义。第二章主要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介绍慕课变革师资培训的时代背景与意义,领会“互联网+”行动战略对社会发展的要求,抓住先进网络技术带来的机遇,为我国师资培训指明新的发展方向。第叁章首先介绍了慕课变革师资培训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梳理并选取远程教育各个阶段(即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网络教育)的教师教育案例,总结各阶段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网络教育新时代的慕课(MOOC)培训提供办学平台、课程开发、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借鉴和思考。第四章采用文献分析、访谈调查及叙事研究法,选取某高校参训教师为研究对象,从与他们的深入交流和个别教师的慕课学习日志中了解参训教师对慕课的使用及课堂受影响情况,思考与分析使用现状背后的原因与影响因素,为网络时代的师资培训创建一个更高效、更全面、更有发展前景的平台奠定基础。第五章从慕课的使用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中总结目前师资培训中慕课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探寻问题解决的对策,促进基于慕课的师资培训模式的完善和发展。
杨江水[6]2016年在《基于CIPP模式的大学发展规划决策模型研究》文中提出决策是作出决定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和基本活动之一,贯穿于整个组织管理之中。大学组织是一个决策型组织,时常面临在一系列备择的行为中作出选择并付诸实施。正确的决策是人们实现发展愿景、采取有效行动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手段,它反映了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能力。规划是人类认识和改变自身状况以及适应外部环境的谋划,是人类实现发展愿景,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手段,涵盖从设定目标到寻找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的整个过程。大学发展规划与决策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共同推动大学组织不断发展。一方面,决策关系学校未来发展,为规划提供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规划则使决策具体化,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需要通过发展规划的实现来验证,二者统一于大学组织的职能履行和发展中。大学发展规划决策是高校中的普遍现象,是高校战略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其决策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成败,对整个高校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大学发展规划决策存在着决策评价标准模糊、决策程序不合理、决策信息利用不充分、决策执行性不强和决策有效性评价被忽视等现实困境,但其发展前景瞻望十分美好,未来大学发展规划决策更加科学有效,规划的功能作用更加彰显发挥,能助推大学又好又快发展。大学发展规划决策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持续的过程,既包括发展规划目标的确立、实现规划目标方案的选择,又包括规划执行的进度、完成度的检验和反馈,还包括规划周期结束目标达成情况和利益相关者的满意程度判断。这系列决策与CIPP模式高度契合,大学发展规划在制定、实施和结果评价中面临着不同的决策,CIPP模式运用于大学发展规划决策评价具有适用性和可行性,能对大学发展规划决策提供分析框架,有助于提高发展规划决策系统性、科学性和发展性。模型是决策中对问题求解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是沟通实践与理论之间的桥梁。基于CIPP模式大学发展规划决策模型包含规划目标的确立——决策分析模型、规划条件的预设——方案选择模型、规划执行的考评——效能检验模型和规划结果的输出——达成满意模型四种。决策分析模型主要是为确定规划发展目标,通过对大学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背景进行分析,基于集中度、差异度原则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科学确定大学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和规划重点。方案选择模型主要是确定大学发展规划实现的可行方案,根据大学发展规划的目标以及各类指标的权重提出多套具体发展规划方案,进而结合具体判断标准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积分模型对各种发展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进行判断,以确定合理可行的大学发展规划方案。效能检验模型是对大学发展规划方案的控制、执行、监督与信息反馈进行考评,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及时发现并反映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方案进行调整。达成满意模型是对大学发展规划方案的达成度进行刻画以及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大学发展规划方案的满意度进行结果评价,最后对方案的执行结果进行解释、对执行结果与预定目标的一致程度进行判断和总结。四种决策模型的运用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决策评价指标体系。决策分析模型为确立规划目标服务,采用科学性标准,主要衡量规划制定的规范性、规划目标确立的合理性和学校发展要求的创新性。方案选择模型为规划实施条件方案进行预设选择,采用可行性标准,主要衡量规划方案实现的可能性、规划实施的条件性和规划实施的匹配性(契合度)。效能检验模型为规划执行实施服务,采用执行性标准,主要衡量规划实施中学校对规划的认同度、投入保障度、规划的阶段完成情况以及规划执行中的合法合规性。达成满意模型为结果输出考核服务,采用有效性标准,主要衡量规划目标的达成程度和利益相关者对规划实施结果、效果的满意程度。最后以重庆师范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目标确立的决策分析模型、条件输入的方案选择模型、规划执行的效能检验模型和结果输出的达成满意模型的实际运用过程,为大学发展规划决策模型的推广应用提供实践范例,为制定新的规划决策提供有效方法。同时也分析四种决策模型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出进一步考虑不同决策者的主观差异性对决策结果的影响,提升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使大学发展规划的决策更加专业化、科学化、合理化,从而整体提升大学发展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执行性和有效性。
陈新忠[7]2010年在《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高等教育分流是指高等教育分流主体根据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分流对象的意愿和条件,由分流机构实施操作的对分流对象有目的、有计划、有差别地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活动;社会分层流动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结构的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种地位移向另一种地位,从一个阶层移向另一个阶层的状况。在社会结构日趋开放和高等教育功能日益彰显的现代社会,深入开展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研究既是时代和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和高教研究的主观诉求,有助于推动实现高等教育合理分流影响社会合理分层流动,构建我国高等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的和谐互动体系。本研究以新世纪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为背景,以已有的高等教育分流和社会分层流动相关理论为依据,从高等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的内在联系入手,紧紧围绕“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这一主题,沿着“理论探讨——现状分析——经验借鉴——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展开。除导论外,本研究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研究的相关理论探讨,由第二章构成。在界定“高等教育分流”、“社会分层流动”等基本概念,理清“高等教育分流理论”、“社会分层流动理论”等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本章重点对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和主要研究取向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高等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相互作用,二者关系具有个体性和群体性、主体性和客观性、先赋性和获致性、自然性和社会性、对立性和统一性等基本特点,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只是二者关系的一个方面;根据活动进程及其结构,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包括资质影响、过程影响、效果影响和前景影响四方面内涵;根据主要构成要素及其结构关系,高等教育合理分流具有分流目标统筹兼顾、分流依据主客结合、分流结构比例协调、分流时机适度把握、分流实施形式多样等五大特征,社会合理分层流动具有社会个体全面发展、社会阶层流转有序、社会组织吐庸纳英、社会规则健全有效、社会系统稳定进步等五大特征;根据进程演变和作用方向,“历史——渐进”规律、“个体——群体”规律、“显着——常态”规律是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的叁大活动规律;开展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研究要以高教、社会与人叁重主体为逻辑起点,以高等教育分流的八种形式(即流源、流量、流层、流型、流域、流向、流质和流速)为分析维度,以高等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为价值目标。第二部分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的现状分析,由第叁章构成。本章以H省为例,通过调查研究,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取得了巨大成效——流源上,来自村镇、低等收入家庭、低阶层父母职业、较低父母学历的社会成员获得了更多的向上流动职位,享有更多的向上流动机会;流量上,高学历人数逐年增多,在职人员正在被大批高校毕业生取代或充实;流层上,高等教育的不同层次高校和不同层次教育为社会领域培养了各自需要的人才;流型上,全日制普通高校教育成为社会成员获得职业岗位并向上流动的主要途径;流域上,高等院校毕业生立足大学属地就业,并依据大学属地差别形成了有区别的社会流动基本秩序;流向上,管理学、理学、工学、农学、经济学等学科的高校毕业生成为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并在社会分层流动中根据需要形成了优劣差异;流质上,学业成绩优秀和良好的毕业者成为各个地区各种职业、职位和收入等级群体中的主要成员;流速上,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的修业年限对社会分层流动发挥了积极影响,形成了以本科学历者为主体的职工队伍。我国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流源上,来源于中等及以下等级收入家庭的社会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正在逐渐减少,高等教育分流促进中下层社会成员向上流动的作用趋于减弱;流量上,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学生在同龄人口中的比重仍然较小,高等教育文化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依然很低;流层上,高校在校学生在不同层次高等教育和不同层次高等院校之间进行流转存在困难,毕业之后的进一步学习流转也有诸多限制;流型上,过分看重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忽视非全日制高等教育,各种教育形式之间流转不畅;流域上,地域分据比较严重,地域层级较为分明,自由流动受到阻滞;流向上,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人才错位和专业浪费现象较为普遍;流质上,高校学生存在“重理轻文”、“重分轻能”、“重学轻用”、高分低能等弊端,影响了社会分层流动的效果;流速上,修业年限过长、过死,弹性学制应用不广、伸缩不强,延缓了社会分层流动的步伐。导致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出现上述问题,既有政府体制政策和社会文化氛围的外部影响,也有高教分流行为和学生职业追求的内部作用,是内外部因素共同反应的结果。第叁部分是对国外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的经验考察,由第四章构成。本章选取美、英、德叁个国家,分别分析了其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的成功经验。研究认为,在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中,美国联邦政府法律政策推动,高等教育“质”“量”兼顾分流,社会团体自觉协同推进,高校学生积极主动就业;英国联邦政府法律政策调节,高等教育内外并重分流,社会组织适时渐次参与,高校学生借助外力择业;德国联邦政府法律政策引导,高等教育两段相承分流,社会各界密切合作促进,高校学生“自我负责”竞争,叁个国家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学习借鉴美、英、德叁国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的经验做法,我国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应从国家政府加强宏观调控、高等教育实施合理分流、社会各界助推良性流动、高校学生提高流升意识四个方面进行改进。第四部分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的路径研究,由第五章构成。在理论探讨、现状分析和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本章从社会阶层优化视角、社会和谐发展视角及高教、社会与人的关系视角出发,依据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的内涵和实际,以高等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为方向,以高等教育合理分流促进社会合理分层流动为目标,从政府改革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优化分流行为、社会各界营造良好风尚、高校学生积极建业创业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的改善路径。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是一项利在高教、功垂国家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教、社会和学生共同完成。本论文期望通过对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的研究,引起各级政府组织和更多社会人士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为高等教育合理分流促进社会合理分层流动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
王鑫[8]2016年在《H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H省,作为承载本省大众化高等教育主力军的公立新建本科院校共有B学院、D学院、H学院、S学院、J学院和G学院等6所。这6所大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但随着该省经济社会结构性转型发展,“先天性”办学基础薄弱的新建本科院校,都面临着就业率持续低迷的困境。困境的出现要求这些大学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致力于教学质量改进,以求新的发展。教学质量是大学组织系统的“涌现性”表征,即大学教学运行系统中各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以组织变革的视角研究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改进,是从根源上解决教学质量改进问题的基本路径之一。目前,对于以组织变革的视角研究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改进的问题,尚无严谨的理论支持,有效的经验也不多。开展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将填补H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管理领域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为其他省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改进提供参考。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访谈与问卷调查,对H省5所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进行了调查。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这些大学存在着人才培养理念社会适应性不足与同质化、课程设计与实施陈旧化、有效课堂教学建构性生成滞后、信息技术使用不当、组织结构制约教学发展、教学领导与组织文化尚需强化与改进等诸多现实问题,严重地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在组织变革和质量改进相关理论基础上,本研究进行了组织因素归因分析,并提出了选择差异化教学发展新战略、增强教学技术力、强化有效教学领导、优化组织结构和创新组织文化等五个方面的教学质量改进策略,以期实现教学质量的切实改进。
吴巍[9]2005年在《激发远程学习者学习动力的行动研究》文中指出学习动力是指能够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活动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动力,是引起、推动和维持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学习动力是促进和保持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学习者对自身学习和学习动力状况的思考有利于其持续稳定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当了解学习动力的理论和规律,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以便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本文从远程学习者学习动力的现状出发,通过行动研究探讨解决远程学习者学习动力不足的方法。 调查显示,文凭和兴趣是远程学习者选择网络学习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据此对学习者进行学法指导。研究认为,分离是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对人员、资源、管理与服务等系统要素的分离与重新组合是远程教育教学的主导思想,远程辅导教师要对远程教育教学的微观理论有所了解,在辅导过程中,要对远程学习方法进行设计,并且要重视对远程学习者的评价。
罗春明[10]2015年在《中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研究》文中指出当前,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缺少有效监控而引发的腐败问题时有发生。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腐败呈现出腐败领域集中,领导干部涉案较多,窝案、串案较多,以贪污、受贿为主要形式,腐败影响恶劣等特点,影响高校的发展。如何有效加强对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的监控,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遏制高校领导干部腐败行为,是我们必须面对而又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加强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既是高校加强党的建设、深化全面改革、促进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更是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任务。开展中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高校领导权力结构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阐释与界定,厘清高校领导权力的构成要素、内涵、特点以及高校叁种权力的相互关系,并着重分析了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的特点。提出高校行政领导权力具有相对封闭性、相对集中性、相对随意性等特点。这是进行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研究的逻辑起点。随后,从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变迁的角度入手,分析了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高校领导权力的架构以及对行政领导权力监控的影响,进而对《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和大学章程对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监控机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实施意见》和现阶段各高校相继出台的大学章程从叁个方面对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产生正面作用。接着,从权力监控和治理理论的理论视角分析了我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的主体和客体系统,以及当前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的四大监控机制,并揭示了当前我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非正确运行的五种形式,即:专权、越权、侵权、以权谋私和谋取特权;同时,结合高校发生的腐败案例,对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腐败的六大主要领域存在的问题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研判,深层次剖析了造成行政领导权力非正确运行的原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美、英、德、法、日等国家高校管理体制及权力运行监控的经验,本文提出:需要通过推进高校去行政化进程,构建合理大学治理结构;推进高校决策集体化、透明化;增强行政管理制度刚性;强化行政领导权力监督主体的作用等工作来夯实对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的基础。进而,通过整合上级机关的监督、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落实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责任、改进审计监督、改进民主监督、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等途径,构建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立体监控体系。在创新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的机制制度和方式方法方面,本文也提出了新建议,包括:改进对高校的巡视工作制度,建立高校重点领域专项检查制度,建立高校行政领导权力廉政清单制度,以及改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检查考核制度。
参考文献:
[1]. 试析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及其改进的对策[D]. 李莉. 华中师范大学. 2002
[2]. 中国电大教育出现困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 刘井辉. 中国农业大学. 2005
[3]. 英国开放大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 张清莲. 福建师范大学. 2016
[4]. 省级开放大学管理运行机制研究[D]. 刘敏. 广西师范大学. 2013
[5]. 慕课变革师资培训研究[D]. 杨曼. 南昌大学. 2017
[6]. 基于CIPP模式的大学发展规划决策模型研究[D]. 杨江水. 西南大学. 2016
[7]. 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D]. 陈新忠. 华中师范大学. 2010
[8]. H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改进研究[D]. 王鑫.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9]. 激发远程学习者学习动力的行动研究[D]. 吴巍. 华南师范大学. 2005
[10]. 中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研究[D]. 罗春明. 武汉大学. 2015
标签: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论文; 大学论文; 广播电视大学论文; 行政管理学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社会分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