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论文_高红亮

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论文_高红亮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隆德县供电公司 宁夏固原 756300)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用电质量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当代,配电自动化对智能电网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应加强建设配电自动化,提高智能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稳定,从而积极推动我国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本文重点讨论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对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提出相关意见。

关键词:建设;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

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器产品的使用增多,人们对电力企业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同时对供电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需要电力企业提供安全稳定的电能,以满足日常的学习生活。基于这一实际情况,电力企业必须把为用户提供安全稳定的电能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同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还需考虑如何在输电过程中减少成本投入,并且减轻电能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提出,电力企业必须改进传统的发电模式,实施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从而有效的提高电能质量,满足人们对电能的需求,进而减低运行期间的费用投入,减轻运行人工的工作强度。

1.基于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中电子产品、电气化家电逐渐增多,对电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因此,建设配电自动化存在一定的必然性【2】。同时,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一大批行业的蓬勃发展,这些行业都需要应用到电能,我国电力企业必须紧跟经济的发展脚步,满足经济环境下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从绿色环保的角度出发,电力企业为了迎合当代需求,盲目的增加电能消耗是不符合我国节能减排标准的,同时会破坏我们的生态环境,因此供电企业必须基于保护环境的理念出发,为更多的用户提供电能。随着智能电网建设配电自动化的提出,不仅可以提升电网的整体运行质量,提高电力传输过程中的效率,同时可以促使电网系统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因此,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要过程。

2.基于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的标准

我国电网公司以推动智能电网发展为设定目标,制定出配电自动化建设的标准体系。智能电网技术涉及很多领域的技术,同时以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作为基础,共包含了26个技术领域,这26个技能领域共同组成了智能电网,例如:智能用电技术,智能发电技术和智能配电技术等【3】。其中,以配电储能系统并网,配电自动化和配电分布式电源作为智能配电系统中最重要的三个技术领域。因此,配电自动化属于智能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在配电自动化原则的基础上,配电自动化标准主要分为:系统建设的标准,控制运行的相关标准,系统和设备方面的标准和自动化建设结束后运行和验收的标准,共四个标准。

3.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以某市设置的配电自动化试点为例,该试验点总供电面积为134km2。据相关资料统计,2010年该试验点的供电量为 14.37TWh,可以看出该试验点对某市经济的整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目前,该设点共包括大小变电站28座,反馈线总数500余条,变电站数量近600所。这个试点的电网自动化配电可以提升某市所有用户的用电质量。

某市的配电试验点共完成了七个项目,具体内容包括:建设完善的配电自动化终端,对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整合接口进行改造,完善通信网络,对配电网调控进行一体化建设,加强一次配电网的建设,构建分布式电源试点和交互系统,建设调控一体化技术的支撑系统。这些项目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3.1建设配电自动化终端

某市试验点在建设配电自动化终端上分为“一遥” 和“二遥”。“一遥”是指,将最初的故障指示器替换,在原有的功能上添加了远程数据传输功能,从而对故障发生的位置能够迅速准确的定位。二遥”是指,在故障指示器基础上增加了遥测及遥信装置,一旦发生故障,配电主站能够根据故障指示器的信息,判断出故障的类型和具体位置。

3.2建设配电通信网

配电自动化试点利用了以太无源光网络中的两大优势,即纤芯的利用率高和组网方式灵活,把优势充分的应用到16个子实弹,共计116个节点上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节点与节点之间不止一条链路,应用了这个技术之后,当其中的某条链路发生故障时,不会对后续节点的通讯工作造成影响,这项技术即可以确保电力系统的良好运行,同时可以提高整体电力运送的效率。

3.4建设同步的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网

我国电网规定建设配电自动化的过程中,要将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工作融入到电网生产建设当中。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网在整个建设的过程中属于同步进行的,即“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和同步运行”。因此,配电网建成之后可运用到在自动化技术,从而促进电网的高效运行及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4.针对配电自动化建设提出的相关建议

4.1 加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建设

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初期,应主要考虑安全问题。只要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才能保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1.1改革电网的供电模式

改革电网的供电模式,可以在电力输送过程中应用双电源环网模式。双电源环网模式是指,把两条相近的供电路相连,每条供电线路都有电源可以供电,两条电源相结合即双电源网模式。这种供电模式具有如下优势:第一,改变供电线路和供电结构。第二,对电路起到了保护作用,从而延长了供电线路的使用时长。

4.1.2加强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配电网络在运行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故障,为了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必须严格控制故障的发生,对配电网络进行实时保护。在配电网络中,工作人员可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设置开关,同时可以连续多次的进行关闭,保护了配电线路。同时,可将设备中的通讯功能,系统控制功能和故障检测功能相结合。一旦配电网络出现故障,故障的相关信息能够第一时间通过远程终端设备传输到配电主站系统当中,计算机会根据传输的故障信息进行系统诊断,同时可以判断是否需要切断相关电力系统,保证供电安全。

4.1.3配电线路之间安装自动配电分离器

配电线路之间安装自动配电分离器,一方面可以对线路的故障进行侧改,另一方面可以对是否需要切断供电和切断的具体时间进行判断,从而有效的减轻配电系统主站的负担。

4.2 优化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计算机可以通过数据网络收集到每一条线路中的电压信息,从而对不符合电压标准的线路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同时,在线路中还需进行高低压无功自动补偿设备的安装。如出现线路两端电压不稳的情况,设备可及时对不稳的电压进行补充,同时不会消耗过多的功率,进而有效的提高配电的质量及配电的效率。为了确保供电线路的稳定,还需安装负荷管控系统,在配电主站计算机中可接收到网络传输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检测,能够确定出具体是哪条线路出现负荷较大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检测出线路负荷高,低的具体时段,有效减少偷电,漏电的现象。

4.3 积极完善自动化管理系统

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仅在配电方面实现自动化建设是不够的,更要提升管理系统方面的自动化。以计算机作为自动化技术的实现基础,对传统的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改革完善,科学合理的把电网的信息进行合并,从而确保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高效性,迅速性。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结语: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更高的供电质量。因此,针对配电自动化建设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完善,从而推动我国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景盛. 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J]. 通讯世界,2018(03):305-306.

[2]石嘉瑞. 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J]. 中国高新科技,2018(16):16-18.

[3]杜艳彬. 浅析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J]. 福建质量管理,2016(05):162.

[4]张厚志. 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0):210.

论文作者:高红亮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2

标签:;  ;  ;  ;  ;  ;  ;  ;  

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论文_高红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